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郭杜街道西祝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西户路、韦斗路与西秦路交汇处,距韦曲街道11公里。原为祝村乡政府驻地。4个村民小组271户,980人,耕地945亩。
相传周文王晚年势力日渐强大,引起商纣王不安,便将他召入京城囚禁,并将其子伯夷考杀死,烹作肉羹让他吃,后来周文王的大臣们将许多黄金、美女、马匹送给纣王,才将他救了出来,并在此祝贺,故得名祝村。
据村民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后,村庄布置比较完整,除偶有不全的城墙外,西村就有东门、南门、北门,各门都有门柱、门洞,仅南门楼保存比较完整。北村也有南门、西门,西门人们也叫解放门,是新中国成立后大跃进年代积肥取土新开的门。
除此之外,村中的古建筑还有古朴、雄伟的五间大殿和对面的戏楼以及三间居士堂。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被拆除,被祝村乡政府当成办公处所,信用社、武装部建在院中,村中还有新中国成立前留下的南庙、北庙。南庙又称无量庙,现仍保存,供奉无量神位。
以曹姓为主,曹姓来源说法有两种:一说来自山西大槐树下。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曹门府逃难到此的一对夫妇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居东,属现中祝村,次子居西,就是现在的西祝村。当时曹姓户大,与中祝村共建的“曹老坟”,原在中祝村与西祝村南,占地200余亩,墓碑林立,石羊、石马错落有致,祖庙牌坊庄严肃立,每逢清明节小孩们拿着大人们发的糖果列队上坟祭祖。后来在非常时期毁于一旦;二说,据陕西历史博物馆记载,历史上曾有一个曹国,国人皆为曹姓。
其他姓氏有杨、于、金、何四姓,以不同原因来此。
20世纪50年代,村中就有精通诗书的大先生举办私塾,后又办夜校,开展扫盲活动。成立祝村一中时(因为一中的前身是农业中学,当时校址在东祝村),在努力和争取下把校址迁到西祝村(现戏校所在地)。与东祝为争办祝村中心小学,组织群众集资办学,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为中心小学盖起了十多间二层教学楼。
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在原来以出外搞建筑打工挣钱的基础上,全村70%以上的群众利用交通之便开展加工架板螺丝的行业,坚持两三年之久。后来由于钢材涨价,建筑设备改革,村民又转行买车跑运输,兴办鸡场、承包砖厂,办化工热处理等,中小型企业不断出现。
对庄基统一规划,改变村容村貌,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现在以十户为单元的四条主街道南北五条主道。进行线网改造,2012年自来水进户,建群众健身场所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高新的不断开拓,城中村改造紧锣密鼓。目前借助周边国营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比亚迪”工厂的建立,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2011年以来盖房、租房生意红火。
20世纪50年代至今,村里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曹晋义老先生,据说当年小学升初中时,以全西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安市一中。60年代,长安县教育局用三名教师将其调换回长安师范。60—70年代县市高考出题都离不开曹老先生。在其言传身教下,大儿子当年抗美援朝英勇杀敌,荣立一等功,后在佳木斯兵团任一把手,师级。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