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记叙文
如何让记叙文的叙事更为真切
原创 阿薰 星舟中学语文 昨天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这种记叙文体中,情感真挚成为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如何让笔下的叙事真切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叙事真切意味着在文章中自然而然地叙事,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一种真实和真诚,没有附加感、违和感、装饰感。
这需要我们抓住生活中的情绪节点,在写作时将情感灌注于细节之中,让抒情语言成为点睛之笔。
图片
1
抓住生活中的情绪节点
围绕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人物、事件就是素材的最好来源,因为它鲜活、真切,对我们来说这些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越是日常化,可能越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老师以日记的形式让我们去做记录,文字往往容易出现流水账的形式。
现在,让我们抛开固有的“日记”,去调动我们的回忆和情绪,让这些尤为重要的情绪节点,成为素材的来源。
历经时间的沉淀依旧具有深刻记忆的,就是值得回味和记叙的。来看看下面这个容易触发情感的案例:
图片
“逢年过节时,我都会去看望奶奶,她的外衣口袋里总是用手绢包裹着几块冰糖,每次我去的那几天,她就偷偷给我糖果吃,我心里暗自揣度:她定是想用这甜头诱惑我留下来,多陪她待几日。后来才意识到,奶奶常喝药,免不了口苦,那次........”
这段例子中,奶奶的形象是一个偷藏糖果的老人,在作者看来,奶奶就像自己的同龄人一般可爱,会用好吃的去“贿赂”她;与此同时又表现出,奶奶偷藏糖果的背后原因是身体不好,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个案例中,病痛的存在仅仅是通过“偷藏”一颗糖果来表现,这既建立了作者与老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又暗示了“甜蜜”与病痛的联系,作者通过奶奶偷偷给她“冰糖”成为叙事的开始,从而调动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的回忆,进而完成叙事。
当我们写到家中老人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某一次大病前后。如果直接叙述手术前后带给亲人的痛苦之感,没有铺垫相对完整的情绪,是不足以打动读者的。
而日常生活里这种细微的情绪触发点就可以成为叙述中的重要角度。
真情缘于生活, 只有积累真实的、典型的生活素材, 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 文章的感情才会真挚,才会获得青睐, 才会激发读者的情思,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是需要留心去观察的,并非只有亲身经历可以用来写作,亲眼目睹过的周边事件,也可以成为记叙的重点。
2
将情感灌注于细节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恒艺术价值的细节,常常凝聚着人们的情感,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现。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产生“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成为文章的“动情点”。以下是一段优秀的情感融于细节的文字:
图片
有关回忆,我往往记得深刻又仓促。
很多的记忆,像是捻在指腹上的香灰,睡在指尖的纹路里,不刻意擦拭,便少不去,而时光呢,时光是那些等着被浣洗的衣物,一来一去,一去一来,等到衣服洗净,香灰也早在水间化了开来。
模糊了的记忆,散开了的念想,不问是否曾经费尽心机想把它丢下,当真的找不到它时,到底还是件挺让人难过的事。
好多年以前,下晚时分总会有个卖糖葫芦的大爷举着一根长长的插满糖葫芦的草席团,经过我家门口磕绊的石子路。
五毛钱一长串的糖葫芦,我经常蹦跶着买上一串,吃得满心欢喜,满手甜腻。
家门前有条小河,各户人家放游的鸭子每天早晨懒散着下水,等到晚风渐起,暮色四合,它们再拖着湿哒哒的脚丫子往各自的家里面晃悠,叫声并不好听却让人安心。
房子顶上袅袅而上的炊烟,越往上越见不着颜色,我总觉得,它带着股好闻的味道。
这是一段充满细节和情绪的记叙,作者首先将时间的表述进行了整体的概括,言语表达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
其后的回忆片段更画面感,诸多细节看似闲笔,信手拈来,但是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够烘托环境氛围,将主体心绪凝聚于物之上:
第一段中,香灰是模糊的记忆,总体上承载着一种失去的难过;糖葫芦应对着满心欢喜。
文中虽然未提及是红色的糖葫芦,但是足以传达热烈的情感;鸭子与暮色四合,营造宁静的氛围,抒发一种平和的心绪。
如何选择好的“细节”呢?首先是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其次是要注重细节的温度,最后重点还是要将情感灌注进细节之中,这样才能使得记叙文的叙事更为真切。
3
抒情语言是点睛
叙述中的抒情应是“点睛之笔”, 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 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 水到渠成, 这样方能启迪读者, 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 这样会喧宾夺主, 影响表达效果。
比如,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必不可少的会有周围环境的描绘,因为人与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环境来承载。
在这种情况之下,营造环境氛围不可漫漫而谈,如若描述环境占据的比例过大,就会缺失主体性的表达,出现失衡,变成了单纯的写景,情感就会有断裂之感,造成反客为主的现象,导致叙事失真。在这里举一个反例:
图片
“想起那些非常空旷的夜晚,教室独有一盏前排灯亮着,我坐在第一排翻着课本,时间被我数得飞快。
恍若二十岁的一天,在咖啡馆,店员点了小蜡烛,我坐在红色沙发上,要了一杯摩卡,有丰富的奶泡。
我打开书的第一页,有只英国短毛猫在尝试追逐玻璃球,桌上的半包砂糖只放了四分之一,有歌声串在咖啡的味道里。
我开始写起我和她的纯真岁月,蜡烛在抖动,所有的所有都没有依例风干,感动仍在,想念仍在。”
这是一段表达对于友情的念想,文字中有些许回忆的质感,也有抖动的烛光这种细节性描述,但是,从教室到咖啡馆的衔接上会有些许突兀和跳跃之感;
文中的咖啡奶泡、猫咪与玻璃球、半包砂糖、咖啡馆的歌声这些诸多的细节会稍显冗长。
最重要的是,针对它们的细节描述有点喧宾夺主了,作者到底是沉迷于幻想中某一天的咖啡馆还是回忆挚友?
记叙文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时会采用直抒胸臆,有时会采用情景交融。
抒情在文章中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文字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要为了抒情而刻意重复同一种情绪,一再渲染和放大同一个细节,要尽可能张弛有度,才能够感染到读者。
再以中考满分作文《我依然懂您》这片文章中为例,作者通过“夜里 水土 楼台”、“雨夜 秋池 愁思”、“暮秋 茅屋 国恨”三个大的标题,传达古人之思。
文中提到了杜甫、李商隐等诗人,文章通过大量笔触去描写诗人之困境,从标题即可看出,作者做到了寓情寓景,结尾处的点染升华叫人惊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我依然懂您”,一句结语为古今对话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景虽有限但情却无限, 当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 情与景才会相得益彰。在对景物的描摹渲染中委婉含蓄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让读者在美妙的环境里体验美好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真切。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意为:惟情能动人, 惟情能感人。本文围绕“叙事情感真切”着重探讨了三个角度:
生活中的情绪点
抓住生活中的情绪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引入,通过某种情绪带来的深刻记忆,从中取材,成为叙述的主要事件,这样就能将亲生经历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到作文中去。
真实是文章之所以动人心弦的源泉,“情动而辞发”,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流露的是真切的念想,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才能感染人。
将情感灌注于细节
将情感灌注于细节之中,这是在确定了文章的叙事主题以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点。
真情从文章的点滴中流淌出来,润物细无声地走进读者的心里,才能引发共鸣。
抒情语言的表达
要注意抒情语言的表达,当取材真实和微妙的情感细节已经处理得当,需要在写作或者修改的过程中,将其凝练升华,成为点睛之笔。
图片
叙事情感真切的基础是生活真实,而写作中倚靠的不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记叙文不是一味的歌颂真善美,而是挖掘和记录,某个人或事件所触动你的闪光点,先打动自己,才能使别人感到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