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五星街道河头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五星街道北部,沣河之滨、洨河之岸。左有晓阳村,右有和迪村,隔河相望堰头村。村西新修的洨河大桥连通西户路和西太路,村南的西(西沣路)和(和迪村)柏油路贯通全乡东西。4个村民小组,300余户,1300人,土地1300亩。全村基本上都姓李。
现在的村庄分为中堡子和新堡子两部分,而老堡子还在中堡子之北。
村名来历,有一说便是据地形而名,洨河流经村东南北走向,至村北拧头向西,在此看好像河之源头,故名河头。与此村名相对应的有河北岸的堰头村(现兴隆街办南埝村),即堰到头之意;村西的和迪村(过去称河底村),洨河在此汇入沣河河到底了。
据《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记载:河头村因在洨河与金沙河交汇处南头大路口而得名。据马王镇河头村家谱记载,元代此村迁出,沿用祖村之名,此村应在元代已名河头。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河头村。
(李克用)
村人对村名来历另有说法。一说与《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记载相吻合,河头村是由李姓成村,据说李姓乃唐朝李克用之后,原居于现在兴隆街办安丰村,李氏家族人丁兴旺,家族逐渐壮大。有一脉兄弟四人,老大、老二仍居安丰村,老三迁到现在马王镇北河头村,老四李统迁到现在的南河头村。村中李家老人们讲,过去每年都要到安丰村祭拜李氏先祖。此说法有史记载,有言相传,相互印证,较为确凿;另一说是李姓先祖祖居山西,明末清初,山西大旱,颗粒无收,生活艰难,南迁到此。
老村东南方向有一块高岗,原来有几户黄姓居住,故而得名“黄家坡”。经村中老人述说,黄家坡早在1957年河头一组迁来之前已有之。1957年河头遭遇洪水,老村被淹,一组人搬迁此处,称为新堡子,原名现在已没有几人知晓。过去黄家坡西面有座大庙,名曰清凉寺,三间大殿高大雄武,寺前曾有一株皂荚树,九条枝干错落有致,大树枝繁叶茂,成为东面百姓赶秦镇大集过往歇脚乘凉之处,远近有名。后来因无人管理维修,大殿终在风雨之中倒塌,皂荚树也在几年后枯萎而死。
老堡子在河湾怀抱之处。洨河在河头村有四湾之说,东河湾、西河湾、上河湾、北河湾。1958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潏、滈两河大水,洨河随之暴涨。人力终没能战胜自然之力,大水冲毁堤坝,淹没村庄、农田,幸亏村人早有防备,虽房屋倒塌十之八九、粮食颗粒无收,人却无一伤亡。在政府的帮助下,重建家园。新建家园选址两处:一处在老村东南方一里地处的“黄家坡”,即现在的一组居住地,也叫新堡子;另一处的第二小组则选在老村南面几百米处,即现在的中堡子。1990年至1993年,原老堡子剩余村民全部搬迁到中堡子,与二组汇合一处。
现在村庄整齐、房屋漂亮,三条东西向街道宽阔平整,村内条条道路已经硬化,村人珍惜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环境,家家门前栽树种花,村内环境堪称干净优雅。三星项目落户洨河之北的兴隆街办,洨河环境改造工程已经动工,征用村中300多亩土地,为村子发展带来新机遇。
李英,80余岁。抗日英雄。新中国成立后,长安县人民政府赠“人民英雄”功勋匾,现在仍悬挂在家门口。新中国成立后位至师长。
李景田(1936—1968),196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2月因公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怀玉,1937年生,学建筑工程,1975年筹建公社建筑队,后发展为建筑公司。20世纪90年代,自己承包建筑公司,至1996年积累资金26万元。为了新建和头小学,毅然将多年企业积累的26万元捐出,选新址建新校。村人感念怀玉功德,在教学楼正中镶嵌“心怀琢玉”,当时省教委曾赠“千秋功德”匾额。
李克荣,从河头村被水淹没后即开始义务植树,一干就是几十年。为造林方便、保护河堤上的树木,有家不居,独自一人吃住在河边,为保护林木得罪了不少人。经数十年精心经营,绿树成林,既增加集体财富,又绿化河岸、加固河堤,久劳成疾,20年前亡故,其事迹在当时的长安广播电台进行过宣传。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