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58 养寇自重还是玩火自焚?
NO.258
但野心勃勃的李希烈却截然不同。
得知皇帝给他递出了橄榄枝,他的态度就如同聋子得知别人给他送了唱片——完全不当一回事。
不仅如此,他还变本加厉。
就在李适颁布罪己诏的同一个月,他悍然称帝,国号大楚,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
与李希烈一样一条道走到黑的,还有朱泚。
在听说自己不被赦免后,他干脆把国号从秦改成了汉——也许在他看来,汉朝的国祚比秦朝要长得多,讨个吉利也是好的!
然而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
当时朱泚面临的形势十分不利,他虽然名为皇帝,手里却只有一座孤城长安,兵力也比较单薄,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他已经做好了过把瘾就死的准备。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尽管长安附近的唐军人马远超过城内的叛军,却始终没有对长安城发起攻击!
这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出在唐军主帅李怀光身上。
如果穿越回那个时代,你也许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784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男人在祖国的首都边画了一个又一个圈……
这个不停踱步、心事重重的人,就是李怀光。
之前他曾多次抗旨不肯进军,逼着皇帝李适贬斥卢杞等人,但等到真的如愿以偿了,他的心中却开始不安起来。
自己这次以军人的身份干预政治,用不惜撂挑子的手段要挟皇帝赶走他最喜欢的宠臣,皇帝肯定是极其不爽的,而得罪皇帝会有什么后果,只要看看刘晏、杨炎等人的下场就知道了!
怎么办?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养寇自重。
只要叛乱还没有平定,皇帝就必须要依靠他,就不敢对他怎么样!
当时和李怀光一起驻于长安外围陈涛斜(今陕西咸阳东)的部队有三支,分别由神策都知兵马使李晟、鄜坊(治所今陕西黄陵)节度使李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统领。
这三位将领中,李怀光最担心的是李晟。
李晟出身于军人世家,十八岁从军,在军中以骁勇著称,曾一箭射杀吐蕃猛将,被誉为万人敌,之后他一直在西北战场上与吐蕃、党项作战,屡立战功,职位也不断升迁,公元769年出任泾原兵马使,四年后因威名太盛而遭到时任节度使马璘的排挤,被调入京城,担任神策军都将。
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
进入神策军系统后,李晟继续大放异彩,曾在剑南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大破吐蕃、南诏联军,接着又在河北多次击败叛军,是当之无愧的神策军第一名将。
不过,李晟虽然善战,但和李怀光相比,无论是资历还是官位都要略逊一筹,因此在与朔方军会合后,李怀光顺理成章地取得了联军的指挥权。
这段时间,李晟多次催促主帅李怀光进攻长安,可李怀光却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推托——不是说士卒疲惫就是说缺乏准备,不是说时机不对就是说温度不对,不是说在下一盘大棋就是说在等一场大雨……
这让警惕性极高的李晟逐渐产生了怀疑。
球场上有很多次可以进球的机会却一直不射门,说明这个球员绝对有猫腻;战场上有很多次可以获胜的机会却一直不进攻,说明这个将领一定有问题!
他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避免发生不测,李晟上奏皇帝李适,要求与李怀光分兵,移驻东渭桥(位于今陕西西安高陵区)。
但李适为了避免让李怀光产生不满,却压下了李晟的奏折。
然而,对于皇帝的好心,李怀光似乎并不领情。
几天后,他又给李适出了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