【“互联网+中医药”系列报道七】资本青睐的中医馆是如何拥抱互联网的?
医疗服务类资产价格的在2015底经历了一轮大涨,其中频繁的鼓励指导政策、总理的喊话,被多位投资人认为是关键性的推力。而在各类医疗服务类标的中,中医馆又几乎成为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之一。
2015年12月,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的法律——《中医药法(草案)》正式进入立法程序;之后的2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特别强调布署中医药产业升级;2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首个国家级的中医药发展规划。
事实上,多家规模连锁中医馆之前已经被资本抢夺了一轮。比如,正安与和顺堂均成功融资数千万,而固生堂据传更是获得外资1亿美金的B轮融资,而南京君和也在6月中刚刚宣布获得5000万元B轮融资。此外,金华佗等多家“中医+互联网”企业也已获得融资。
但是,中医行业大热,同时也面临经营上的挑战。据业内人士透露,业界有60%的中医馆都不能盈利,客流不足是医馆经营者的普遍性问题。
6月18日 ,由深圳和顺堂、南京君和堂、上海泰坤堂、云南圣爱中医馆等中医馆发起,和顺堂、金华佗等主办的“首届中医馆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那么,这些主流中医馆经营者怎么看中医馆发展障碍,又分享哪些模式和经验?
和顺堂率先推出中医保险
尽管从中医馆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来看,并非理想状态,但是,也开始冒出一批似乎模式已经初步走通,尽管这些企业最初的模式打造、复制扩张均经历比较长的时间。
杭州方回春堂馆长汪立源就表示,15年前开第一家医馆时,营业额每天不足5000元,2000平米的医馆没几个人;而15之后,年门诊量已达100万人次。但是,2001年第一家医馆开业,第二家是什么时候开业?2009年!
而深圳和顺堂成立也已超过10年,创始人兼董事长宋钢介绍,自2005年3月创立以来,以精品中药饮片和中医诊疗服务为核心,以“名药、名医、名馆、名厂”的模式,已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中山、香港等珠三角地区开设了近82家连锁国医药馆,在深圳市中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开设32家精品中药房,年门诊量已达80万人次。
和顺堂还表示要在两年内将内陆和顺堂门店扩展到100~150家。其在香港打造“中央药房+地铁沿线诊点+APP预约”模式也逐渐成熟,进入快速扩张期,今年年底香港的11家中医馆将增至30家。在18日上午,和顺堂在宝安前海建设的一家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中医诊疗中心也已正式开业。
和顺堂是业内少有的拥有自已的中药材饮片工厂的中医馆。宋钢最先是代理日本津村的中药饮片,之后自建中药材生产基地,做出属于自己的精品中药饮片,能生产700多种中药饮片。
而对业内更有借鉴意义的,则是和顺堂在“中医+保险”方面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和顺堂和中国人寿的合作最早开始于2012年,直到今年6月,双方合作开发的“和顺少儿中医产品”终于上市!被称为中医与保险融合的正式破冰!
该款产品在国寿大健康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投保购买,18周岁以下的少儿只需花400元,一年内可享有2万元住院医疗补偿,10万元意外伤残补偿,以及和顺堂中医3次免费看诊(每次诊金限100元)。此外,国寿服务团队将拟入驻和顺门店。
此外,和顺堂还和中国大地保险推出了首款中医重疾险。
泰坤堂:中医药优势病种特色疗法模式
相比诸多“草根”出身的中医馆,泰坤堂就要显得高富帅多了。
泰坤堂董事长武大圣自谦的表示:“泰坤堂是第一家把中医馆做成中医院(上海泰坤堂中医院)的,但这只是因为别人不想做,因为不赚钱。”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背靠上海绿谷集团,也使得泰坤堂有实力来接受这样的长期投资。
泰坤堂以上海为基地,已经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独资设立7家中医院和医馆,5家获得医保定点。而其特色之处,就在于泰坤堂被定位为绿谷集团的中医临床平台,通过中医擅长、西医无奈、疗效领先、市场可为的领域筛选标准,已经在多个学科方向形成诊疗特色和独家方案。
以泰坤堂筛选建设的多囊鸟巢综合症PCOS“俞氏分型诊治疗法”为例,这是女方不孕不育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该疗法已在国内外率先建立独特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形成了自己的临床队伍,而且国内外依靠的疗效也得了行业认可。比如国际高雄激素与PCOS学会主席Prf.NanSer 就称“我不得不承认,您们的疗效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
来源:泰坤堂董事长武大圣董事长演讲资料
金华佗:以SAAS软件切入中医馆
如果说中医馆线下服务是行业发展基石,但是,要实现整个行业更为快速的发展,怎么+互联网则是更个关键问题。
O2O概念大热时,中医也成为创业项目集中的领域。动脉网曾经统计过在2014年、2015年获得投资的18个在 “中医+互联网”项目,融资额总计超过3个亿。其中有10个属于推拿按摩领域,8个属于传统常规中医领域。从模式来看,有10个项目是O2O模式。
金华佗创始人兼CEO戴韵峰向动脉网透露,事实证明,中医领域上门O2O模式至少在短期内是走不通的,它不仅没有提升效率,甚至走到了对立面。他认为到店的OAO模式,并非单纯像O2O那样通过线上向线下导流,而是让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点中医馆实现双向流动,构建更符合互联网人主流人群体的中医服务平台,是眼下更为合适的中医+互联网模式。
戴韵峰希望未来人民就医就像坐飞机出行一样简单,医院、医馆就像机场,只提供一个场地;医师、护士就像飞行员、空姐;医师集团就像航空公司;而金华佗这类的公司,则是扮演一个基于统一标准的服务链接平台。
当然,这只是远景构想,对于金华佗或者说整个中医馆行业而言,戴韵峰认为还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中医师资源不足,目前全国也就33万多中医执业医师。而金华佗的发力点,也正是以中医SAAS软件为切入点,为中医馆提供信息化系统,以及吸纳尽可能多的中医师,为其提供患者管理工具及配药服务,令医师只需要专注看病就行。
但是,存量的医师资源固然重要的,但主要来源将是国家制定的中医人才发展目标,提出“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这60多万的中医师增量资源将是各平台胜负左右手。
第二个难题就是中医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难度很大。一个是量要大,二是要连续性数据,三是要有基于中医逻辑和语义的评价体系。比如说,虽然广东省中医院有二千万的病例数据,但数据缺乏连续性,院内院外数据断层,而且分析时也不能套用西医的评价体系。
数据不分中西医,但逻辑分中西医。同样一个头疼,西医说血管收缩引起的,中医有的说是少阳头痛,有的说是少阴头痛,还有的说是气氛头痛,这些理论体系需要独立构建,否则,就变成西医可替代的东西。
第三个就是医患信任度的问题。中医疗效在很多时候仍讲不清、道不明,这也严重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群体缺乏对中医的信任。而要重建或加强信任,除了患者对医师的点赞(送锦旗)之外,更要依赖数据化的疗效证据。
所以,现阶段,现在中医+互联网的平台,更多的是服务线下医馆和医师的既有客户,要真正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导流,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蛰伏期。
戴韵峰也并不认可春雨医生在扩展加盟诊所时的首先走量战略,因为线上线下如何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的模式并未走通。目前金华佗平台有1600名中医师,使用其SAAS系统的中医馆有80家。其中,公司开了一家自有中医馆,并托管了三家中医馆,来打磨其OAO模式。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