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更名趣事
更名趣事
一个人的名字,不单单是个符号记号,它饱含着长辈的希冀和祝福,也对人生之路有一定的暗示和指引作用。
起名,自古就是件很有学问的事。长辈为给孩子起个好名,多颇费心思,有的请亲朋好友出主意当参谋,有的请家乡的文化人查字典翻辞海,有的甚至到寺庙请悟道之人看八字推五行……进入信息时代后,借用网络媒体给孩子起名,已成年轻父母们的首选。名字,无疑是家长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特别的爱。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其实,“名”也如其人。好的名字,有时可给人带来好运气。不同的名字,往往反映着不同的志向追求。难怪一些人投身革命或参加工作后,主动更改姓或名,有的还不止一次——凡夫俗子有之,志士仁人更是屡见不鲜。
我的名字是爷爷给起的,前后起过两次。长大后,我也曾想更名,但最终未果。这事要说清楚,得从60多年前慢慢捋……
爷爷生于1904年,上过几年私塾,是清末民(国)初的“小秀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尚未推行计划生育,信奉“多子多福”的爷爷奶奶,希望父母多生几个孙子。1956年哥哥的出世,令家人喜出望外,起名的决定权,当然非爷爷莫属。看着活泼可爱的大孙子,胸有成竹的爷爷脱口而出,“就叫'兰君’吧,再添个孙子叫'兰臣’。君臣一家,合力兴家……”就这样,我还没出生,就先有了名字,且这名字含有些许“官本位”色彩。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那时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哥哥一岁多时,因患肺炎夭折。这让爷爷奶奶和父母非常痛苦和沮丧。也由此引发了我出生时更名的故事。
我现在的名字,是出生当天起的,一直沿用至初中毕业,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1978年秋,到县城读重点高中后,我才萌发了更名为“王志”的想法:一则,“兰生”这个名字有点女性化,不够阳刚,还易被陌生人曲解为“兰州所生”。二则,班里有个姓吴的同学和我重名,老师上课提问,时常出现尴尬场面。三则,我推崇“有志者事竟成”“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格言,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给年轻人改变命运带来了契机。我决心矢“志”圆梦大学,献身“四化”伟业。这第三条,无疑是我想更名的核心动因。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那时更名不像现在这么复杂困难。
当我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时,先是父母“泼冷水” ,劝我说,你的想法不无道理,但别忘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古训啊。爷爷最宠爱我,本想拿他当救命稻草,不料遭到的却是“当头一棒”——“名字坚决不能改,一个字也不能动!”爷爷看我茫然不解,语重心长地解释道:孩子,“王志”这个名字是不赖,但“兰”字是表明辈分的,不能少也不能变,“生”字更是改不得呀。常言说得好,君臣是一家,君不在臣难保啊!为图个吉利,我才取生生不息之意,变“臣”为“生”,给你重新起了这个名字,并排着你大姑家的五个哥哥,起乳名叫“王六”,希望你一生六六大顺……爷爷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自己名字的特殊来历和美好含义,深感愧对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厚意。
“更名风波”很快平息。1980年初秋,我们老王家双喜临门:先是我携笔从戎,成为穿军装的大学生;紧接着,我又添了个做伴的亲叔伯弟弟。长辈将我之“志”赠与小弟,给他起名“兰志”。小伙子“志”在蓝天,现已成为我国航天工业的技术骨干。这着实让我欣慰。2018年底,戎马生涯39载的我,从军分区政委岗位上光荣退休。
一路走来,年近花甲。回首往事,心心念念的,唯有小时候父母挂在脖子上的“长命锁”,还有出生时爷爷给起的好名字。这名字充盈着芝“兰”之气和勃勃“生”机。
是啊,“志”者,不论深藏在心底,还是显露于姓名,只要志存高远、与梦同行,就一定能拥抱“诗与远方”……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王兰生,河北故城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多次参加重大军事行动,曾任承德军分区政治委员,爱好文学、书法,著有诗歌散文集《白杨情深》,现为河北省某军休所休干。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