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福泉山民间故事“平閩十八洞”
福建省內廣大地區皆流傳著楊府名將楊文廣“平閩十八洞”的歷史傳說。其傳說有現實版,也有鬼神版。據民間傳說,其中有兩洞位於霞美鎮張坑行政村大山自然村,一洞名為金墩“仙人拋網”,另一洞音為金墩“良港洞”。現金墩兩洞由於當地開採石料,已難覓其蹤。南安福泉山右邊三處石頭名為“石壁”,下方有“紅羊石”。大戰眾妖魔楊文廣將軍率領陰陽兩界將士平了十八洞妖魔頭領後,餘下另有眾小妖沿晉江兩岸搔擾百姓,其中有雞怪、鴨怪、牛怪、蛇怪、豬怪等等,它們八方五路傷害百姓及家禽與農作物,為非作歹。東面沿東溪而溯,西面沿西溪流竄,一時間晉江兩岸受害者眾,導致人間一片淩亂,當地百姓生活難以安寧。泉州市區崇福寺廟為此派出僧人前去伏妖,沒想那僧人卻是私念極重。他在路上遇見一位算命師,對方建議“可將那些小妖魔收為己用”。而後,他又遇見一位道士,道士具有法力,稍通前世未來,他同樣想要謀取錢財。於是,他們三人一夥同流合污,共同發揮能力,一方面表現為替百姓服務,另一方面實際為極力收斂百姓錢財,從而導致受災後的當地百姓一片赤貧,人間悲傷者眾。和尚、道人、算命師三人不僅由此大發橫財,同時他們也將那些小妖小怪大部分降伏。而後,他們用一艘大船,載上所有金銀財寶,想要沿晉江入海,到海外雲遊逍遙作樂。這時,守護當年入海口所在九日山下延福寺與金雞山下金雞寺的橋頭觀音菩薩看不下去,認為他們三人太過於貪婪,並不是真正為善,而是與那些小妖魔心思相差不多。在數個月的時間裏,觀音菩薩率領眾輔神與和尚、道人、算命師及眾小妖怪在晉江上鬥法鬥得難解難分、黑天暗地。為了阻止眾小妖怪逃竄,為了打亂其方向感,觀音菩薩將大山村附近的許多村名對調,杏埔村換名為西埔,當埔村換名為東埔,西山村換名為東邊,東山村換名為西邊。然而,觀音菩薩心善,難以下狠手,小妖小怪胡攪蠻纏,又有三惡人做怪,從而過程並不順利。雖然,觀音菩薩一時沒有將它們收拾,但小妖怪們也只能于晉江金溪上止步,無法入海。正那時,西天如來得知東吳金溪上有此戰事,就令手下大鵬鳥前來支援觀音菩薩。大鵬鳥在金溪上徘徊,一時間找不到戰場所在。那年附近的杏埔、玉田、長福等村落還只是江中小島,並非如今成片陸地,那年的霞美鎮形如夢裏水鄉,形為水澤窪地,水面上有著巨大成片森林。大鵬鳥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才在水霧大樹沼澤間現杏埔村海東(音,意為海塘,古時海水潮汐可至,大船可進)發現隱沒的那一艘大船,那正是三惡人裝滿百姓血汗錢財的大船。大鵬鳥用力擺動翅膀,一陣神風立即出現,那大船就被扇到了開闊處。大鵬鳥一個俯衝,用利爪將大船夾起,用力飛高,朝西天佛國方向展翅,想要回佛國複命。然而,怎奈大船十分沉重,一個起落險些又掉了回去。於是,大鵬鳥用另一隻利爪將船中財寶一次次撥出,使其掉落地面。那時,滿天的金銀財寶掉落在張坑地界,現今那一處地方位於大山村,名為“金山墘”此处有金山县令国英与其伯叔祖父合茔风水,旧时杏塘池头金墩黄氏子孙们每逢清明前均前来祭扫。据霞美鎮所在地的民間傳說,漳郡有一文豪名叫黄衮,祖父与父辈曾经避寇往漳州南靖金山嵌下谋生,有一次祖父梦见,海龙王飞来请金山公做伙到福泉山看风水。金山公乘船从龙溪到金溪,一阵风将船吹到山上,船身由此越來越輕,佛儒道的叛徒和尚道人算命師發現他們已然前功盡棄,於是皆探出頭來想要逃跑。大鵬鳥見之,就不管不顧拉下一坨排泄物將他們三人覆蓋,並且用力把木船翻過,將那三人蓋入其中,且大顯神通,將大船變成了大山。那船板密封處化為石壁,那疏鬆處成了土地,那山體形狀也就成了覆船狀,那山腳下就是而今的大山村。至此,霞美鎮所在地的民間傳說便有了複船山中埋藏著一艘反扣大地的翻船,且那船已成木化石。另外傳說,由於遠古時期有木船被埋其中,而今複船山體內被探測出有煤炭存在。福泉大山下的雞“角”石風水穴誕生觀音菩薩見大鵬鳥功成離去,就飛來大山村鎮壓餘下四處逃竄的小妖小怪。她坐在大山村的山頂巨石上,形成“觀音疊座”,而今仍存,而今那山名為“觀音山”,位於敬長、大山、張坑三個自然村交界,位於而今的泉三高速邊沿,高度在當地僅次於複船山。觀音菩薩心善,不願大開殺戒,於是她命那些小妖小怪化為各種風水穴,好為當地百姓留下一些風景並相關福祉,也為它們之前的作惡作一番補償。絕大部分小妖小怪皆只好聽命,由此大山自然村地形上便出現了形如老虎的猛虎穴,形如獅子的困獅穴及困狗穴、困牛穴、螃蟹穴等等。但,並非所有的小妖怪都能如此。有一雞角(公)精看觀音菩薩面容秀美,一時衝動,就朝她撲了過去。觀音菩薩心上一急,就將手中拂塵朝雞公精甩過,那雞公精的脖子一道血痕隨即出現,並即時化為石頭,從而一年又一年承受天地間的風吹雨打日曬,不得脫身。而今,那雞公石仍然存在於大山村,並且脖子上有著一道血痕,經雨水沖刷時常有紅色液體流下。其一旁較低處有著一塊雞雛石與一塊雞母石,2016年夏天附近工地施工時不慎導致雞母石掉落山下,現當地人士有意將之複回原位並稍加修整為鄉村公園。據地質專家觀察,此雞公石高約五米,其學名為“海蝕石”,形成於一萬年以前七萬年以來,為遠古時期海水長年沖刷後的產物。在觀音菩薩降伏小妖小怪時,護法神將關羽正好路過,他殺氣極重,看見數隻雞精想要逃走,於是揮刀一斬,那些雞精便魂飛魄散。而後,其刀意不減,殃及至一旁一頭羊精。觀音見之,便急忙喊他住手。而後,那羊精化為“紅羊石”。其石,石身顯紅色,看似風動石,如要墜下,卻千百年停留。現今,複船山上有著一道“關刀刃”,傳說為當年關羽揮刀時,陽光照射下的痕跡。遠望之,它是山體上的縫隙,兩邊樹林明顯分開,傾斜向下,有如刀勢。福泉大山下的司公宮司公爺由來儘管三惡人與眾小妖怪皆被鎮壓,然而卻也有一些法力低微的更小的微型妖怪顯得隱蔽,除之不盡,類如:蚊子精、蚯蚓精。觀音菩薩在觀音山上坐了許久,對此為難。離開吧!送佛還未到西天。不離開吧!自己有些大材小用,難以發揮真正神通。為了有所安排與交代,她想起了,楊文廣征戰大山村兩洞時戰死的將士英魂,覺得他們較為可靠,於是加以扶持。其中,部將楊五郎(楊延德、司公)法力較為突出,他天生慈悲心腸,一心修佛,且為出家人,最合適為境主。曾經的大山自然村,有陳厝、沈厝、吳厝、李厝、徐厝等等,陳沈吳李徐姓氏繁多,他們前兩間後兩間顯之分散。其中,沈厝附近有一處瓦窯。有一日,大雨後,沈家一人到瓦窯裏捉魚。古時,大山村經濟水準低下,平常生活有魚可食,即為改善生活。忽然,一隻大青蛙從那位沈家人眼前跳過,鑽入了一處石板掩蓋的洞穴裏。沈家人立即緊隨青蛙也鑽了進去。即時,他眼睛一下子看到了那洞裏有著兩大甕白銀。沈家人眼疾手快,立馬將手伸向那白眼。然而,伸得快也縮得快,因為那白銀在沈家人眼裏忽然化為一條巨大的眼鏡蛇,並不斷朝他吐露舌尖。沈家人大驚失色,正這時,他聽到一位老人對他說道:“不能拿,不能拿,這不是你的,這是要給文天的。”沈家人離開那洞穴,隨即就在附近人家詢問可有人名叫“文天”,一次次詢問後,皆查無此人。此事過了一段時間後,那位沈家人四處遊逛,走到了一戶陳氏屋前,那戶主名為陳順德,當時他叫喚著他的兒子:“阿天、阿天,你在哪兒?”沈家人聽後,忽然就想起了他曾經要找的“文天”,於是進屋詢問,沒想到那位孩子的名字音為“門騫”,在本地閩南語中,“文天”與“門騫”諧音。孩子的家人隨即講起了“門騫”一名的由來。原來,在名字未取之前,出生之後的孩子經常一直哭個不停,只有每回他聽到“門騫”(閩南語叫法,為“門環”)聲響,才會停止哭泣,且表情平靜。有一回,一位“刻時(看命、取名)人”經過陳家看到那孩子的長相,就詢問了孩子的生辰八字。而後,他驚訝的對陳家人說道:那孩子是他有生以來見過的命運最好之人。由於陳家經濟貧寒,那孩子出生于陳家廚房,刻時人得知後,接著說道:其出生的地方有水缸不缺水,有柴火不缺木,有土灶不缺土,有鐵器不缺金,廚房更是經常燃火,於是也不缺火。如此與生辰八字的結合,正是雙層五行齊全,必是大福之人。鑒於此,那刻時人主動免費幫那孩子取名為:門騫。並解釋道,上有寶,下有馬,即進得了大殿,坐得了大堂。陳家人聽得這無窮好話,內心感激。然而,貧窮人家哪怕做月子也只有數枚雞蛋可用,於是他們主動拿了幾枚雞蛋想要送給刻時人。然而,對方卻說道:不收、不收,只待這孩子出人頭地,到時你們再請我喝茶就好。說完這話,他便離去。沈家人聽得“門騫”名字誕生經過,覺得十分神奇,於是他便將之前奇遇告訴了陳家人,並帶領陳家人前往白銀藏身之洞。在進洞之後,他們聽到了一句話:不能給你們,只能讓“文天”自己來取。陳家人無奈,於是只好將門騫抱去那洞穴,從而將那兩大甕白銀順利取出。當地百姓猜疑,那洞中說話的老人應為當地“土地公”。後來,陳門騫考取功名,受觀音菩薩托夢,出資在瓦窯旁邊修建了司公宮。宮中主要供奉以觀音菩薩任命的楊延德(司公)為主的當地神靈,從而楊延德也為當地福泉(由複船山諧音而來,“福泉”與“複船”閩南語諧音)境境主,有著代替觀音菩薩鎮壓蚊子精等妖怪的職責。據大山村當地老人黃衍山講述,司公宮始建于宋末明初,宮中的“博杯”十分靈驗,其聲響清脆,傳音能至附近一、兩裏外的地方。司公爺為出家人,他領導著其他佛公,附近有其多處分爐,皆認瓦窯前的司公宮為正宮。每回佛誕日,按傳統風俗,百姓們要在神案前擺上兩桌筵席,一筵桌素食供給境主公,另一筵桌葷菜供給他的輔神將士。黃衍山老人回憶到:舊時,數十數百年的時間裏,福泉古地司公宮牆壁上有著打油詩一首:小小功夫出來遊,永定遊來到泉州,三人一夥來打鐵,相似乾隆游蘇州。其詩四周有用火炭畫出的四面框架,詩句位於其內。老人猜想,當年打鐵人錯把“福泉”古地當成了福建泉州,把霞美地界當成了泉州城,才如此述寫。瓦窯現今的司公宮前一旁有著一方小型池塘,為明代時期留存至今的瓦窯遺址,其地面部分被信徒們用水泥紅磚圈起,以防人員掉落。其內部有小樹,有碧水,有石階。然而,它的規模已遠遠縮小于當年面積。司公宮香火曾一度興旺,數百年延續至今。福泉山的引娘娘與馬靈引娘娘傳說大山村當地,除了司公宮,還有主奉潘大人公的四王府,以及南環路蘇夫人姑的姐妹引(音)娘娘等宮廟神帳。引娘娘與蘇夫人姑一樣,同樣為護佑嬰孩的神靈。其原形為狐狸,形為一隻大白狗,有著超乎尋常極長的尾巴。傳說,古今當地皆有不少人曾親眼所見。包括近年來,也有人曾看見其化身在厝邊、山林、石頭上奔竄、跳躍。原本其聲音悅耳,後來被獵人誤傷了後腿,導致再行走時有些拉腳,聲音也變得有些嘶啞,失去了優美。數百年的時間裏,只要其化身出現在大山村民的眼界,村民們即會到其位於大山三房祠堂內的神帳處博杯問事,所問之事在當地對於遠近村民而言大都顯得靈驗。如果引娘娘啼哭難聽,即是在預報災難降臨、歹事即將發生。現今,引娘娘神像旁有兩尊馬靈輔神,傳說每有爭鬥,引娘娘皆騎于馬上。大山村名人說到大山村名人其中有黃蓮生,現年97歲,為泉州老地下党人,曾任泉州城工委第三總支第四支部書記。其五舅傳說為福建省內第一位共產黨員,其父親黃子經曾就讀於黃埔軍校就讀法律專業,其文筆深得當年閩南軍閥陳國輝重視,陳國輝聘請其為秘書,他任三天后不喜陳之作風而離開。黃蓮生曾經在泉州中菜市祠堂成立一個應急供應站,負責把軍糧派發給入城的軍隊。他在建國之前曾負責糧食供應,從莆田涵江運送糧食到泉州,儲備糧食以迎接人民解放軍入城。運糧途中,他白天擔心國民黨飛機轟炸,晚上提防山賊土匪搶糧,一趟下來,每次都會遇上四次左右土匪搶糧,夜晚睡覺大都不敢合眼。當時仙游一帶,土匪多且猖獗。每次半夜,車子到那邊時,就有幾十個土匪包圍過來,很多土匪拿著槍,胡亂掃射,還有一些土匪敲鑼打鼓,聲音震天,那個場面和氣勢嚇人。每次遇到土匪,黃蓮生率領下的解放軍大都十分勇敢,他們拿著機關槍下車與土匪對陣,每次皆把土匪趕跑。雖然每場必勝,但過程卻顯艱難與危險。泉郡城南晉江潘湖田洋黃聯登黃金菊宅仔望柱(上圖文筆一對)大山村出土,祥龍望日,青花盤(金墩潘湖臨漳黃氏墓中文物)現今大山村大山村繁榮於明代,那年村中姓氏繁多。據大山村民親眼目睹,原本的大山村停留著數十座大規格明代古墓。潘湖臨漳四世祖儒林學士黃永字長治的良港洞的大墓直徑在五十米左右,其望柱直徑約五十釐米另有一对杨坂桥池头明进士金山县令廉州知府国英黄公望柱石马虎羊。由此可見,大山村的眾多風水穴引來了大量的名人墓葬,從元朝起開泉金墩黃氏初祖處士天麟黃權元配洪氏貞卿祖媽等元明清均有修葺,從而誕生了大量的金墩壽山石牌坊、石人、石馬。曾有晉江潘湖等地的百姓前往大山村尋找開泉金墩黃氏一世祖元配洪氏祖媽五代合葬墓、潘湖臨漳尚書公孫南海知縣戶部主事黃琰官墓,當地也曾出土“有明石井始祖鄭公阡”墓碑,其碑現存于石井延平郡王祠內。其系鄭成功祖上之墓,碑上有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等於康熙辛未年所立字跡,其墓坑現仍存。大山村出土近年來,大山村還出土有泉州金墩潘湖臨漳舉人湯溪知縣黃維垓墓中的青花盤,盤中繪有祥龍望日,形似“鼎”字,有吉祥意,為清中期瓷器。古時,當地有著眾多包括在大山觀音宮後“金墩衍派”“欽賜祭葬”的石牌坊與“金墩壽山黃氏祖陵”石碑,其中刻有:“葵峰黃光升刑部尚書撰”、“潘湖叟黃錫袞大學士修”與“聖.國.侯.金.墩.卿.相”等字跡,更有眾多潘湖臨漳黃氏歷代遺留下的古墓葬遺物仍存於大山村地表之下,不少為文革時期被覆埋。現地表存有潘湖臨漳黃氏三根以上望柱(望珠、文筆),其中潘湖田洋文林郎黃聯登黃金菊墓前兩根位於福泉大山宅仔。民族英雄鄭成功之墓位於水頭覆(也稱“複”)船山下,當地同樣有著翻船之傳說,現其更名為:橄欖山,其家族祖墓位於霞美鎮複船山下。這兩者之間山體的同名,是否有著特殊一層含義!黃衍山講述:鄭成功青少年時期曾生活、讀書於距離大山村不遠的豐州鎮(霞美鎮從中析出)。舊時,為防盜墓,常有真假墓穴之說。據泉州電視臺講古故事:鄭成功於塔仔山讀書,旁有木塔與困牛穴。現時,霞美鎮大山村同樣有地名“塔仔山”與“困牛穴”位於良港(即潘湖臨漳運司經歷府照磨黃光霽墓西),曾經也有過木塔。不同兩鎮,有著如此巧合,是否僅僅只是巧合!數百年前,大山村徐姓村民擇地大山湖內想要修建房子,在打地基時,他們用三牲祭奉土地公以求保佑,沒想一隻老鷹飛來叼起三牲中的整雞迅速飛走,主人與工人們奮起直追,追至一處相思林而止。那主人心有所感,於是在相思樹林中博懷求神,神靈認為移地而居為好,於是他們就移地在那兒起厝。而今那地方名為店上自然村。另有,下李自然村由大山李厝遷出,張坑自然村許姓由大山許厝頭遷出,大山吳姓同樣遷出,而今大山村只余黃姓,人口共1200多人。大山黃氏為南安豐州燕山八房,始于豐州頂堡村,後遷往金山村,又遷往浮橋岐山,最終定居大山村。傳說,數百年前,大山村有黃、徐、李三祖厝。有一乞丐前往徐、李祖厝乞討未果,卻在黃氏祖厝有所收穫。於是,他向黃氏建議,將自家祖厝墊高,即可家族興旺。黃氏依言而行,而後徐氏、李氏在大山村的家族越來越難以發展,最終只能遷離大山村。曾經的大山村只有數條羊腸小徑,而今的大山村有高速路與動車穿境而過,有縣道在一旁蔓延;曾經的大山村讀書難,之前其歸屬的張坑村學校僅有數十人,而今已然發展為數百人;曾經的大山村幾乎家家赤貧,而今的大山村幾乎家家洋樓。原本大山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務農、開採石礦為主,目前大多大山村民以經營汽配、電子、機械、建築、出外勞工為經濟來源,他們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多方追求,多方收穫。現今大山自然村所屬的張坑行政村,共有六個姓氏,其中五個姓氏人口較多,其共有4500多人,現 980戶,共14個村民小組,他們分佈于複船山東麓丘陵河谷間,村委會設在其下李自然村,整體面積共 3平方公里。它們整體位於泉州市西部晉江溪畔,東與長福村、杏埔村接壤,距離泉州市區12公里,西依複船山,南連山美村、濱江汽配產業基地,北與晉江溪、仙河村為鄰,泉三高速公路貫穿該村 2公里長度。張坑行政村分為:店上、下李、張坑、敬長、大山共五個自然村落,原屬南安二十二都,其大山自然村原屬南安三十二都,敬長自然村原屬南安二十一都,民國年間為華安堡,解放初期屬仙河鄉(1958年改為新星大隊),1960年從新星大隊拆出張坑、店上兩個自然村合為張坑大隊,社教時期與敬長大隊兩個自然村合併為張坑大隊,而後改為張坑行政村。刻時人得知後,接著說道:其出生的地方有水缸不缺水,有柴火不缺木,有土灶不缺土,有鐵器不缺金,廚房更是經常燃火,於是也不缺火。如此與生辰八字的結合,正是雙層五行齊全,必是大福之人。鑒於此,那刻時人主動免費幫那孩子取名為:門騫。並解釋道,上有寶,下有馬,即進得了大殿,坐得了大堂。陳家人聽得這無窮好話,內心感激。然而,貧窮人家哪怕做月子也只有數枚雞蛋可用,於是他們主動拿了幾枚雞蛋想要送給刻時人。然而,對方卻說道:不收、不收,只待這孩子出人頭地,到時你們再請我喝茶就好。說完這話,他便離去。沈家人聽得“門騫”名字誕生經過,覺得十分神奇,於是他便將之前奇遇告訴了陳家人,並帶領陳家人前往白銀藏身之洞。在進洞之後,他們聽到了一句話:不能給你們,只能讓“文天”自己來取。陳家人無奈,於是只好將門騫抱去那洞穴,從而將那兩大甕白銀順利取出。當地百姓猜疑,那洞中說話的老人應為當地“土地公”。後來,陳門騫考取功名,受觀音菩薩托夢,出資在瓦窯旁邊修建了司公宮。宮中主要供奉以觀音菩薩任命的楊延德(司公)為主的當地神靈,從而楊延德也為當地福泉(由複船山諧音而來,“福泉”與“複船”閩南語諧音)境境主,有著代替觀音菩薩鎮壓蚊子精等妖怪的職責。據大山村當地老人黃衍山講述,司公宮始建于宋末明初,宮中的“博杯”十分靈驗,其聲響清脆,傳音能至附近一、兩裏外的地方。司公爺為出家人,他領導著其他佛公,附近有其多處分爐,皆認瓦窯前的司公宮為正宮。每回佛誕日,按傳統風俗,百姓們要在神案前擺上兩桌筵席,一筵桌素食供給境主公,另一筵桌葷菜供給他的輔神將士。黃衍山老人回憶到:舊時,數十數百年的時間裏,福泉古地司公宮牆壁上有著打油詩一首:小小功夫出來遊,永定遊來到泉州,三人一夥來打鐵,相似乾隆游蘇州。其詩四周有用火炭畫出的四面框架,詩句位於其內。老人猜想,當年打鐵人錯把“福泉”古地當成了福建泉州,把霞美地界當成了泉州城,才如此述寫。瓦窯現今的司公宮前一旁有著一方小型池塘,為明代時期留存至今的瓦窯遺址,其地面部分被信徒們用水泥紅磚圈起,以防人員掉落。其內部有小樹,有碧水,有石階。然而,它的規模已遠遠縮小于當年面積。司公宮香火曾一度興旺,數百年延續至今。福泉山的引娘娘與馬靈引娘娘傳說大山村當地,除了司公宮,還有主奉潘大人公的四王府,以及南環路蘇夫人姑的姐妹引(音)娘娘等宮廟神帳。引娘娘與蘇夫人姑一樣,同樣為護佑嬰孩的神靈。其原形為狐狸,形為一隻大白狗,有著超乎尋常極長的尾巴。傳說,古今當地皆有不少人曾親眼所見。包括近年來,也有人曾看見其化身在厝邊、山林、石頭上奔竄、跳躍。原本其聲音悅耳,後來被獵人誤傷了後腿,導致再行走時有些拉腳,聲音也變得有些嘶啞,失去了優美。數百年的時間裏,只要其化身出現在大山村民的眼界,村民們即會到其位於大山三房祠堂內的神帳處博杯問事,所問之事在當地對於遠近村民而言大都顯得靈驗。如果引娘娘啼哭難聽,即是在預報災難降臨、歹事即將發生。現今,引娘娘神像旁有兩尊馬靈輔神,傳說每有爭鬥,引娘娘皆騎于馬上。大山村名人說到大山村名人其中有黃蓮生,現年97歲,為泉州老地下党人,曾任泉州城工委第三總支第四支部書記。其五舅傳說為福建省內第一位共產黨員,其父親黃子經曾就讀於黃埔軍校就讀法律專業,其文筆深得當年閩南軍閥陳國輝重視,陳國輝聘請其為秘書,他任三天后不喜陳之作風而離開。黃蓮生曾經在泉州中菜市祠堂成立一個應急供應站,負責把軍糧派發給入城的軍隊。他在建國之前曾負責糧食供應,從莆田涵江運送糧食到泉州,儲備糧食以迎接人民解放軍入城。運糧途中,他白天擔心國民黨飛機轟炸,晚上提防山賊土匪搶糧,一趟下來,每次都會遇上四次左右土匪搶糧,夜晚睡覺大都不敢合眼。當時仙游一帶,土匪多且猖獗。每次半夜,車子到那邊時,就有幾十個土匪包圍過來,很多土匪拿著槍,胡亂掃射,還有一些土匪敲鑼打鼓,聲音震天,那個場面和氣勢嚇人。每次遇到土匪,黃蓮生率領下的解放軍大都十分勇敢,他們拿著機關槍下車與土匪對陣,每次皆把土匪趕跑。雖然每場必勝,但過程卻顯艱難與危險。泉郡城南晉江潘湖田洋黃聯登黃金菊宅仔望柱(上圖文筆一對)大山村出土,祥龍望日,青花盤(金墩潘湖臨漳黃氏墓中文物)現今大山村大山村繁榮於明代,那年村中姓氏繁多。據大山村民親眼目睹,原本的大山村停留著數十座大規格明代古墓。潘湖臨漳四世祖儒林學士黃永字長治的良港洞的大墓直徑在五十米左右,其望柱直徑約五十釐米另有一对杨坂桥池头明进士金山县令廉州知府国英黄公望柱石马虎羊。由此可見,大山村的眾多風水穴引來了大量的名人墓葬,從元朝起開泉金墩黃氏初祖處士天麟黃權元配洪氏貞卿祖媽等元明清均有修葺,從而誕生了大量的金墩壽山石牌坊、石人、石馬。曾有晉江潘湖等地的百姓前往大山村尋找開泉金墩黃氏一世祖元配洪氏祖媽五代合葬墓、潘湖臨漳尚書公孫南海知縣戶部主事黃琰官墓,當地也曾出土“有明石井始祖鄭公阡”墓碑,其碑現存于石井延平郡王祠內。其系鄭成功祖上之墓,碑上有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等於康熙辛未年所立字跡,其墓坑現仍存。大山村出土近年來,大山村還出土有泉州金墩潘湖臨漳舉人湯溪知縣黃維垓墓中的青花盤,盤中繪有祥龍望日,形似“鼎”字,有吉祥意,為清中期瓷器。古時,當地有著眾多包括在大山觀音宮後“金墩衍派”“欽賜祭葬”的石牌坊與“金墩壽山黃氏祖陵”石碑,其中刻有:“葵峰黃光升刑部尚書撰”、“潘湖叟黃錫袞大學士修”與“聖.國.侯.金.墩.卿.相”等字跡,更有眾多潘湖臨漳黃氏歷代遺留下的古墓葬遺物仍存於大山村地表之下,不少為文革時期被覆埋。現地表存有潘湖臨漳黃氏三根以上望柱(望珠、文筆),其中潘湖田洋文林郎黃聯登黃金菊墓前兩根位於福泉大山宅仔。民族英雄鄭成功之墓位於水頭覆(也稱“複”)船山下,當地同樣有著翻船之傳說,現其更名為:橄欖山,其家族祖墓位於霞美鎮複船山下。這兩者之間山體的同名,是否有著特殊一層含義!黃衍山講述:鄭成功青少年時期曾生活、讀書於距離大山村不遠的豐州鎮(霞美鎮從中析出)。舊時,為防盜墓,常有真假墓穴之說。據泉州電視臺講古故事:鄭成功於塔仔山讀書,旁有木塔與困牛穴。現時,霞美鎮大山村同樣有地名“塔仔山”與“困牛穴”位於良港(即潘湖臨漳運司經歷府照磨黃光霽墓西),曾經也有過木塔。不同兩鎮,有著如此巧合,是否僅僅只是巧合!數百年前,大山村徐姓村民擇地大山湖內想要修建房子,在打地基時,他們用三牲祭奉土地公以求保佑,沒想一隻老鷹飛來叼起三牲中的整雞迅速飛走,主人與工人們奮起直追,追至一處相思林而止。那主人心有所感,於是在相思樹林中博懷求神,神靈認為移地而居為好,於是他們就移地在那兒起厝。而今那地方名為店上自然村。另有,下李自然村由大山李厝遷出,張坑自然村許姓由大山許厝頭遷出,大山吳姓同樣遷出,而今大山村只余黃姓,人口共1200多人。大山黃氏為南安豐州燕山八房,始于豐州頂堡村,後遷往金山村,又遷往浮橋岐山,最終定居大山村。傳說,數百年前,大山村有黃、徐、李三祖厝。有一乞丐前往徐、李祖厝乞討未果,卻在黃氏祖厝有所收穫。於是,他向黃氏建議,將自家祖厝墊高,即可家族興旺。黃氏依言而行,而後徐氏、李氏在大山村的家族越來越難以發展,最終只能遷離大山村。曾經的大山村只有數條羊腸小徑,而今的大山村有高速路與動車穿境而過,有縣道在一旁蔓延;曾經的大山村讀書難,之前其歸屬的張坑村學校僅有數十人,而今已然發展為數百人;曾經的大山村幾乎家家赤貧,而今的大山村幾乎家家洋樓。原本大山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務農、開採石礦為主,目前大多大山村民以經營汽配、電子、機械、建築、出外勞工為經濟來源,他們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多方追求,多方收穫。現今大山自然村所屬的張坑行政村,共有六個姓氏,其中五個姓氏人口較多,其共有4500多人,現 980戶,共14個村民小組,他們分佈于複船山東麓丘陵河谷間,村委會設在其下李自然村,整體面積共 3平方公里。它們整體位於泉州市西部晉江溪畔,東與長福村、杏埔村接壤,距離泉州市區12公里,西依複船山,南連山美村、濱江汽配產業基地,北與晉江溪、仙河村為鄰,泉三高速公路貫穿該村 2公里長度。張坑行政村分為:店上、下李、張坑、敬長、大山共五個自然村落,原屬南安二十二都,其大山自然村原屬南安三十二都,敬長自然村原屬南安二十一都,民國年間為華安堡,解放初期屬仙河鄉(1958年改為新星大隊),1960年從新星大隊拆出張坑、店上兩個自然村合為張坑大隊,社教時期與敬長大隊兩個自然村合併為張坑大隊,而後改為張坑行政村。
(1)黄仕凤:讳凤少名洲以字行号潘山行万一,元处士赠征郎天麟黄权长子。出承近公嗣长孙。以祖新州府学教授黄近荫,历官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生于三山莆阳金墩,元兵屠城,随母洪氏徙居泉郡熙春铺仕曹巷。父天麟黄权元处士,因慕潘湖甲第之盛名,后迁潘湖苦梨坑黄厝;艺耕课教,颇有潜德,欧阳主喜之,诚以女适,母洪氏以夫有侧为惑,母子遂以为命,凤稍长历蒙古学教授出仕于外,元至正十四年致政归,自号十四致政,及卒,葬晋邑廿四都仑峰教授山妣乌石山吴氏。 (2)黄仕龙:字希亮号湖山,晋江潘湖人。元处士赠征天麟黄权次子,少就学于仁颖书院,慈心济世,喜览群书,后遂改行医,抚解贫寒布衣之疾苦,功崇惟志,救治若神,为郡名医。 (3)黄仕虎:字希谷号太新晚号浯山金霞,元处士赠征天麟黄权季子,潘湖籍霞浯初祖,值兵火,赋役繁重,百凡诛求,不累于兄,独当一面过黄江下浯谋生,食野菜草根养家糊口,人谓落难不失父志。 (4)黄贤:字彦德自号逸斋,晋江潘湖人。十四致政公黄凤长子。洪氏出,贤生五龄仕凤(讳凤少名洲) 傅氏殁,鞠于继母孙氏天资纯夷,孝养逾于所生,长即知读书好礼,维持家务勤俭治生家用是裕且乐施,子周急里,闾少年不事事者,必喻以为善,人多化之。长子应登永乐二年进士,次惠抱德不仕。(5)黄福:又名均玉字彦益号宣毅,晋江潘湖人。湖山黄仕龙之长子。性豁达笃于义,孝养张郑二母, 祖权号天麟置祀田,少时同禄寿永英四弟厚抚无间,率五兄弟捐银修建宗祠,立碑刻;上报祖父功德世恩,下开子孙诗书之泽,有欧家之风,次子长治黄永号儒林学士。 (6)黄长逊:字孟文号毅斋,晋江潘湖人。均玉黄福之长子,幼好儒学后习武遂至泉郡少林寺深造,日后武艺大进,年老聘为泉郡拳师。长逊素有孝闻善举,与寓居渎头乡涵江桥北回教陈氏毅斋缔结为女儿姻亲。明洪武二十年父福以耆宿执国赋逝于京邸,常感念欲与家人诀别,赴京寻父骸,其时足疾未愈远行艰,维遂以衣冠附于父母茔,人谓其孝。 (7)黄永:字长治字彦盟号儒林学士,少为诸生。潘湖籍,处士天麟黄权四世孙,均玉黄福次子。少充邑庠生转诸生讦奏教谕,洪武中以事从潘湖被逮至南京,悉革为民。永时髻年,得发户部充吏,因典短小书习法律,尚书目试而奇之,以人才举,授本部主事,升员外郎,出为宁波知府,节冗清狱锄盗安民,考最调守湖州属岁饥,设法赈贷以余间修筑水利,岁丰倍入;复调广信,勤民苦节,始终清操不渝,致仕归后由南京徙居永春县西廿五都儒林里仅营一宅,永起家据曹耳,为郎为守先后二十七年,盖国初乏,重人任如此。子昶宣德举人,次孙晟带子绶后重返家乡晋江居潘湖垵边,曾孙绶、元孙光升、玄孙乔栋、裔孙琰。 (8)黄礼:字廷文以字行号守轩,晋江潘湖人。贤曾孙。九龄而孤,二兄复夭掇残赀,随母携弟禅依乌石山吴氏,未几母殁,父怡曾寓居于东郊浅土,礼年幼弗及知,母知之,而不能亲诣临殁以告,礼大悲恸,拊心自念曰:此非吾哭踊地。若吞声屏息,奈一腔血泪何遂辞,外氏出捧遗簪衣僦屋设位,朝夕哭奠,以具间访求父应坟,阅两月弗获,祀天祈神,大号于东郊三日,忽有庞眉老叟指示其处,礼穆卜启坟镌臂血渍骸上,以渗入为验,果然遂奉与母合窆,人谓孝感既卒,哭行货于三山莆阳黄石金墩重兰鹄形,积纤累寸与弟均之,性质实有贸贷者,为言原值几向子钱,几向无匿情,无厚索人皆信。户有悬粮,每瑶役至惟里正命,应之终身不识官,长闻追乎,尝训子曰:饱食须念枵腹,暖衣须念悬鹑,惟谨厚可远怨,惟质实可动人,人以为名言,孙凤翔。 (9)黄绶:字元玺号东峰,晋江潘湖人。长治黄永曾孙。受易于蔡清号文庄之门,刚方遵古,折衷传义,时有所得,即乎识之与交,洞见肺腑,议论世务,援古证今,悬合事宜凡冠婚丧,祭必稽古,礼不随时俯仰,人以太古号焉。宏治乙丑以岁贡授肇庆府训道、清修律己,振立师范,门人僚友拭目就,规矩进习丕变檄,署高明高,要学事教规如肇庆以声望,擢阳朔教谕,地陋民魑,士风不振,牖而约之渐知自励,科举不乏,丁外艰归潘湖垵边,哀毁备至,葬事独任之,不问昆弟祖屋敝且弃,伯仲力不能支,绶以源本之基,不欲外徙,极力图存伯兄疾革,嘱其子曰:有不测须礼于正寝仲氏,落寞居之食之,又遗子光庆时省之,其天性友爱,数如此莅家居简陋,虽燕居必以礼诸子环立,俨然终日无敢懈,服除补万载教谕,以疾卒于京邸,年六十有二,子光升孙乔栋。 (10)黄继宗:字子述号友竹,晋江潘湖人。孝子礼子。幼慧习,举业既长父殁家贫,稍治生以奉母有余,则以助族戚之贫困者。好读者,每暇手不释卷经术及诸子百家,能得其大指旁及星历翳卜,堪兴皆淹贯,及子贵就养京邸,甘安澹泊。未几念先人祠墓归潘湖,里衣布衣,一僮自随,与诸老为逸乐会,遨游山水间,慨里中投托,恶习严扃固拒门,可罗雀郡邑三延乡宾,仅一就,年六十七卒。茔归潘湖族人祀祭今犹存。 (11)黄凤翊:字于冈号岐山,晋江潘湖人,凤翔兄。生周龄,母丘氏殁,鞠于继母世氏,幼苦羸疾,稍长日诵数百言,而不能为文,既辍业,亦不能作治生计,间以余赀付僮仆居,积出入靡所勾稍即耗焉, 不问弟凤翔入宦,时割俸与之绝,不营产业或供婚嫁或佐宾客,应手辄尽尝语人曰:人生犹寄耳,食不给乃问田,居不给乃问宅,何至贪?积聚养机利重,自苦为每从潘湖乡人醵怀谈笑,和易可亲,咸敬爱之,有女弟适李生蚤寡,有心疾母丘氏就养京邸,嘱凤翊迎致辞于家。语其妻曰:是吾图报之秋,尔必勉之,妻如言朝夕,抚摩省视惟谨母闻孝甚。郡太守延致乡宾辞,不赴既而继母世氏病,笃念其羸弱,戒勿毁瘁,凤翊当酷暑,偕弟凤翔倚杖酬亲,宾无宁晷,弟凤翔讽以母嘱,请稍节劳,不答复因所亲。讽之则曰:吾非不胜丧者,奈何重自爱而阙劬劳报卒,以瘁病弗起前。一日方修母斋荐,次日祗祀事尚力疾,楦画于箦上顿首曰:儿逝矣愿少假须臾申,一念乃相见母地下,及祀事毕遂殁年六十二。 (12)黄乔栋:字以藩,晋江潘湖人。恭肃黄光升长子,性至孝,每父怒终夜跪寝门外,不命起不敢起,为郡诸生以入官荫授南中军府都事。转治中擢云南临安知府,在军府时有奏表之礼堂,设仪仗一御史,双灯道导甬道,上与鸿胪赞礼者竞,乔栋正色折以礼法,御史愧屈守郡廉甚,讼牒锾不能足积毂之半以薪俸抵之矿扬例金及土司傀遗一切谢罢,念父光升春秋高,凡四陈情始得请入门,行李肃然;子舍侍立未尝,晷离父殁,终身庐墓于铁灶山麓,贫薄人不能堪,著书自适至老不倦,父殁贫薄有恭肃之风焉年老患疮疥不能久坐,至长立而濡毫,卒祀潘湖垵边乡茔于锦源山,子晖事乔栋亦至孝焉,所著《三礼辑义》《十二经传习录》《读书管见》《老子解诗经》《名物考》《希豳集》《咏无益子集》藏于家。 (13)黄淳中:字嗣真号还庭,晋江潘湖籍。榜眼尚书凤翔长子,为诸生,犍户唧唔无贵,胄绍绮态。应明经辟入成,均当得官弃去。以父荫授南京前府都事,迁中府经历南京户部员外。栉垢抓蠢除奸,不避繁琐。擢南刑部郎中,据律推情,准以仁恕,多所平亭。出为柳州府知府,为政廉平,率因士俗设教,禁范以礼法际大战后疮痍未起,与民休关,庭可张罗两造至片言,立剖爰书手定,吏无敢舞文,高下劝课多士,亲题甲乙诸经,指书为文,词悉有法,度可观旱,测率僚属斋,沐步祷甘澍应焉。柳人谓当远继河东,而以不善,阿容为同官中蜚语去之曰,父老攀辕不忍释就,调都门以病卒,年六十九。 (14)黄润中:字嗣雨号静谷,晋江潘湖籍。尚书凤翔第六子。天启甲子举人,崇祯丁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多平反转礼部祠祭员外郎,简撰修实录,教习驸马,会有旨追赠皇五子孺孝悼灵王,通元显应真君一时朝议然,润中力争谓从来,但有王号而无道号,疏覆寝不行督学,河南甄拔奇士强,半列仕籍。唐王时,擢广东惠潮兵备道,时巡抚程潜遁其麾,下部将练克等,劫勒乡绅将陷城,润中力制之乃止。又有大帅吴某踞城中,曰以诛求为令躬诣,八拜礼之书,一扁悬其门曰:急宜剿贼勿扰我民,剿寇,潮民以宁户户祝之,称为黄佛,以病告归。途中为流贼所擒,搜括筐箧仅获端研数方,贼讶曰:尔貌宇非常,何囊涩至此。润中指天欢曰:吾官惠潮祗酌一口水耳,贼泥首曰:早知是黄观察何敢!尔耶请护以归,润中挥之,使去旋里后,著书自娱兼嗜禅学,尝论儒释合一。人不悟耳所注解《易义诗》《义偊贡杜律》《金刚经》《火火篇》若干卷。子帙孕、图巩。 (15)黄灏中:字嗣昭号虚谷晚号肯庵,晋江潘湖籍。明尚书凤翔第七子,崇祯丙子举人,顺治乙丑进士,授浦江令兵燹之余民逃地荒,至则发仓禀集流亡,冰檗自甘殚心抚字,遇旱祷雨,立应岁获有秋,复兴学校育英才,试士虚公评阅,所拔者皆名流。辛卯分校浙闱得八士,皆单寒素负物望者,上官方拟推荐,竟以积劳成疾卒于官,年五十八。周身之具几不能备灏中恺悌,仁慈廉直劲正,胸无宿物,交多久要,其在家庭尤以孝弟称父没哀,深骨立笑不见齿,若将终身事诸伯兄逡巡。长子维谨年十九即为诸生;次子裘孕长益肆力文艺钧深,探赜搦管吐奇屈首;三维生二十余年始登贤书又年乃登第报官,未久竟以无年惜哉;四子琮历礼部司务;五子杰历长沙知府;六子昱历长沙副将。风覆囊棠一空了无愁容。日不遇艰难险阻,不见恐佚修省之心,家贫而齿,日繁怀酒,自适委运,自然事籍于布衣。 (16)黄琰:字莹甫号姬璧,晋江潘湖人。光升孙,万历丁酉戊戌联捷成进士,授南海令庶政毕。举简斥世缁邑饶税契率匿四而报一,琰报所税万八千金尽数登报,委查番舶令,商自言:应纳额,后人极力搜取额反而少。监司章公邦翰问其故,琰曰:搜财受商诈,故额少,令自报纳,彼不敢少,言虽不尽利宜多人,服其才识。丁内艰,起补余姚,牟山湖为通邑水利,豪家傍侵为田,申请划平之,万民利赖,而虿尾肆毒口碑不胜目慑。擢南京户部主事甫数月,而浙中监院自简至矣,既归。日惟与琴为伍,皆同志陟泉郡清源山巢云岩诸名胜,饮酒赋诗,浩然自得,晚自号百拙居士。营生冢预,为文自志焉。琰为文踔发沈深,砥川柱流,墓传志,非深知可传者,不屑作诗,则力追盛唐,尤慕元亮子美摩,诘乐天诸风雅。为人刚毅浑厚,择友而交言,行不苟于书,无不窥至山经水。无兢择诸书,皆精研术家与谈辄敛 乎,年七十卒,无子以族子维序为嗣。 (17)黄桢孕:字维宁号笃祐,晋江潘湖籍。正中子,出继淳中为长孙,以祖荫授正定府通判,地处车马之冲,治赋理剧处之,裕如摄南宫,获鹿二邑篆切抚,循明听断大著,贤声秩满,擢和曲州牧,州简僻易治而土酋杂居,宽则生玩,急则招寡,桢孕恩威并用,一禀于法有托遗金为寿者,正色却之酋入,敛乎畏服,抚军蔡侗凡深器之,丁外艰,归服除,赴补阅雨月卒于京,年五十二,桢孕事父母曲中其欢仅一弟爱之极,笃妹归于庄,病视药殁,视殓抚甥如己子,其孝友盖天性云。 (18)黄熙孕:字维敬号恭庭,晋江潘湖籍。明崇祯庚午辛未联捷进士,授南海令清慎持已,慈惠逮民, 治赋折狱,具有条理,竖椿门以防海患,饬备战具剿荡海寇,刘香奏条请抚闽军,设立烟管居民,往来尚苦,水寇劫质,协同邑绅,辟除大道通窖欧湖口石路数十里,苦心劳力,闾阌永赖行取,擢户部主事,转礼部历员外,迁仪制司郎中,奉使江西。丁祖忧服除补原官;国朝受命八闽尚阻,承畴相国声教熙孕奉命招抚,仗中枢节以行,建牙吴越中,推诚怀来大军入闽,曾无遗镞染刃,事竣纳印,节由尚玺,觞银台迥,卿晋刑部侍郎。癸已以年老乞归,荫子驰传,弟徽孕亦后一年,归优游觞,咏诗比之二疏,年七十八卒。 (18)黄徽孕:字吉臣号慎庵,晋江潘湖籍,明崇祯丙子丁丑联捷进士,授绩溪令,除奸剔蠢积弊一清,调桐乡冰檗自守,谢绝馈遗,邑旧有漕累设法征收用一缓二,民输将恐后行取,迁刑部主事,顺治元年擢监察御史,出按山西地方初,定流氛未扫,会行部与李贼余部数千,遇事起仓卒,未暇征兵即自率二百余骑逼而追之,斩馘殆尽,又檄乡之豪壮,使自成贼皆溃遁,所遗轻重无算,有获贼金五千,解赴军前者悉分赏之,由是人思自效余党尽清。残黎复业初,闯据晋征贼强,半疏请伪官已征者尽豁之,复站银苏驿困,赠衄义表,力荐缙绅请立乡学,臣以造士严禁讦告以安良。开国之初,实嘉赖焉按顺天综理,烦剧苏息,周敝秩满,迁太仆寺卿。丁外艰,服除补原官,晋兵部侍郎(宗属锡衮晋东阁大学士)。 甲午典试,武闱深念中枢为天下兵马,要任居中,调度稽核兵饷,条陈事宜,过于切直,忌者嗾言官,论奏徽孕抗疏廷辨,祖凤翔是其奏斥论者之诬,未几,以病乞休卒于家,子志璋。 (19)黄帙孕:字维缃号祚乃别号璧渊,晋江潘湖籍。惠潮道润中子,顺治辛卯举人授崇仁令,政务宽大,与民休息均徭益赎,革浮羡禁私派,兑收漕南,三粮脚耗杂费尽数发给,力除淋尖踢斛之弊,征粮不事鞭朴逋欠者多。丁外艰,上官檄令候代督逋则曰:民力竭矣,奈何使枯木复斤,苛政复虎也,尽斥家赀,代民输赋额归而环堵。萧然补肃宁治一如崇甫四十日卒于官年五十一,肃民哀哭,助其归亲子志焕。 (20)黄景孕:字景止号念燕,晋江潘湖籍。明尚书凤翔孙,天启丁卯举人崇祯辛未进士,授户部主事, 癸酉出榷九江关,时国事日繁,诸费无艺,景孕用宽大综法为理,商旅过往慰,谕如家人,咸感激无匿输者。是时,湖北蠢动佐抚军画机务调兵,食咸中窥兵民交赖,复亲提兵往授黄梅为关使所,未有抚按交章论荐,迎母就养朝夕,承欢子姓亲朋至者。推禄入共之无吝,色暇与兵备王遂,东沂大江揖匡庐,望虎溪夜月追白,太傅听琵琶曲旧迹。乙亥,转本部员外,升云南司郎中,事务繁剧,抖擞精神,所上大司农皆报,可会言官弹劾。丁已年散粮侵欺波及逮罄事在十六年前,景孕尚为诸生也,廷审抗辨无恐怖色,三易大司寇不能入其罪,然犹在园扉中五载,始得白归至家益竭力,事母病和药殁,视殓憾终天,斥买水榭于郭外,题名园课子其中,年五十卒。 (21)黄矩孕:字维方号祖如,晋江潘湖籍。尚书凤翔孙,侍郎熙孕弟,幼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与兄曰相砥砺,凤翔器之。治壁经年十六辄集蔡氏诸家集解,昕夕考究复从学于庄奇显,愈得其条,贯奇显丧居,赏诸训沾间录其所得,明白豁之解以录学者,曰:尚书目江南,矩孕取其原本,融会贯通,参以旧解,断以旧意,月日钻研,呕血数升,编曰《尚书便览》庄奇显之序曰:辑著尊师也,曰参校不敢专美也。今指南无传而便览盛行,人仅知为庄氏之书,而不知矩孕心血交瘁云,年二十九卒。 (22)黄昱:字惟日。晋江潘湖籍。凤翔孙灏中子,以招抚功授参将职,旋补宣镇游击,迁蔚州副将皆有劳绩,屡改长沙花马池靖远副将,从征噶尔旦,师旋告归,年九十二卒。 (23)黄志美:字令士,晋江潘湖籍。熙孕长子。崇祯已卯举人,入国朝授广东高州知府,宽和无忤,民多爱之,有某氏兄弟争产相诬罪,某氏妇讼前妻子不孝,诋忏相连,数载不决。志美感其天良,平反其案遂各悔悟,自请解释。高人自此家庭事控者后解职归。自辟名园导引服气,年已大耋,犹日作蝇头小楷,自注丹经,寿九十卒,子之纲、月丹俱举人。 (24)黄志璋:字眉仲,号璞园。晋江潘湖籍,徽孕子,少为诸生。以荫授麻阳令,入监父丧归,值海寇避居安溪高会山,寇平谒选授麻阳知县,至省随制府军,前刍茭糗粮殚心调剂,马腾士饱,一载始获履麻阳任招徕安集,抚摩噢咻疮瘘顿起,楚经蹂后徭役苦不均,粮寡丁稀者遇直年非倾家,则逃窜豪强奸猾夤缘私自封殖。志璋请均之太守固执阻挠,与忤触者五载及守故赋乃得平,又因邑民构论获戾制府王,王有干仆过县索馈饷擅笞吏。械之自是上官差使过麻者,悉敛亦迁广西全州知州,值残蹂后设法调剂招集抚疮瘐顿起。州胥多侵赋罔民,志璋详除积弊,州人德而碑之。因劾营弁冒饷连督提挂冠以去。 改知河池州四面土司,以直诚抚之不易民而化一日思恩,土猊阈然出寇将至州界。志璋度兵单不足御敌端服,坐堂上呼吏卒曰:守土之义与为存亡,城若弗支以身殉之,敢图苟免哉!已而寇爽期援兵亦至,乃免边将骄冒饷习为固然。因监放直劾营弃虚扣词,连督提遂作哓音一卷陈弊政十端,挂冠以去,越明年,广西巡抚彭鹏察,民情特疏荐授正定知府,精敏治事五州二十七县讼狱衰息,革陋规年五万余金,有州牧赵某献玉器数事宝光陆离麾去之,即织细食物,亦屏不受越年。圣祖仁皇幸五台志璋伏谒询及耿郑倡逆群受伪职何由,独免以避寇高会山三载,对调巩昌知府未至,升洮岷陇右道,治边陲监市茶马勒禁,薄易持之以公,番人感德致敛与马屏弗受监,捐豆麦划除,常规仓储充裕年六十余致政归。置义田修宗谱有功宗族寿八十五卒。著有《璞园集》《遂斋集》《嘉言录》等行世。 (25)黄志遴:字铨士号鸥湄,晋江潘湖籍,甲申间潘湖南北道路梗塞,志遴以父熙孕在京间关入侍,顺治乙酉覃恩人监得隽京闱,丙戌联第进士,国朝闽人通籍自志遴始,选庶吉士、馆试、阁试皆第一。授国史院编修与篡六曹章奏,分阅廷试贡士,戊子主试北闱熊伯龙、张永祺、戴王纶三科榜眼,皆出其门,庚寅奉使过潘湖故里。还迁侍讲、转侍读升宏文院侍读学士,与修太祖太宗两朝实录,升秘书院侍读学士,晋少詹事,出为湖广左布政,勤民农桑,以为守令,倡时经略洪承畴驻楚督征滇黔。志遴换运转输咄嗟,立办海寇犯,江宁楚中震动武昌,戒严逃出城者,日千万计,呵止立不能禁,谋闭城门。志遴白于当事曰:愚民禁之则愈惊,且下人因以为利任之,则两害俱息,不数日,果定荆襄安德诸郡遭水患,饥民流寓武昌数万,为请开赈百日度秋,将熟人给斗米为归资,叹腾而去,命恤淮楚三载督抚交荐卓异。皇上诏赐袍帽后以赈民加一级,已亥丁内艰,归会部使亲查各省衿士,宿逋疏名入告志遴力劝,同郡急输且出千馀金代补缺额,故他处多被累,而泉士民独免服除,至江宁迎父归潘湖里,为构霞坞别墅、池亭园之腾甲于郡中,其生平与东崖有往。推补云南,改贵州来行而卒年五十。门人熊伯龙铭其墓子之录。 (26)黄志长:字仁士号谒园,晋江潘湖籍,刑部侍郎熙孕第六子,康熙乙酉第八名举人,生平明大义,不苟言笑,处兄弟怡怡无闻,生母沈系浙人,每言其少时,事风景人物及乡村地名,历历有据,惟以不得音信为恨。志长间关跋涉寻至富阳县周家浦村其生母之母年八十尚无恙,乃携其表弟来潘湖家乡越数载复整行装,送归亲颜大喜,家计淡泊常慨然以负荷祖德为己任改铨教职未就而卒。 (27)黄志焕:字曾韫号玉斋晚号密庵。晋江潘湖籍,凤翔曾孙,帙孕子。康熙壬子第二名举人,癸丑进士,综览群经书法,尤工书法,释褐潘湖家居,独操选政所选,唐宋文韩诗,历科墨皆足觉牖迷。丁外艰服除,补内阁撰文中书舍人,诏制诰敕多出其手下直就邸。难祁寒丙夜未尝不手一编,推升典籍,以疾假归不复出,年六十二卒。所著有《留耕堂文集》、《得间堂诗草》子道泰。 (28)黄裴:字岩伯号梅岩。晋江潘湖籍,康熙甲子举人,授侯官县教谕,不以家累自随教督诸生,具有条理。丁内艰,起补长汀教谕,汀故朴地士习颇淳,裴矢公矢慎饮射读法外未尝数谒令长接生徒讲论,务致其诚,上官谓其有古师长风。裴少有至性,九岁丧父痛哭几摧,计偕之便,尝谒叔父图巩于麻阳过洞庭遇风几覆囊一空,毫无愁容,日不遇艰难险阻不见瞿修省之心,家贫而齿,日繁杯酒自适,委运自然,事上敬接下恭交友信,种种可法,卒于官年五十二。 (29)黄道泰:字子寅号去骄。晋江潘湖籍,志焕次子,康熙间岁贡授龙溪训导,修圣庙塑贤像,宽免学中地租捐捧,给贫士葬资,按期孝课讲学论文不倦署漳州府教授。雍正丙午漳饥奉委赈粥全活五十万众,士民颜其额曰:“德周教养立祠以祀上官交荐。”世宗召见赐克食发广东以知县用,委修广东通志,任普宁阳山二县事,綮草浮耗收买毒草,以爱士恤民,闻未几卒于官,所著有《不自弃亭诗文集》。 (30)黄文标:字其卿又字孝思,晋江潘湖籍。道泰子,出继长伯父道升为子,生赋性淳朴,年二十余随太史李钟侨督学江西,大小者务皆倚,为经理财贿出入毫无所私,及生父道泰令阳山趋庭相对张弛维宜。父殁扶榇南归失足坠海,遇难时不死,人谓孝感至家,凡父遗赀尽归于弟,一无所问居垣于福,善祸淫之理信之最笃。每谈时事则曰某如此之洁,某如此之切,指以为鉴戒盖,谨厚不雕能守其家训者。 (31)黄梦琳:字球卿。晋江潘湖籍,诸生侍郎徽孕孙,举人裴子。性清介,与人交肫然至诚,少得吴乔诗法,古今体诗,恍惚中晚唐入。著有《雪舟诗集》及《诗学正宗》二本,积学不遇,卒于金门县。 (32)黄之录:字御远。晋江潘湖籍,顺治丁酉举人,由内阁中书升刑部广西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刑曹,一以仁怒为本;多所矜全。出为大理知府,边地人不知学,之聊加励勉,文风渐起,居家孝友有端方,有妹适柯,孀居抚孤,甥煌生,分租给宅,如同己子,教育周至,其他行事皆可为人羽仪,卒年七十有七。 (33)黄德蒿:字天峙。晋江潘湖籍。景孕孙,康熙辛卯举人,幼颖慧十三而孤,随诸伯仲尽哀尽礼;十八岁为邑诸生,历沈徐二督学两试冠军,余多前茅,闻名文坛推为才子。所结社论文皆名下士,素有血疾习岐,黄木检方折药以自疗尝设教萧寺,质疑者莫不虚性实归,年五十卒,心丧几满百人,著有诗文数十篇及《历试草》、《不自弃亭集》。 (34)黄天桐:字孙琴号璧园。晋江潘湖人。性素方刚,见有孱弱不自振者,曾屈意为之周全,至欲以势力相压服,则决然必与之争,豪强多望而畏之,其乐善好施,靡不备至,素为闾里所推重,盍前邑候蒋公详请宪司举为乡饮耆宾赐匾'垂劝’。 (35)黄志商:字世质号开阳谥仙翁,晋江潘湖人。'洋’与'阳’谐音意则开基田洋之先。志商年少受祖父锡衮之荫,赴厦门办馆授徙传武课教遂成富商巨槚,后还乡兴文劝学,课督士子崇儒重道文武并举,倡修鄱湖宗祠,俸建金湖湖口田洋家庙百间为“回教”建筑风格。欧阳詹与黄凤翔同为潘湖里人:妙对①欧阳詹:字行周;黄凤翔:字鸣周②欧阳宗祠:万历四十二年甲寅九月改名;鄱阳宗祠:万历四十二年甲寅老十二月凤翔卒告竣。③欧阳詹在龙头山寓居著《行周文集》;黄凤翔在虎头山寓居著《田亭草诗集》④龙头山:欧阳詹曾居于此,曰山名为:升文(升文铺取名于此);古中山中路旁一小山称“文山”即文山铺取名于此;欧祠山即“文献山”因詹首开闽中文献而名之。⑤欧阳詹唐贞元八年榜眼进士;黄凤翔明隆庆二年榜眼进士。⑥清源山虎岩:唐欧阳詹林蕴林藻读于此,有石可濡墨,大书冒险石砚有室如瓦窑然明成化间张庸即其榜建室祀詹;嘉靖万历间詹裔孙深,深子模先后重建称欧阳书院,外孙黄凤翔题刻欧阳书院对联刻石匠嵌于壁李开芳书'高山仰止’于岩前。乾隆年间詹裔孙芳馨鸠族加修葺。颂詹诗: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文章道德开先,万古去霞成豹稳;载籍音容在望,一龛烟火似萤囊。大学士:欧阳珣、黄锡衮;状元:黄仁颖,尚书:黄光升、黄凤翔;榜眼进士:欧阳詹、黄凤翔;太常寺卿:黄士藻;祖孙进士:黄光升,孙琰。祖父子孙四世八进士:黄凤翔、润中、灏中、熙孕、徽孕、景孕,志遴、志焕。黄世德。一、金墩黄氏祖训恋祖爱乡 黄巷祖德 巩溪儒业 军城孝廉 金墩宗功 岸公忠义 仁颖福佑 光前裕后献公处士 长行文正 用藏清惠 明举恭肃 仪庭文简 文华武英 宗麟锡衮 书香传家敬祖尊宗 敦亲睦族 务引大体 忠贞报国 谦恭治学 勤俭治家 尊老爱幼 待人以诚教子训儿 吃苦耐劳 饮水思源 崇儒重教 敬老尊贤 友善处世 清白作人 踏实做事二、金墩黄氏族规家风祖先灵爽 子姓恩礼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忆苦思甜 教子示孙 端笃早暮 胸有大志学以立身 忠以事君 孝以事亲 廉以居官 行于其躬 质营厚殖 勤学敦书 宵灯课雨志所欲酬 郁为虹绯 上下尊卑 纪善除恶 士农共贾 志在四方 才德立身 建功立业克勤克俭 乐善好施 宽厚廉平 志存高远 艰苦创业 励精图治 保家卫国 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