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传》:北伐!北伐!北伐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383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姜维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姜维,字伯约,甘肃天水人,江湖人送外号“天水的麒麟儿”,他的爸爸叫姜冏,对!你没有看错,他爸爸就叫姜冏。
在姜维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严格来讲是战死,当时少数民族叛乱,姜冏作为地方上的将领,挺身护卫郡守,结果就战死了。因此姜维是由他母亲带大的,而且小时候很喜欢经学家郑玄的著作。姜维长大后因为是烈士子女,所以在魏国当官。
228年,诸葛亮兵出岐山,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在天水这边,姜维因为跟其上司关系处的不是很好,因此上司怀疑他有异心,然后就把他给扔下跑了。姜维等人追赶不及,回城时城门已经关闭,去往隔壁的城镇也不让他进,万般无奈之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诸葛亮。
在马谡丢了街亭之后,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到了蜀汉,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了。后来姜维母亲给姜维写信,让姜维回去,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在《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这点是大书特书,诸葛亮看姜维骨骼清奇,就想收了他,于是用计,得知姜维非常孝顺母亲,就把他母亲接了过来,后来大致内容跟上面讲的一样。姜维同事怀疑姜维叛变,就不让他进城,还放箭射他,姜维后来就跑到了诸葛亮这边,母亲还训斥儿子不懂事,巴拉巴拉一顿类似爱国主义教育,姜维才恍然大悟,一种重生的感觉,从此一心一意为蜀汉服务。
虽说母亲的态度有所不同,但诸葛亮对于姜维的器重,在历史上也确是如此,他曾写信给蒋琬,信中夸赞姜维有胆略,是一名上士,人才。
我少年时期特别喜欢姜维,因为他文武双全,虽说智力不如诸葛亮,但是武力值比诸葛匹夫高啊。不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姜维都能算是诸葛亮的徒弟吧,诸葛亮坚持北伐,姜维也是如此,看上去就像是徒儿继承了师傅的遗志,然而诸葛亮于234年去世的时候,却没有把位置留给姜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个,就是姜维是新人,属于投降过来的降将,228年投降,234年诸葛亮病逝,才六年时间,根基不稳,如果一下子就把姜维推到那么高的位置,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这点我相信以诸葛亮的脑子,肯定能想到。
其次,姜维是坚定的主战派,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多次北伐,实质上是没有得到多大的进展,反而劳民伤财,三国之中,益州疲弊,是最弱小的,小国求发展,只能以攻为守,虽说可以延长寿命,但终究还是难逃一死,除非奇迹出现。要是魏国大乱,说不定还有蜀国进展的机会,但是这种可能性,只能上帝保佑,阿弥陀佛了。诸葛亮考虑到了这点,因此把位置传给了主和派的蒋琬,诸葛亮并不是不想打了,而是想歇一下再打,而且诸葛亮给蒋琬的信中,多次提到姜维这小伙子能干。这似乎也可以说明,诸葛亮把姜维留到了后面,等蜀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姜维再接手。诸葛亮本就是谨慎之人,能这么想,也不足为奇。
234年,诸葛亮病逝,北伐大军回撤,撤死了魏延,余波震死了杨仪。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240年,246年,247年,姜维都与魏国交手,但都没有大的进展。
自246年蒋琬去世之后,大将军费祎顶了上来,每一次,姜维都想率军去拉拢羌、胡少数民族对抗曹魏,但费祎每次给他的兵都不足万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姜维。
253年,费祎遇刺身亡。这名刺客名叫郭循,是姜维在250年俘虏的。本来这名刺客想刺杀刘禅,却没有机会,于是想着刺杀一名高官也行,费祎便倒了大霉。
有人说,这名刺客是姜维指使的,因为费祎在世的时候,多次制约姜维,使得姜维施展不开拳脚。关于这事,很多人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据《傅子》记载,姜维功利心很强,而且在史料上,郭循几乎没有任何笔墨,在投降蜀汉后当上了左将军,若是没有姜维的大力支持,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很多人怀疑,刺杀费祎的最终凶手是姜维,而且姜维有这个动机,在费祎死后,他也能获得不少好处。至于事情的真假,至今还是一个谜。
费祎死在了253年的新春,到了夏天的时候,姜维就率兵围攻南安,最终因粮草不继而退兵。
254年,姜维继续出兵,杀了魏将徐质,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拔其县民还蜀。
简而言之,费祎死后,姜维每天主要干的事就是制定北伐的战略,以及走在北伐的路上,有人数过,在《三国志》当中,姜维从238年到261年,总共十一次北伐,除了前两次是和蒋琬和费祎,各分别一次合作的北伐外,其余的九次都是姜维独自作为统帅行动的。
其中,256年,姜维升为大将军后继续北伐,结果这一次损失惨重,被邓艾打了个满地找牙。姜维因此而丢失了很多支持率,回去后自贬为后将军,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上,他依旧做大将军的事。
257年,淮南第二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姜维决定抓住机会,结果被司马望和邓艾挡在了城外,任凭姜维如何叫骂,邓艾就是不出来。等到诸葛诞之乱平息后,也心灰意冷,回到了成都。
262年,姜维继续出兵,被邓艾击败。
多次的出兵,要么失败,要么无功,让很多人都不看好姜维。当时,朝中的宦官黄皓专权,而姜维却不尿自己,因此,黄皓起了废了姜维的心思。姜维唯恐回到成都后被陷害,因此没有回到成都,而是退驻沓中,这段时期也被后人称为“沓中避祸”。
263年,姜维得知消息,钟会在关中有所动静,于是上表刘禅,提醒他要多当心,最好派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然而,刘禅身旁的黄皓竟然听信鬼神,告诉皇帝魏军不会打过来的,因此,这点防范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果然,没多久之后,同年,魏军五路伐蜀,全面战争开启。姜维退守到剑阁,与钟会对峙。钟会久攻不下,有了退兵的心思。可谁料,就在这紧要关头,邓艾偷渡阴平,于绵竹之战中战胜了诸葛瞻,成都的大门对邓艾敞开了心扉。刘禅在主降派的建议下,投降,并传令给姜维:别打了,我GG了,你也GG吧。
万般无奈之下,姜维向钟会投降。
来到钟会营中后,姜维一直怂恿他造反,还劝说他除去邓艾。然而,这一切都没掀起什么大浪来,最终,姜维、钟会、邓艾都被杀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老版《三国演义》里面的桥段,钟会阴谋败露被手下人杀死,姜维眼看没希望了,也拔剑自杀,司马昭看到姜维两眼怒瞪,似乎死不瞑目,便向挂在柱子上的姜维说:蜀汉之亡,非将军之过。
然后姜维两眼一闭,垂下了头。
可歌可泣的英雄,姜伯约耳!
然而历史上的姜维,据说死得很惨,兵变被杀后,暴尸原野,魏军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大家对姜维历来也是贬多褒少,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最后留下了“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的评语。
陈寿在蜀汉当过官,姜维曾是他的上司,可能,陈寿与姜维之间相处地并不愉快。
很多人都认为姜维的北伐劳民伤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可是,不能说姜维,以及诸葛亮当年的坚持北伐是错的,因为站在历史背景来看,这也许是他们那时候,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休养生息?坐以待毙?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拼一拼呢?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最后还是亡了,就否定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如果他们当年选择了休养生息,自给自足的选择,我们是不是还要说他们不懂进取,目光短浅,都是孬种,为何不去拼一下呢?
最重要的是,北伐是蜀汉的立国之本,是具有着一定的意义,只有坚持北伐,蜀汉才有存在的意义,毋宁说,北伐存则蜀汉存,北伐亡则蜀汉亡。
如果觉得OK,记得点个“在看”哦!
END
如果喜欢,欢迎帮忙推荐哦
《真·三国志》共420+篇,预计2020年3月更完,随后更【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印度神话】-【印第安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