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谦让是福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康熙时礼部尚书张英写给自家人家书典故,说的是清康熙时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张英邻家造房欲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上述一封信,家人收书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两家礼谦让之亦被传为美谈。

在今天,谦让仍然是一种行为准则与美德。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良好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那何谓家风家训?今天我就与大家聊聊家风家训这话题。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自古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外祖母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谦让是福。

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向来重视家教。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辉煌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有不少称之为传世经典: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名留千古,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就是曾门的家风。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让不仅是一个人的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豁达、一种无私的体现,更是一种境界。学会谦让,尝试谦让,在谦让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就会慢慢领略到:其实,谦让是福!学会在什么时候谦让,怎样谦让,这是一门艺术。《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他们也学会谦让。

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大舅身上的事:

外祖母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女性,或许不懂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但她那质朴情怀,她宽厚、包容、谦让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后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实行土地改革,为促进农业发展,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政策。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每逢干旱年时,争抢稻田灌溉水就成了农民发生口角、争执、甚至斗殴的导火线,于是,分水、看水、守水成了村里头等大事,抢水纷争事件时有发生。干旱季节众多农户同时需要水库水来灌溉自家的地,当年外祖母家的水田离水库灌溉区的距离较远,从水库引水到水田要经五、六十丘田。那年,大舅引水库水灌溉自己稻田,从水库放水后,看着水流到自己家水田后,大舅才回家吃饭,饭后再去看水,结果水在中途被人从中截断流入别人水稻田中,而这家人在村里很是强势,村里大多人都惧怕这家人。而年轻气盛的大舅怒火中烧,跑回家中,操起家伙就要去找那家人理论拼命,外祖母拉住大舅,并向大舅说起了解放初期的一个令人心惊胆战、震撼心灵的真实事件:一位年仅20岁的青年一锄头打死同村人的事件。这位年仅20岁的青年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在执行枪决前,法官问这年轻人还有什么未尽心愿?青年说,在死前还想再吃吃母乳,感受母爱。这位母亲来到儿子面前,撩起衣服给这青年儿子喂乳,儿子直奔母亲怀里,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乳房,刹那间,母亲鲜红的血溅满了男孩全身,母亲痛心疾首的狂喊:这是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男孩双膝跪地,抱头痛哭, 失声喊道:“是您这毒源的母乳害死了我,自小您就教导我事事逞强,教我争强好胜,吃不得半点亏,您不仅这样言教,更是这样身教,才有了我今天的结局,妈妈呀!我爱您,更恨您……。” 外祖母讲完这悲剧后,温和的劝解大舅:不要与人相争,待他家的稻田有水了自然会让水流入我们的田里,只是早几小时晚几小时的事,谦让是福!

公公是一名教师,年轻时期凭着自己卓越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勤奋的教学态度,收获了丰硕教学成果,所以早早就获得高级教师职称评定的资格,同年与他参评的贺老师临近退休,如果再不评上,将没有机会再评,父亲尊重母亲的劝慰主动退出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把这难得的指标让给了贺老师。

外祖母的“谦让是福”像一棵大树庇佑我们成长,让我们学会了友善、勤俭、谦让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谦让是福”对我的内在气质的影响,对我们道德品质的无形塑造,让我们受益匪浅。

家风,具有传承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在家中延续,更要在社会中弘扬。行动起来吧,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着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为着世界的温馨和谐,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0)

相关推荐

  • 部分家风家训合集

    古代家训--司马氏家训 好家风,好家训-康氏家训 帝王家训-唐太宗的<诫皇属> 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康熙家训>:再爱孩子,也要让他受3种苦 一篇家训,影响了 ...

  • 彭玉麟是如何教导子弟的

    家训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家书.格言.故事,影响深远.晚清"中兴名臣"彭玉麟(1816-1890) 又是如何通过家书对家人和族中子弟进行 ...

  • 中国六大经典家训家书,好家风、好家训、好...

    中国六大经典家训家书,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有帮助,值得家长反复阅读!

  • 汉字与中国人的生活

    雅典当地时间11月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下,由经济日报社和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主办,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中希时报承办的"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 ...

  •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是怎么形成的?

    "六尺巷"的故事其实有两个版本,但以张英的版本最有出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众多的版本中,张英的官最大的原因. 下面来看这两个版本的"六尺巷". 一.清朝&qu ...

  •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史料记载:清朝宰相张英(张廷玉之父)居宅与吴氏邻,旁有隙地,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 ...

  • 除夕:跋涉千里,只为这一刻团圆

           除夕,旧岁到此夕而除,即另换新岁.是夜,中国人的不眠夜,以守岁表达对生命的敬畏.过去一年,所有辛苦与遗憾,在此刻放下:新的一年,所有幸福与能量,在此刻拾起.        除夕,俗称&q ...

  • “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子引遐思

    傅斯年陈列馆前,时常有公交车停靠.在这里设站,聊城人对乡贤的敬重,一望可知. 陈列馆是一个多进的大院子,从前为傅氏家祠,门匾题有"状元府第".这位状元是傅以渐,做过武英殿大学士,论 ...

  • 母爱的伟大!70岁老人独坐火车跨越千里,只为给50岁女儿庆生

    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绝对是来自于父母的爱,在父母的眼中,不管你多大了,也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你永远都是她的儿女,你成功的时候她会跟在你的背后默默地为你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而你失败的时候,他们将会是第 ...

  • 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救回26名孤军,网友:比好莱坞电影还精彩

    在许多的美国电影中都会发现一件事,尤其是战争片,很多时候军队都会为了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所出动.哪怕牺牲了好几个人,但为的就是那个人的平安,而那个人可能还没有什么特殊的身份.当然,这一类电影只是夸张了一 ...

  • 四毛 ┃ 炎炎夏日,遇见北戴河。迢迢千里,只为品海鲜。

    点击题目下方北戴河假日文艺生活关注 度假休闲 / 中国北戴河海文化发源地 /雅趣生活 原创文学家园  /  文艺情怀天地  /  山南海北世界 愈是炎热的天气里,愈是显示出北戴河这个避暑胜地的旅游优势 ...

  • 千里往返只为“止痒”,20年荨麻疹成功治愈。

    日前,青岛李沧健泰堂门诊部治愈了一位特殊的患者.病人第一次见到王德旭主任就不自觉的哭了起来,王主任仔细询问下得知,该病人患慢性荨麻疹已经有20多年,瘙痒难忍,彻夜难眠,痒不欲生. 家住北京的张女士今年 ...

  • 因为一张照片,女子不辞千里来救一只流浪狗,付出行动的只有她!

    对于一只狗狗来说,没有了主人就失去了家,那么找回主人,便成了它唯一的信念了.不过现实总是很残酷的,可能它一辈子都再也见不到主人,最后只能在孤独等待中死去.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么一只可怜的狗狗,因主人离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