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更青 权更活 民更富

——访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县级总林长、县委书记杜少华作者:刘小虎 卢张才

本报记者 刘小虎  本报通讯员 卢张才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林地面积418万亩,森林覆盖率75.96%,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城”,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2017年,武宁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推动林业改革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向“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纵深发展,探索出了护绿、增绿、用绿有机结合的林业发展新路。记者日前就林长制工作采访了武宁县县级总林长、县委书记杜少华。2016年8月,武宁县提出“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确立了着力构建“五大生态”、全力打造“三个示范”、探索建立林长制的发展战略。杜少华说,武宁县探索建立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及运行机制,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创新发展。工作机制可操作。武宁县建立了村级林长和专职护林员、监管员的林长制“一长两员”源头管理体系,构建起三级林长615名、监管员22名、专职护林员241名的组织体系,确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巡林工作机制,实行林长巡林常态化。同时,设立林长办,通过列清单、督进度、评成效、审资源、建微群等措施,确保林长制高效运行。管护办法可复制。武宁县建立了专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县分成241个网格,每个网格对应一名专职护林员,确保每一块林地、每一棵树都有专人管护,同时加强对专职护林员的培训,推进护林员专业化专职化建设。建立了“5G+林长制”信息巡护系统长效管护平台,将专职护林员全部纳入“赣林通App”进行管理,并配备5G手持终端,实时跟踪森林资源情况及护林员巡查管护情况,根据日常情况进行智能化考核。实现路径可推广。为扩大生态产品供给面,2019年,武宁县以入选江西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为契机,出台实施方案,统筹实施三大机制建设任务107项具体举措,并在罗坪镇长水村率先开展“生态产品储蓄银行”试点,推动长水村自然资源资产数字化。除此之外,武宁县还探索建立了森林资源司法保障体系,在县检察院成立林业检察室、在县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形成了较完整的生态资源审判和检察体系。杜少华说,林长制改革给武宁带来三大变化:一是山更青了。林长制推行4年来,武宁县实现了“一减少三增加”目标。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减少32%;林地面积增加13万亩,达到418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86个百分点,达到75.96%;森林蓄积量增加302万立方米,达到1756万立方米。二是权更活了。武宁县共建立林业示范基地96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6家,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食品基地1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越来越多的回乡创业者积极承包林地,做强林业产业,带动一方发展。三是民更富了。武宁县积极改造和提升林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省4A级乡村森林旅游点3个。2020年1月-10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85.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99亿元,林下经济收入7.5亿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林农年均增收超3500元。杜少华说:“林长制是强县富民的好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和升级林长制,为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更多武宁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