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上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秀才出下联,群众拍手叫好!
县令上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秀才出下联,群众拍手叫好!
在中华文化当中,汉字是作为载体出现,而汉字的平仄押韵也颇为的讲究,像在诗词当中都有体现。而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却没有诗词那般严苛的要求,而且大多数对联还都“就地取材”,凭借着对联的“短小精悍”,广受人们的好评。对联,更是在明清两朝作为一种“全民文化”,上到六十的老人,下到三岁的孩童,都可以出口对出一二,文人之间更把对联当做了一种娱乐项目,由此可见对联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在当时,对联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还有其他的用途,就有人靠着对联让自己脱离了险境,还被人们传为一段佳话。在一本名叫《巧对录》的书中,就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位秀才,被带到公堂之上,马上就要被开刀问斩,却因为秀才对出了个下联,直接当庭释放,到底是对出了什么对联?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说是在清乾隆年间,在某地有位秀才,颇有名气 。虽然这位秀才家境贫寒,自己也没有考上个功名,但为人厚道,品行端正,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常常给人代写书信,逢年过节还免费帮周围乡邻们写对联。与此相对应就是,当地有个土财主,平日里为富不仁,常常鱼肉百姓,惹得百姓怨声载道,秀才就帮不少百姓写诉状,告发财主,所以财主对这个秀才则是恨之入骨。
后来财主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打算把秀才置之死地,方可除去自己一个“心腹大患”,后来直接“诬告”秀才,把秀才送到公堂。县令了解秀才的为人,知道这是财主的诡计,并不打算为难秀才。思量一番之后,县令告诉秀才,若可以在一炷香时间可以对出对联的话,便可当堂释放,既往不咎,如果答不上来,就只好压入大牢,择日开刀问斩。
于是县令便出上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意思就是在说,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是没有人可以逍遥法外的。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都在为秀才捏了把汗,都为秀才担心。秀才则苦思冥想半天,都没有想到下联,突然发现在个不起眼的墙角处有个洞口,阳光从中透进来,秀才立马脱口出下联:“日穿洞壁,这条光棍难拿!”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县令,自己同样不好对付,而且就光杆老哥一个,不怕什么。结果不言而喻,秀才被当场释放,财主的计划也算泡汤,人们听到下联也都拍手叫好,说此乃经典绝对。不由感叹对联真的是奥妙无穷,也从中可以看出了文字的魅力,是值得我们向古人学习的,不是吗?
参考文献:《巧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