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退场,莎娃自传又引威后口水仗?
如果说到女子网坛中相爱相杀的代表,小威和业已退役的莎娃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甚至我们可以说得更绝对些,两者之间后者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成分。自从2004年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决赛,那个横空出世的少女满脸青涩地闯进自己十拿九稳的后花园,并且毫无惧色的在场上与自己对飙声道并拿下最后的冠军,一场围绕美貌和实力到底哪个更强的争斗便开始拉开大幕。
近日,有一则新闻引起媒体热议,那就是小威针对莎娃自传中描述自己输掉当年那场决赛之后情绪外露的争议性表达。在自传中,莎娃写道:“在更衣室里,我在高兴地换衣服,而她在哭。我觉得小威讨厌我,因为我在温布尔登击败了她。”事实上,如果单纯从球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描述并无不当之处。
熟悉并热爱运动的爱好者一定感同身受:站在领奖台上,冠军和季军获得者的兴奋与快乐溢于言表,而多数亚军则脸上写满失望与不甘,因为他们与最后的胜利者同步起跑,过程中也旗鼓相当甚至一度占据领先,但却最终遗憾输掉比赛。费德勒温网夺冠时满脸幸福,穆雷和纳达尔达成所愿时的幸福泪水,都让我们相信,只有真正的参与者才能理解其中泪水的含义,而这无关最后的输赢。
但,毫无疑问,23次大满贯冠军小威并不满意于自己在这位长期的对手笔下被描述成一位“号啕大哭的失败者”,特别是自己在交手记录上更是以20-2遥遥领先对手。或者更进一步,无论当年的沮丧是否如自传中所说的一样,小威都不允许自己在莎娃的面前表现出自甘人后的落寞,或许正如她在回应中说道的:“我认为这很正常。它只是真实地展示了你的激情和渴望。”听上去,这样的回应也更是无可指摘。
如果两人不是必须同时出现在女子职业网坛,我相信她们争强好胜的心理也一定能够指引她们在其他领域做出不凡的成就。这一点我从不怀疑,伟大如这些运动员,她们能够达到现今的成就一定是具备了远超常人的自律与自觉性,甚至我们可以将“天赋”的作用弱化些,优秀的运动员一定是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素质的,特别是在竞技体育的层面上。正是这种心理“作祟”让她们不会轻易地将自己心中的软弱与不安展示给对手,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一年前,笔者有幸通过平台阅读过其他作者翻译过的莎娃自传,读来感觉其中并没有太过“出格”的言论或者描述,甚至在写到自己和父亲身揣几百美金就赶赴美国追求自己的网球梦,这样的举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一场豪赌,但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还写到他们在刚到美国初期,曾经数次差点陷入别有用心的教练的合同“圈套中”,正是莎娃父亲的坚定让他们一步步走到现在。
这一幕让我们想到郎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相似一幕,伟大之人一定要自我成全。对于阅读者来说,莎娃自传是他们了解这位网坛美女的途径,但对于莎娃自己来说,这样的经历就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的过去,想来即便没有夸大的成分,亲历者的感受也远胜我们旁观者。
而从小威的角度来说,她在意的或者并不是在赛后自己是不是真的“伤心直至号啕大哭”,她只是在意自己在莎娃的笔下被描绘成了那副模样,还通过平台及媒体广泛传播。这就相当于在一场棋逢对手的对决中,还未分胜负就被人将自己的“软弱”展示给对方,“软弱”的真实性倒是其次重要的事情了。
不知不觉间,距离莎娃宣布退役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而距离那场一边倒的最后一次对决更是过去半年之久。但我相信,莎娃退役不退场,围绕着她与威后之间的恩怨纠葛一定会长久的存在于女子网坛。但对于这则新闻,我们不妨淡然看之。一个没有主动发声挑衅,实属躺枪;另一个回应情理真切,无可指摘。就当是媒体的争强好胜心作祟罢了。(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马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