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法狂放中的法度
怀素《自叙帖》
草书作为书体的定名,最初是因为这是一种潦草的体态,「草」表示非正式的意思。草书成为一种书体之后,规范了笔顺和结构,也有一套书写规则,这就是书家所谓的「草法」,即运笔的路线图。草书的写法非常简便,其他书体几笔才能完成的偏旁部件,都能简化为一笔,如「则」字省略为三笔。所以,草书的笔画、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删难省烦,损复为单」,比其他书体简略。写草书比写楷书有趣,学习草书并不难,关键是掌握基本的草法。
贺之章《孝经》
草书形态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类型。其中,狂草最有浪漫、抒情的性格,最能表现书法的节奏、韵律和笔墨的千变万化,又变幻莫测,那连绵的笔势像音乐的旋律,那恣肆的形态像优美的舞姿。所以说,草书最能体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在汉魏之际,草法约定俗成,形成了一套草书规则,主要特点是:单字之内的笔画连属,收笔有隶波,字与字之间不连笔,条理性比较强,被称为「章草」。西晋时,卫瓘写草书剔除了章草的隶波,上字的末笔向下字引笔,虽然字与字之间不连笔,但比章草流便,人称「草稿」。东晋时,王羲之的草书突破了单字的界限,上下字之间出现了连笔,发展了连绵的笔势,字形也纵长了,书写起来更加简便。为了表示区别,人们将旧体草书称为「章草」,王羲之的草书称为「今草」。唐朝时,一些书家写今草是一笔一行,笔势狂放,随手应变,点画纠结盘绕,这样的草书形态被称之为「狂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