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第二十五课《村居》

阿雷吟诵讲堂第二十五课《村居》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村居》。

一首生气勃勃的乐春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易懂,你看:早春二月,原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鸣叫着,飞来飞去。柔柳的枝条轻拂堤岸,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早早放学而归的孩子们,连忙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整观这首诗,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我们如同跟诗人一起饱览春天之美景,一起分享儿童之欢乐。可以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早春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一位落落寡合的高拙吾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生卒年月不详。其人不甚有名,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诗稿》。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内有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朝统治,外有西方侵略者发动战争,危害国家利益。那个时代,是近代历史或者说是中国封建历史最黑暗的时代。从没有哪个时代,中国受到那么多个国家的同时侵略。从赔款割地到开放通商口岸,最后到出租领土,最后到直接割让地界。一项项屈辱的条款,压弯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受大环境的影响,那个时候的文学界,基本上都呈现出一种十分热血的氛围。诗词歌赋,多数表现的都是对祖国河山的忧虑,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亦或是对残破祖国和苦痛人民的心疼。比如:其前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后的秋瑾的《对酒》等等。

然而高鼎身处在那样一个时代,写出来的诗却十分奇特,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对于那个时候的大多数诗歌而言,无异于是小清新。肯定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结果连个生卒年月都查不到。落落寡合,也就不足为奇。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今天,我们讲一讲近体诗词格律。我们之前讲过,隋唐时期,格律诗慢慢形成,隋唐之前的诗作我们通常叫其古体诗。之后呢,产生了古体和近体诗同在的局面。

何为近体诗呢?就是隋唐以后出现的格律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其余的诗体,比如古体诗、乐府歌行、四言诗、楚辞体等,都不是近体诗,也就没有格律。后来的词、曲都是近体的,也就是有格律的。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1.  每句都是五个字或七个字。

  2. 2.  只能压平声韵。

  3. 3.  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二、四、六、八等偶句必须押韵,三、五、七等奇句必须用仄声结尾。

  4. 4.  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仗。绝句两联都是可对可不对仗。

……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下节课再说。

一首人景合一的欢乐曲

《村居》这首诗,之所以让高鼎凭此被后人知晓,可见它一定有其价值所在。是的,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我们细细品味:首句“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阿雷老师在吟唱这首诗时,节奏较为欢快,而且加入了鸟的鸣叫,其实也是为了凸显这种欢乐气氛。让我们一起吟唱起来,感受这首人景合一的欢乐曲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