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安平:让孩子学会使用手机,而不是强迫孩子放下手机|随笔

聂延力:演员云霞|故事

文/傅安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网上网下,我经常看到一些身为父母长辈的人,叹着气说头疼自家的孩子成天拿着个手机玩,怎么说怎么吼都没用,孩子就是放不下手机。他们又不敢贸然收缴孩子的手机,怕和很多新闻中发生的事件一样,孩子轻则逆反对抗,重则生变出事。总之,他们非常痛心,却没有好的办法。
关于这事,我就想先问那些家长们三个问题:
第一,你们觉得这个网络时代,和以后属于孩子们的未来时代,每个人能离得开手机吗?
第二,作为家长,特别是那些年轻的父母们,你们每天能做到每天放下手机吗?
第三,你们当年也是孩子的时候,能完全听从父母的话做个乖宝宝吗?
我想答案都是显然的:不能!
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开始,聊一下该怎样看待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当然也就不可能用正确的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我们得认识到,手机是现代社会人手必备物品
仅二十年前,还是一个手机没有普遍化,网络更没有普遍化的“旧时代”。这二十年来开始进入信息社会的巨变,大家都知道,不但手机普遍了,网络也如同空气无处不在,人们社会交际、休闲娱乐、办公交易等等,没有一样能离得开手机与网络。那些稍微落后一点的人,没有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或没有及时接触新的应用,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不便,出趟远门都难。
上次我的一个老同学送亲人去大城市医院就医,为医院各种网络办公流程伤透了脑筋,他一个大学毕业的老师都这样,那些没受过多少教育、训练的人就更叫苦了。
这时代如此飞速发展,未来更加难以预料。所以那些不了解时代发展现实,就盲目要求孩子放下手机、远离电脑的人,真的是愚蠢。孩子的确应该从小培养一个能适应网络、能在网上随时应变的大脑。父母不应该拿过去旧时代的生活经验去要求现在新时代的孩子,除非你们想让孩子长大后依然生活在没有网络的生存环境中。
所以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其实是教会孩子怎么使用手机的问题,不要防孩子玩手机如防虎患,倒是父母的脑子里更应该积极接受那些新事物、新理念呢。
我昨天刷某音,看到终南山一位隐者坐在破茅屋里,手里拿着手机查看最近天气,准备下山一趟釆购过冬物品;珠峰顶上正在建通讯基站,你们说未来的时代,手机能不是无处不在吗?
二、孩子爱玩是天性,天性不能盲目扼杀,只能良性培养
话说回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成年人都懂这个道理,但总不能按这个道理去对待孩子。
和成年人对新鲜事物见怪不怪的惰性与克制不同,孩子的天性就是要通过玩摸去体验、了解他未能尽知的世界,这个世界的魅力在孩子的眼中正非同一般,多姿多彩,可不像大人们看到的那么沉重,功利。父母想靠孩子的自觉去要求孩子遵从规定放下手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所以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在玩手机便勃然大怒,夺砸孩子的手机,那这位父母的态度就已经错了,不具理智。
孩子就是不玩手机,也是要玩其他东西啊,比如钓鱼,爬树,打架,栽花,书画……等等,他们的玩性总是要通过某种活动释放出来的,你们父母给孩子创造过条件,让孩子去玩那些有益的活动了吗?如果没有,连手机也不让孩子玩,这不是在完全扼杀孩子的天性吗?这样一来,孩子若不是被父母扼杀成缺乏生活体验的废才,就只能依靠年轻的本性冲动行事了。
再说,把孩子逼得过于听话,这孩子独立、勇敢的个性就会被磨平,离成为懦弱、平庸的人也就不远了。
三、想让孩子从手机中解放出来,父母要付出时间和陪伴,而不是靠嘴吼几句就行
做了父母,就要懂一点教育,这是肯定的。一点都不想去琢磨怎样教育好孩子,只想凭着大人的脾气去压服孩子,不可能是合格的父母。再贫苦没条件的父母,也是能从现实中细心学习到培养孩子的经验的。那些想通过威压来要求孩子听话的父母,是把教育孩子简单化、懒惰化,不愿为孩子分出时间,付出耐心陪伴。
我从身边的朋友们中观察,发现那些表现优秀的人,他们的父母往往都很和气、宽容,有的从来没打过孩子,家庭氛围特别好。表现差劲的人,他们的父母不是容易发怒型的,就是经常冷淡型的,家庭氛围很压抑。父母的能力也许有高有低,没法要求,但父母的品性为了孩子是可以要求的,不能跌破一些底限。
能力大的父母,可以亲自教孩子学习,带孩子出去经历,提高家庭教育所占的份量;能力小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以宽容,关爱,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他们能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更好地成才。
昨晚群里有个女人发牢骚,说可气她的儿子成天拿着手机玩,可她自己呢,经常打麻将到半夜才回,自个在群里叨叨又输了多少多少。这样不能自律的父母,叨叨着让孩子放下手机,孩子能服从吗?偏偏世上这样一身糟的父母就是多。
在开口训斥孩子之前,父母有必要时常检讨一下自己的作为是否有愧于孩子,自己的话是否有说服力。
四、有能力的父母,可以自己先多了解手机上的那些良好应用,再与孩子分享
作为父母,你们拿着手机经常干些什么事?浏览网页,社交聊天,发红包,拍照,刷视频,游戏,k歌……等等,那就很糟了,这些大都是在消遣中浪费时间,对孩子没什么积极的影响。
除了消遣型的应用,手机上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应用,比如订任务,专项课程学习,写作,练外语,考证,学金融……它们既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也能帮孩子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父母可以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体验,经常互动,展示成绩什么的,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影响,手机就不是有害的东西了。
我有一个朋友,爱好书画,家里专门留出一间小工作室。后来我发现,他的女儿经常坐在那间工作室里,照着手机里可以自由放大的书法字帖练习书法,我想她就是受了她爸爸有益的影响。
我还有一个好友,是某诗歌公众号的主编,以前,他有几次“破格”地把他几岁女儿的稚嫩诗作放到平台上发布,引以为父爱和骄傲。今年呢,我看到他的女儿自己知道利用手机写作,并往其他文学平台投稿了,不需要她爸爸的帮助。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引孩子使用手机的例子。我相信等那个小女孩长大后,手机真的就是一个更广泛有用的工具。
如果父母不介绍那些好的手机应用,那就只能听任其他人给孩子介绍手机应用了,孩子不辨好坏随意而为。小孩团体共玩某些应用更容易沉迷,难戒网瘾。
五.如果孩子仍然沉迷手机,父母可以使用一些更积极的干预措施
以前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村里有群小孩老爱往池塘扔瓦片打水漂玩,影响养鱼。塘主没有责骂那些小孩,而是把那些小孩叫到一块,说今天搞个比赛,谁打的水漂数目最多,就奖他一毛钱,于是第一天他付出了一毛钱,约定第二天再比。第二天小孩们比赛他又付出一毛钱,再约定第三天再比。第三天比赛完,塘主说没钱了,没有奖金,孩子们非常失望,一哄而散,谁也不愿再来塘边打没有奖金的水漂。
还有一位老师写的经历。他看到儿子喜欢玩游戏,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和儿子一块玩那个游戏。他通过摸索,很快发现了打通每关游戏的窍门,只要按那些窍门布置,出击,一路过关没受到多大挑战。他把这些窍门讲与儿子分享,让儿子明白看起来迷幻复杂的游戏其实是如此机械,呆板,不像人的大脑那样能主动多变。
儿子按父亲讲的玩了几盘,就感到索然无味了,懂得了所有游戏的本质不过就是编程人员早已设置、控制好程序参数、数据而已。他儿子后来再也没有沉迷于游戏,相反地,把兴趣转移到学习编程上去了,很快成了少年编程高手。要说这个时代什么最值钱?人才啊,特别是电脑人才。
只要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去想办法,办法就总是比困难多。只要你肯想,为了孩子。
六、说到底,父母对孩子玩手机的焦虑,其实是对自己人生体验的焦虑
实际上,从大格局上来看,命运这东西真的是不由人为控制。有一句话说得好,谋事在人,但成事在天,人生很大一部分依靠的是经历与运气。在没有手机的年代,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也能有出息,听话的孩子也会变得没出息,这不是手机的问题。很多父母又觉得,小孩玩手机会严重错过学习的黄金年龄期,其实人生哪个阶段不是黄金期呢?一个人在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发达,但为什么大部分人依然不能如愿发达?
父母担心孩子沉迷于手机的深层原因,其实是父母的内心一直在痛恨自己的无所作为,在自责自己同样曾在手机上无聊地打发时间,所以把对自己的极度失望,转嫁到指责孩子,担心孩子也会和自己一样颓废。那些几乎不玩手机的父母,或者不在乎人生成败、心中格局很高的父母,就不会轻易迁怒于孩子,会风轻云淡地看待孩子玩耍手机。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孩子的长大,自然无形中解决。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5G和物联网的目的,不就是要让人们与手机网络的关系更加紧密下去吗?
有孩子的父母长辈们,趁着孩子们还不怎么嫌弃跟你们一块玩的年纪,多抽出一点时间来吧,陪孩子一块玩,发展各种兴趣,手机就自然成了其中普通的一种乐趣而已。当他们的心里建立了一个温暖而丰富的小世界,一定会习惯健康、自律、有计划地使用手机。如果没有这些陪伴,你们就别好意思谈什么头疼孩子玩手机了,养一头猪还得天天弄饲料去喂它呢。
最后,我把别人总结的几句话一并附上,这几句话值得那些为教好孩子而头疼的父母读进心里去:
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
教育就是倾听他的声音;
教育就是蹲下来和他说话;
教育就是让他成为主角;
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
教育就是你的每一次放手,他的每一点进步;
教育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把孩子变成自己;
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用他自己的方式发光。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工学本科。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