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兹维列夫的胜利算不上 “爆冷”,那只是年轻一代的步步为营

在年终总决赛前,如果单从双方的历史战绩以及小组赛中表现出的竞技状态来看,德约都是更被人看好的一方,甚至可能会迎来一场干脆利落的胜利。但是一觉醒来后的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小兹维列夫以6-4/6-3两盘击败德约科维奇,在三个大师赛冠军之后夺得生涯最具分量的一项冠军。我们清醒的知道,在小兹维列夫越来越多的冠军清单之上,如果缺少了大满贯这一皇冠上明珠的点缀,总免不了一次次的被提及堪称旗帜的大师赛冠军数量和相对尴尬的大满贯成绩对比。但以21岁的年纪在仅仅第二次闯入年终总决赛后便夺得冠军,更是在半决赛和决赛连克费德勒和德约,这座冠军也是实至名归。

在TOP10的选手对决中,双方的输赢很难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占据上风与优势,世界第五掀翻世界第一算不上爆冷,我们不妨把小兹维列夫的职业生涯看成一个相对 “慢热”的旅程,大师赛历程对他已经足够熟练,年终总决赛在第二次进入便取得巨大突破,大满贯的更进一步对球迷而言是期待,当这份数次满含的期待变成一次次看似漫不经心的“脆败”和关键时刻顶不住的表现时,也便难免有了“爱之深、恨之切”的怨念。

但这份期待对小兹维列夫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压力,于他而言关键的一步便是能否将这些逐步累积的压力化作前进的动力?在步步为营的战略上坚持自己的打法与稳定性,而不至于在球迷的期待与自我对比的压力中产生对既有选择的怀疑,这也可能是多数年轻选手都将要面临的两难抉择。两盘脆败的比分同时也反映出德约本场发挥的质量,事实上在赛后的发布会上,德约已经在言语中透露出这样一些意思:随着年轻一代的逐渐崛起,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底线打法和顶尖的接发球技术都在逐步面临挑战。

一方面是年轻顶尖对手对自己技战术打法超乎寻常的适应力,去年的罗马决赛以及本场年终赛决赛,德约在与小兹维的底线对决中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可言,在对阵高大型选手时选择的灵活变线以及调动打法也不那么灵验,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今高大型选手的移动能力也十分强悍,而底线对决时年轻近十岁的对手所表现出的力量上的优势却是实实在在的,而自己的正反手以及接发球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毫无疑问的迎来一个明显下降期。俗语有云:拳怕少壮,当自己的杀手锏依赖现场发挥的体能与状态限制时,那么最后的胜负就变得难以预料了。

尽管这只是德约在下半赛季输掉的第三场比赛,但一个事实是:这三次输球并非是输给排名前列的费天王、纳达尔或者德尔波特罗等选手,而是清一色的95后-罗杰斯杯第三轮输给98年出生的希腊天才西西帕斯,巴黎决赛面对96年出生的卡恰诺夫以两盘脆败成就对手首个大师赛冠军,本次伦敦总决赛输给97年出生的小兹维列夫给对手的职业生涯新增一座最重量级冠军。如果再把德约本年度另外几场失利的对手列出来,会发现一个更惊人的现实:澳网输给96年的韩国天才郑泫,马德里输给95年的英国一哥埃德蒙德,德约今年12场失利中有近半都是拜95后们所赐,因此那些脑洞大开的网友给世界第一在“闹来”的外号外新增一个“95后公用男仆”的称号也可谓“名副其实”了。

一方面是对阵同时代的费德勒、纳达尔或是德尔波特罗这些老对手们更大的胜算,另一方面是对阵顶尖的年轻选手时开始显现的疲态与“武器库”不足,德约的胜负可以说同样是建立在知己与知彼的权衡与抉择中。我们不知道随着年岁的增加,赛程调整是否会纳入德约的考虑范围之内,但在对阵新生代时,他们的力量与速度(球速和移动速度)都不再是自己可以轻松攻克的“木桶最短板”,反而是自己在年龄与稳定性上的短板日趋显现。

虽然这样说仍有“让时间熬死巨头”们的嫌疑,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德约有极大的可能也会参考费天王和纳达尔的策略,去有选择的侧重大满贯和几站大师赛赛场,甚至在不远的未来,以小兹维列夫、西西帕斯以及卡恰诺夫等95后们为主力军,蒂姆等众多90后偶尔穿插跑位的阵容将对现今的巨头形成合围并真正形成威胁,即便没办法突破巨头们对大满贯的垄断,这种“花开满园”的团战想来也是球迷乐于见到的。(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马登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