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瓜圻历史推进三国文化之乡建设
发掘瓜圻历史推进三国文化之乡建设
吴都文化研究所组织纪念吴王孙权武昌《受田令》暨吴西苑瓜圻种瓜1790年研讨会在蒲团乡瓜圻寺召开,意义重大。首先是历史意义,这个课题挖掘出来,会给鄂州增添又一笔宝贵遗产——吴都西苑。再就是有现实意义,鄂州刚刚被批准为三国历史文化之乡,这个课题将为其增加又一份重量级证据。三是有人文意义,三国是历史上一个非凡的时期,吴大帝是一代风流人物,鄂州应很好地发掘这段历史的人文价值。我们看现在到处打李白牌,连我省安陆也号称李白故里,其实李白只是在安陆待了一阵。而孙权建都,称王称帝都是在鄂州,他的孙子孙皓后来又迁都鄂州,这张好牌鄂州不打,谁来打?再就是有经济意义,我们知道,北京大兴农产品已走向了全世界,最初就是在那里举办西瓜节开始的,鄂州市委提出发展生态农业规划,并已在太和搞生态水稻试点。那么,我们这个瓜圻应该借助生态农业,打出瓜文化吴王瓜、吴王米的牌子。
过去我们对这个地方了解甚少,包括对吴大帝本人的宣传也不够。今天到瓜圻来一看,眼界大开。过去就一直知道这里的瓜很有名,特别甜,到香瓜、西瓜、南瓜成熟的季节,来这里进瓜的人骆绎不绝。今天算是对其根源有初步了解。原来吴大帝的祖父孙钟是种瓜的出身,这是孙氏家族的瓜园文化的渊源,他称帝后,亲自指定把鄂州瓜圻作为皇家瓜苑——吴西苑,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这个地方有特异性,是宝地。
我总结这里是遍地历史,处处文物,人杰地灵,特产丰饶。这次研讨会前,万齐文所长对这个地方作了考证研究,搜集了一些当地历史资料,发现这里历史上诞生的名人或名人踏访的很多,比如孟宗,24孝人物之一,据说祖籍是这里。闫尔梅,明清著名诗人,在这里居住过。至于三国时期,从皇帝到大臣,到这里就太多了。这里的历史名景也很多,如吴王西苑,打鼓墩、大交坡、宴功庙、马房洲、牧门、瓜圻寺等。刚才还听本地人说,历史以来,这里好多读书的学生考上好大学,外出工作的,也有好职业。今天到会的专家学者中,孙勋先生是孙氏之后,曾参加孙氏宗谱续修,他对我说,孙家世代相传的瓜,只一粒籽,厚实好吃。蒲团文人廖国峥老人也说,他曾见过这里的瓜就是一粒籽。可见,一个优良品种,一种文化,绵延1790年未断根,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文化,这是一方多么灵杰的土地。
时逢盛世,机遇其缘。现在正是搜集、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瓜圻文化的时候。正如当地文史专家余国桥先生所述,这块集皇家园林、后勤基地、军事基地于一体的地方,涵盖着十大文化,即农耕文化、园林文化、帝都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军事文化、山水文化、青铜文化、窑址文化、墓葬文化。我们要以一种高度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精神来抢救和发掘这些文化。想当年,我市驻在葛店的道教元极文化传承人,在找道场时,发现了鄂城的莲花山,他当时只是感觉那片土地不一般,但一时也说不出道道来。后来有日本等国内外专家用仪器勘测,果然有特殊磁场。据说把一颗苹果切碎,摆在那里,几天不干不腐。我想瓜圻这个地方,一定也有特殊的地方,只是目前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进行科学测试。比如土质、水质、地貌、气候等,这里面肯定有独特的农业科技含量。
借此机会,向吴都文化研究所各位专家,也向当地党政领导提两点建议:
一是建“吴王西苑文化广场”,将今天这个研讨项目列入全市大项目,特别列入三国文化之乡建设项目,争取市社科联、文联等部门和当地党政支持,加大发掘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历史价值,使瓜圻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为鄂州三国文化之乡建设助力。我这里想到一些课题,可供研究参考:(1)《吴王受田令》在中国农耕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瓜圻寺(吴王古刹)的源起、兴毁与弘扬;(3)瓜圻在鄂州三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独特作用;(4)一代大帝孙权与农耕文化浅探;(5)论瓜圻历史文化发掘与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
二是把瓜圻现象当文化产业来抓。扩建瓜圻寺,把孙权大帝请回寺里来,建成以寺庙为中心的佛教文化、三国吴文化和瓜果(农耕)文化聚集地。建设瓜果博物馆,形成有特点、亮点、看点的观光农业旅游区。扩建瓜圻种植基地,恢复吴王西苑,形成瓜果产、销、加工、附加值开发一条龙的产业集团,成为鄂州经济、文化双发展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