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构——孙德喜教授诗歌选

孙德喜的诗

经典重构

jing dian chong gou

39

01

三打白骨精
如意金箍棒狠狠打下去
击起一道强烈的闪电
电光直击悟空的眼睛
一个白衣女子占据整个瞳仁
悟空,快上路吧
远处传来师傅的声音
悟空不由第二次抡起了金箍棒
又一道闪电向悟空袭来
每一个细胞都在颤栗
悟空,还在磨蹭什么
唐僧在远处再次催促
悟空愤恨地砸下第三棒
整个人都在深不见底的湖中
沦陷
2015年9月9日

02

水泊梁山
刀光剑影的血腥中
升起了一面精心绣制的旗
“替天行道”的光芒
将一片江湖照成天堂
一百单八位英雄
在敬仰的目光中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快活赛过了神仙
神话的云雾弥漫开来
不断扩散
覆盖了泥水中挣扎着的人们
覆盖着千百年历史
兄弟之外的可怜白骨
可曾见过一块肉
何曾沾过一滴酒
2015年9月19日

03

站成隋炀帝
你在古运河边站成了隋炀帝
月光下的胭脂味从水面上飘来
你少许那么嗅了嗅
一下子穿越了千百年
不知从扬州回到了洛阳
还是携着牡丹去看琼花
双臂由人捧着
赛过双翼生风
丝竹与杜康环绕着明月
隋炀帝在西装革履中复活
蜀岗上的残砖碎瓦伴着
秋风中的树叶与枯草
记载着一代帝王的结局
你不由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目光在漫漶的墓碑上逡巡
你从心底鄙视杨广那小子
实际上就住在你的骨髓里
2015年9月26日
|█|█

04

守株待兔
你的出现就是一个不可抵御的诱惑
点燃了我的和你梦
我全力以赴逼近你
妄图占领你的高地
插上我鲜艳的旗帜
你很淡定,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
守候一只傻傻的兔子
悄悄地将我收入囊中
2015年11月21日

05

醉翁亭
亭子,确实叫醉翁亭
据说他根本就没有喝酒
可是他醉了,醉得一塌糊涂
是周围的风景
还是地下的酿泉
是一卷诗书
还是古琴流出的乐音
是友人的一杯茶
还是佳人留下的气味
或许并不因为什么
他就是醉了
问亭子
亭子始终不语
2015年11月29日

06

好雨知时节
一场雨下在那一年深秋
下在你离开的时候
说凉不凉
细细绵长很抒情
你或许深有同感
地里播种的小麦
正在你我心底发芽
期待着来年春天
铺开满眼的翠绿
2018年10月10日

07

叶公好龙
就那么见了一眼
龙住进了叶公的心底
所有空间都浮动着龙的身影
叶公与龙缠绕在一起
到了生命的尽头
叶公嘱咐将其安葬在蛇窟里
一个传说诞生了
叶公改名为许仙
2018年11月29日

08

明月松间照
明月松间照
是不是在寻找
松间可能存在的
清泉石上流
如果你不去看
清泉还在不在
2018年12月6日

09

松下问童子
四处寻不见人影
据说有个童子
不知到何处玩耍
只能去问松下的石头
石上体温犹在
不言主人去向
再问茅屋门扉
更不知何时回来
2018年12月6日

10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寒山石径斜
那条石径究竟通向哪里
白云悠悠在前
将你引到一户人家
那家门前燃起团团云枫
堪比秋日西天的云霞
2018年12月6日

11

人面桃花相映红
在那个桃花盛开的季节
姑娘的脸为什么那样红
少年的梦从云端升起
阳光是那么明媚,那么温暖
问遍桃花一瓣瓣
少年怎么还不来
瓣瓣桃花随风而落
是诗,更是点点滴滴的泪
桃花已去
只能问凋残的柴扉
姑娘如今何在
春风不语,还像当年一样吹
2018年12月7日

12

黄鹤楼
黄鹤楼啊黄鹤楼
你确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可是,老友你都留不住
在此送别
船帆载着老友
已经消逝在天际
我的心早已随他而去
飞到了天际外的扬州
现在只能向你道别
2018年12月8日
//

13

春眠不觉晓
春天是啥时候来的
睡梦中的我怎么知道
反正她来了
且让我听听鸟的鸣叫
谁知她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这天地一夜之间换了表情包
2018年12月8日

14

僧敲月下门
敲门敲出了木鱼声
而且叩出了屋里人心头的宁静
虽然只有三声
却永远回旋在他的耳畔
屋里人打开了门
迎来一轮皎洁的明月
还有树上鸟的疑惑的目光
只是叩门人不知去了哪里
2018年12月8日

15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不管你是否听到
翠鸟在柳梢上鸣叫
她们唱着歌
只有自己听也行
不管是否牵着你的目光
那几只白鹭从蓝天上掠过
画面确实很美
或许你不在田野里
画面之外
总有什么将你与老杜
牵在一起
你已醉过不止一回
2018年12月11日

16

明朝散发弄扁舟
已经没人认识你了
你比渔夫更渔夫
散乱从头发开始
完全遮蔽了儒雅
你现在是谁
你自己也大吃一惊
这决不是行为艺术
据说江上的风和鱼最自由
2019年2月2日

17

瀛洲
瀛洲在哪里
都说在遥远的海上
即使给你一双千里眼
你也看不到
你偏偏相信
一定有这么个地方
与其说住着神仙
不如说供着你自己
与那长安遥遥相对
2019年2月2日

18

蜀道
既然有那么一条路
就一定有人走过
先辈是怎么通过的
已经没人知晓
道路如草绳
在嶙峋怪石中艰难爬行
在漫漫云雾中缓缓爬行
在艰难呼吸中仍然爬行
路的那一头通向哪里
是艳阳还是虚无
没人看得清楚
但还是踏上了这条路
2019年2月2日

19

一览众山小
天下的山都很小
你的眼里还有什么高大
苍天看得真切
你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山,还是山
即使卧伏
依然伟岸
2019年2月3日

20

独钓寒江雪
没有一个人过来
鸟雀也都飞走了
不知世界有多大
反正就你一个人
空间与时间都为你所有
让你不知怎么是好
你就那么坐着
于是你成了那个时空的唯一
宇宙就凝聚在
小小的钓钩上面
如果不信
去问满山的雪
或者那一江水
2019年2月15日

21

千树万树梨花开
尽管不是春天
千树万树的梨花
一夜争相绽放
世人都毫无感觉
唯独你在欢呼
你的心胸如海
已装不下满世界的梨花
只能呼唤一代又一代读者
与你一起来承接
2019年2月15日

22

举杯邀明月
酒已斟满了
找谁来共饮
找来找去
只有天上的月亮了
月亮离得远远的
不肯近前
只投以淡淡的光
和模糊的影子
而且不说一句话
世界太静了
只有酒杯
在喃喃自语
不知过了几时
月亮悄悄地走了
连影子也走了
只有酒杯还在
睏倒在桌上
几滴剩酒相伴
且已化成白霜
2019年2月16日

23

抽刀断水
他举起了刀
向河水砍去
第一刀砍下去
刀刃上沾满了诗和泪
他又砍了第二刀
整个大刀大汗淋漓
他接着砍了第三刀
砍出自己瘦骨嶙峋
及至第四刀砍下去
日月已经失去光彩
他第五次想举起刀
谁知双臂没了力气
他还想砍出第六刀
手中的刀恐慌了起来
最终他没能砍出第七刀
世界已经虚无
2019年2月17日

24

举头望明月
此时,我什么都不想
只是举头望明月
夜空空旷,而且黑黢黢
不知星星都去了哪
你远远地看着我
为什么不能近点
哪怕近那么一点点
我们也好说说话
你是那么清冷
冷得令人打颤
那就让我们抱团取暖
可是,如何才能走近你
2019年2月19日

25

惊涛拍岸
我的胸中惊涛汹涌
猛拍你的河岸
为什么还不能
卷起你的千堆雪
我不知何时
才能将你拍醒
我还是一直拍下去
直到你泪花满面
2019年2月19日

26

西出阳关
明知那边荒凉
你还是出了阳关
春风回来的时候
不知能否捎来你的音讯
除了那匹瘦马
能慰籍你岁月的孤独和寂寞
还有什么呢
这一杯浊酒注入
我的思念和祝愿
到那遥远的关外
恐怕只有酒杯和冷月
陪伴在你的身边
2019年2月20日

27

野渡
最后一个渡客上岸了
艄公斜躺在船舱里
破旧的草帽下飘出
一支悠悠的小曲
留下横卧的桨
接待造访的鸟
河面上的风闲不住
趁机向渡船调情
2019年2月20日

28

坐对敬亭山
面你而坐
对我而在
你我坐成了世界
此时,你属于我
我也属于你
一句话在对视中完成
烟从我的茶盅
也从你的山峦间
悠然成云
不是仪式
是彼此的接受
或者融合
不由举起茶盅
朝你敬一敬
然后徐徐饮尽
2019年2月23日

29

烟雨楼台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
拉近你我的距离
只想让飘忽朦胧的你
与我一样真切
你的主人去了哪里
抛下了你在
空濛中时沉时浮
任烟雨扬扬洒洒
是真,是幻
风无声
从我的身边悄悄走过
2019年2月24日

30

风雪夜归人
没有了平日里的山岭
没有了曾经熟悉的小河
就连天和地都不见了踪影
只有满世界飞舞的雪
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
一点灯光穿透漫天的雪花
迎接这个几乎迷失的人
世界因灯光得到拯救
终于沐浴在灯光里了
身后的门将狂雪抵御在外
轻轻的问候抚平了劳累
然后在目光的温暖中入眠
2019年3月10日

31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别心已纠结
何况再别
再纠结
还得作别
向西天的云彩挥一挥手
云无语,也无雨
一抬头
那云依然在眼前
2019年3月14日

32

悠然见南山
这一次才算是真正相见
就着菊花酒
好好地端详
活了几十年都没有过
南山原来是这样的味道
必须有人手持一朵秋菊
在那篱笆后的茅屋边
面向那山和山上的云
当然,不可或缺的还有
茅屋前的几棵古柳
在秋风中呢喃
在月色中守候
2019年3月29日

33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他不是魔法师
手就那么一指
遥远的酒旗点亮了
你迷茫的眼睛
你或许还没注意
已经来到了杏花的世界
于是,云的湿重
得到了舒缓
草木在酒旗下
渐渐明亮了起来
2019年4月2日

34

出了雨巷
到了他背后的雨巷
仍然悠长,如一根线
将他牢牢牵住
雨好像停了
阳光没有出现
他依然踽踽而行
怎么走进那条雨巷
恍恍惚惚
世界混沌而苍茫
远方在期待
眼前的路模模糊糊
清晰的是油纸伞和丁香
2019年4月5日

35

后庭花
她不是皇妃
也不是公主
她是商女
她只属于后庭花
宫殿辉煌
灯光遥远,没有暖意
雕栏玉砌朱颜改
只有江水托住一叶小舟
灯笼上写着什么字
江水只管东流去
唯有断断续续的歌声
照亮江面的夜空
2019年4月6日

36

人约黄昏后
太阳走了
只能由月亮作证
不抓住这最后相约
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穿透浓浓的黑暗
山那边送来几声犬吠
空漠的夜不再寂寞
脚步于是轻盈
转过多少个弯
已经记不清
山林深处跳出一粒灯光
天地瞬间敞亮
2019年4月7日

37

春风又绿江南岸
此时,我在江北
引颈南望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何时过江
白帆与江鸥悠悠掠过
期待一场细雨
待到草色远看近却无
江北也开始上色
酝酿着又一度广陵潮
2019年4月18日

38

国破山河在
长在石缝
长在碎砖间
长在被扔的花盆里
青草从来不问
只问泥土,阳光和水
或许那棵树还有意义
遥远的城头挂着什么旗
小草卑微,根本看不清
一滴亮丽的露水
更有诗意
2019年4月19日

39

澄江静如练
晚霞回家的时候
江静了下来
静得只有自己听到
静得天地一片澄澈
诗人来到江边
他要听听
如练的静
2019年4月25日

附录:

为孙德喜诗歌把脉

作者:知竹斋

我承认,孙德喜的诗歌具有批判精神,不时以反弹琵琶的写作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有时还会冒出几句精彩之言;我也佩服他的无功利写作,既不为评奖,也不为留名,即使偶尔投稿也是交给报刊的朋友,至于发不发,他并不太在意,而且很少向专业诗刊投稿。他倒是常常将新写的诗作放在微信朋友圈和博客上,供几个朋友一乐。因此,他写诗很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我还赞赏他不写节日诗(每逢节日都要抒发豪迈之情,抒写自己的幸福感)、时事诗(为媒体上报道的某些重大成就而放歌)和应景诗(也可能偶尔为之),他在闲聊中表示写那些诗没多大意思,后来我到他的诗集或者博客、微信圈上浏览,印象中没见到……然而,我还是觉得孙德喜的诗歌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他的老朋友,不吐不快,至于他接受不接受,我不好说,但是我相信他不会生气。
    我觉得孙德喜诗歌写作的最大问题,正如他的导师叶橹先生所指出的:理性太强(叶橹先生虽然没有这样表达,大概就这个意思)。我读他的诗,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以诗歌的形式阐释生活而不是以敏锐的感觉去感受生活。面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孙德喜不由自主地从他的理念出发,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阐发其基本内涵。这大概是他长期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缘故。作为一个教师,面对文本总会产生阐释的冲动,将文本内涵讲授给学生。他对于文学的研究,实际上也受此影响,往往习惯性地对文本进行解剖和分析,这就使他的思维停留在诠释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的概括,落实到诗歌创作上,他也就陷入图解生活的误区而不能去深入地感受。我以为,诗歌的基础是心灵的感应,特别是必须感受到他人没有感觉到的微妙之处,突现出他人常常可能忽视的情感和现象。历史上虽然也有义理诗,其中包含一些警句名言,而且也受到一些读者的欢迎,但是在我看来,毕竟不及唐诗那种深远的意境给人回味悠远。所以,我常常向他建议去感受生活,而他似乎扭转不过来。这可能与他的年岁比较大有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思维的惯性比较强大,转变起来十分艰难。
    孙德喜诗歌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他的想象力比较薄弱。诗歌不是对生活和事像的重现式的描述(那是散文的事情),而是需要发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读了孙德喜的诗,我虽然不能否定他的诗作存在着一定的想象,但是总觉得想象匮乏,或者说不足。他总是受拘于日常生活现象,总脱不了对于生活现象的描述。这种写作拘泥于客观现实,从而使诗作灵气不足,这就像他所喜欢观赏的围棋,落下的棋子许多,而留下的眼位很少,虽然棋还活着,但是功效则大打折扣。孙德喜曾经给陈义海的诗歌写过评论,谈的就是想象问题。他也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是在创作时仍然受到思维方式的限制,无法放开,因而在他的诗歌中很难找到瑰丽奇特的想象,很难将相距较远的事物链接在一起,因而也就很难让人感到惊喜或者意外的收获。
    第三个问题是,孙德喜的诗意旨比较单薄,他虽然善于从日常所见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但是这些意义远远不够丰满、深厚。有时他的写作运思比较单纯,表现为直奔主题;有时他所表达的意义在前人的文学作品中似曾相识。固然,这种似曾相识的意义并非简单地借用或者挪动,来透析现实某种现象,多少有那么点意义,但是总归不是原创。所以我在读他的诗作时,总觉得不过瘾,没有那种饮醇酒、品酽茶的感觉,倒像是在喝加了冰的啤酒──味道很淡。
    孙德喜是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定读过不少现当代诗歌。然而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与作品选所选的好诗不多,许多作品,毫不客气地说,只能作为一种诗歌现象来认识,而远非经典之作,因而对他影响比较大的还是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徐志摩以及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作品,七十年代末开始活跃于诗坛的朦胧诗,他也肯定读了一些,八十年代中期崛起的口语诗,他也接触一些,肯定不多。因而,他的诗比较驳杂,但以朦胧诗的影响为主。这也可能与他开始于八十年代写诗有关。九十年代他读硕士,虽然师从叶橹先生,但研究的却是散文;在武大读博时,他虽然与诗人和诗歌研究专家罗振亚、吴投文多有交往,但是所研究的却是小说,这就决定了他所读的诗歌作品十分有限,大多与教学和由此产生的兴趣有关。后来他来到扬州工作,接触到扬州本土的一些诗人,如庄晓明、蔡明勇、张作梗、陆华军、崔小南、卞云飞、张庆、莫在红、钱素琴、苏若兮、朱燕、王嘉标、汪向荣等人,阅读了他们的作品,才算是对当下的诗歌有了一些感知,然而,孙德喜的诗歌阅读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是他很少阅读西方诗歌,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一流诗人的诗作,肯定读得不多,这可以从他的诗歌写作看出来。就他所读的外国诗歌来看,据我猜测,大专时代所读的无非是李亚伟在《中文系》中所提到的鲍狄埃和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在南京读书时,所读的可能多一些,据估计很可能是雪莱、拜伦、济慈和莎士比亚等人的。所以,在孙德喜的诗作中,很少见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技艺。这不是说,一个诗人要写各种文艺思潮的作品(那也不现实),而是说,一个诗人如果要有所作为,应该广泛吸取各种艺术资源,唯其如此,才能写出技艺高超、内涵深厚的诗作。因此,阅读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厚度。
    孙德喜同他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无神论者。就他本人而言,正如他们在中小学所接受的教育所言“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不仅一直接受无神论的教育,而且从他出生的60年代到他人生观形成的80年代,宗教一直是否定和批判的对象,因而他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虽然他自80年代以来,到过寺庙或者教堂,那也是游玩而已;他也可能结交一些宗教人士,那也没有深入交往;他确实读过某些宗教作品和著作,那也不过是浅尝辄止,没有作深入揣摩和领会,更没有产生心灵的震撼,所以他与大多数无神论者一样,总与宗教隔着一层。其实,宗教从本质上讲就是诗,一个与宗教隔膜的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总存在着缺憾。我虽然在孙德喜的诗中读到“上帝”或者“佛”的语汇,但那也仅仅只是表层的词语而已,没有蕴涵着宗教的情怀与精神,这就使他的诗作底蕴不够深厚。
    孙德喜写诗虽说无功利,然而我还是希望他能够克服这些缺陷,特别是扭转思维方式,改善诗歌创作的运思,写出让人耳目一新并且能够记住的诗作。

再为孙德喜诗歌把脉

作者:知竹斋

几年前,我写了《为孙德喜诗歌把脉》的文章,孙德喜认可了对他的批评,他说:“读了这篇批评文章就像喝了53度白酒,很辣,也很过瘾。”这几年来,他仍然热衷于诗歌创作,虽然发表的很少,还有朋友替他发在公众号与朋友圈里,但是点击量并不高。然而,这并不影响他的创作热情,特别是他在退休以后,没有了教学与科研的压力,更是创作如泉喷涌,数量大增。虽然说数量并不代表质量,但是没有一定的创作数量,是不会产生高质量的作品的。不过,对于孙德喜来说,创作数量多,不在于作品是否得到人们的评价,而在于写出他的心声,至于有多少人赏识,并不重要。然而,这不是说他不重视质量,而是他的随兴所作,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和艺术上的突破之间,他偏重于前者。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使的创作存在一些问题。

    孙德喜现行诗歌创作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同质性写作。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诗人乃至一个时代的诗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整个文学创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一问题。文学创作是需要积淀的,需要不断积累的,如果总是不断地催生作品,那就很难在质上显示出其特异之处。虽然我们一时可能觉得某一作品不错,很能打动人,但是细细琢磨又觉得似曾相识。我在这里不是说孙德喜的诗歌创作是催生的,不是挤牙膏式的硬生生逼出来的,他的创作确实都是灵感的产物。灵感对于诗歌的创作确实也很重要,但是,灵感也有很大的局限,可能为一事而激动进而忽略了激动之后的可能存在的同质现象。这种同质虽然不是重合于自己的先前创作,却与前人的创作暗暗相合。翻阅孙德喜一个时间内所写的“经典重构”,可以看到唐诗宋词的影子,无论是意象还是意境都给人以与某首诗词相似的感觉。其他诗作也有不少看似新颖,实际上不过是场景的转换、意象的重置、语词的重组而已。因而,在孙德喜的诗中,我们读到了孤独感、忧郁情绪、对于永恒的追求、对于荒诞现实的呈现、对于某些事物的想象,其实在其他许多现当代诗人的诗作中也能读到。当然,我也必须看到,如果完全避开这些诗歌表达和创作母题,恐怕也不可能。对于一个业余诗人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也在时常琢磨这个问题。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就要从诗歌写作的发生学来审视孙德喜的诗歌。诗歌创作看似产生于灵感,但是灵感往往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诗人受到现实环境中某种事物的刺激进而获得灵感;另一是在阅读中由阅读对象中引起的某种情绪共振进而产生灵感。前者或许就是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诗人受现实生活的感动而写作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而后者则是往往受书本、影视、网络、报刊等读物的感动而写出书卷气十足的诗作,给人一种灵虚蹈空的感觉。孙德喜长期所从事的是教学工作,基本上生活在学校里。而学校在当今时代虽然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象牙之塔,但是毕竟不能完全与社会相等同。相比较而言,社会是复杂的,校园里还是稍许单纯一些。更何况孙德喜将他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教学、读书和写作。来到扬州工作以后,他虽然在他的导师吴周文先生的带动下加入了扬州市作协,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也不时参加一些采风活动,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所交的朋友与他一样书生气比较重。而他参加的那些采风活动,说到底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免费旅游,并不能真正接触到民风,就连与社会上普通人的接触也很难谈得上。所以,孙德喜的诗烟火味比较淡,对于民间的疾苦和世间的问题了解得比较少。虽说他的有些诗作描写了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反映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然而这些诗作一是太少,二是不够深入,没有触及到现象背后深层问题。更何况他的许多诗作与现实无关,沉湎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里作种种幻想,这就难免出现某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品。或许为了在这方面作出弥补,孙德喜不时从个人历史的回忆中挖掘创作素材,去写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记忆,去写他的故乡,去写他的父母亲,去写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甚至去写他的家族历史。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创作的短板,但是对于历史的审视是需要高阔的眼光的,是需要淬炼的,否则历史的抒写也会流于简单的呈现。其实,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抒写的东西太多了,从血腥拆迁到滥杀无辜的报复社会,从各种诈骗泛滥到滥用暴力“执法”,从假文凭假档案盛行到注水学历嚣张,从疯狂删帖封号到水军肆虐,从官员跳楼成风到贪官奢靡贪婪无底线,从专家变“砖家”到忽悠大师厚颜无耻,从拐卖妇女儿童到致儿童伤残以逼迫其乞讨,从谀词满天飞到脑残遍地走,从不断制造笑话的大学校长和教授到百般讨好亚非拉留学生……这些都需要诗人们予以关注和抒写,社会出了问题,人性发生变异,都需要诗人站出来。我知道这些书写基本上不可能发表,也很少有人关注,而且还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对孙德喜提出这样的写作要求和期望,是不是对他过分了。我写到这里,心里也常常纠结,如果我是诗人,我会不会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写作呢?这也确实是一个问题,这是一定正直需要高度生存智慧以小心呵护的时代。有时我也在想,这样的写作要求对于诗人是不是太苛刻了。

    孙德喜诗歌写作又一个问题是写作的单向度。诗歌的内涵丰富与否,与诗歌的写作的向度密切相关。多向度创作可以赋予诗作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蕴,而单向度写作则由于对灵感没有再作深入的挖掘和进一步构思,因而,诗歌的主题内蕴就显得比较单薄,进而使诗歌不知不觉地落入了概念化和雷同化的误区。经常阅读小说的读者就有这样的经验,有些小说中的人物由于性格不够丰富,比较单一,而显得扁平,没有圆形人物的复杂和丰满。诗歌写作也是这样,如果仅仅将一种物象与某种意蕴形成对应关系,如果不能从常见的物象中挖掘出新的内涵,就可能一直停留在对应关系中打转。孙德喜诗歌的单向度还表现在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单一与不断地重复,既与前人、他人的重复,也与自己之前写作的重合。总体来说,孙德喜的诗歌创作手法还是传统的,现代的比较少,继承的比较多,独创的则罕见。常常阅读孙德喜诗歌的读者,就会感觉他的诗大多为四行一节,其间的起承转合都有绝句的影子,而且基本句式似乎也就是闻一多曾经常用的那种,有点劲道,但不够自然,人工斧凿的痕迹比较重,倒像是专心做出来的。

    这种单向度的诗歌写作使孙德喜只能写些短小的诗。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孙德喜的诗,基本上不超过50行,而且大多在20行之内。历史上虽然也有不少短诗,从唐宋绝句、律诗(指七律、五律)到现代的“冰心体”,再到前些年盛行的“截句”,确实出现了一些经典作品,但是一个真正有影响的大诗人并不是靠几首小诗而名列文学史的,屈原以《离骚》为代表作,李白的成就主要体现为《蜀道难》《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较长诗作,杜甫因创作“三吏三别”和《北征》而名留青史。以短诗创作而闻名的冰心是靠诗歌、儿童文学和散文创作共同立足于文坛的。现当代诗人基本上都有比较长的诗作。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文学作品的长度决定其地位和分量,而是说无论小诗还是诗歌,唯有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容纳巨大的思想内涵。因此,我一直鼓励孙德喜写点长的东西。当然,这不是纵容人为地将作品拉长,而是要向中外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人物传奇,宗教作品乃至长篇小说等汲取精神资源,竭力寻找这个时代与历史、神话、民间艺术等各种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除此之外,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手法如何交汇运用到创作中来,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在上篇文章中,我讲过孙德喜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西方现代派诗歌读得不多,而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直接导致他的诗歌艺术形式单一。这固然可以让许多读者能够读懂,但是艺术形式的单一就很容易引起审美的疲劳,也就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使他的诗歌总是在一个层面上停摆。

    孙德喜诗歌的症状已经很清晰了,如何消除这些症状,需要他作出很大的努力,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耐心、毅力和意志。我很坦率地对他讲过,不希望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多大的成就,只希望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走得远点,远点,再远点。

作者及简介

孙德喜

请你关注大鹏文学

经典

.

(0)

相关推荐

  • 现实的观照,诗化的现实—— 67 度诗群素描

    现实的观照,诗化的现实-- 67 度诗群素描 现实的观照,诗化的现实 -- 67 度诗群素描 文/东方明月 东方明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1)永久形变 因为O ...

  • 商震:没有人文关怀的人不能称之诗人

    著名诗人商震 用遒劲的诗作与这个时代对话,用细腻的视角关切社会的变化.按照<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商震的话来说,"一个不懂人文关怀和没有人文关怀的人不能称之诗人."&q ...

  • 绍兴诗刊/评论三题

    绍兴诗刊/评论三题

  • 重磅||专访知名诗人,《水荒》作者凌晓晨:诗歌预示着人类灵魂的富足

    微风轩书香    魏锋专访<图书馆报>访谈专栏刊发 有学者说过:"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诚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不是远离生活,而是回归 ...

  • 【微榜微评】薛合秦:简论刘洋东先生诗作

    [作品赏析] 由于时间关系,我拜读诗人刘洋东诗作不够深入.但总体印象是其诗作大气,有厚度,所涉生活广泛,且对诗的多样性与表现方试上有创新开拓.一些诗作从军旅生活的写作角度入手,再回到文学写作的自然状态 ...

  • 评论|二月蓝《闪电不可忽略》

    二月蓝的诗人身份,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有志做一位独具一格的抒情诗人,兼顾意象写作.她的抒情诗创作历程我无法见证,但一直在追寻她诗歌中的深意:她的抒情是冷静的,巨质的,大小分离的.文字在她手中,细如钢针 ...

  • 特刊||本怀论诗(15则)

    . 本怀论诗(15则) 诗歌之准确 诗歌之准确,首先得具体,形似,但这只是准确的低层次,否则,谁都可拿个手机去拍棵白菜,拍只虾,但还是齐白石先生画的白菜与虾最值钱.你用手机拍的肯定像,但也仅止于像.因 ...

  • 孙德喜——经典重构(2)

    孙德喜的和他的 经典重构 jing dian chong gou 总编辑:董正元          本期编辑:雨嘉欣喜 诗 23 首 01 独坐幽篁里 是世界抛弃了你 还是你抛开了世界 只有到竹林深处 ...

  • 美国诗人《狄更生经典诗歌选》欣赏

    狄更生(Emily Dickinson)诗选 狄更生(1830-1886),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 ...

  • 胡士莹小楷书法精品,鲁迅诗歌选,老教授两个书写版本难找哦

    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平湖人,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善书法,能画.毕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学力领域宽广,书名亦大.其书法初学赵孟頫,中年以后专力学钟繇.王羲之,自说得力于& ...

  • 101经典诗歌选粹:迈克尔·布洛克小诗五首

    迈克尔·布洛克,加拿大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迄今已出版了二十多卷诗集,主要有<野性的黑暗>.<黑林中的线条>.<雨之囚徒>.<暗水>.<带墙的花园& ...

  • 山东作家‖【五阳湖揽胜】◆孙德喜

    作者简介 孙德喜,齐国古都,蒲翁故里山东淄博人.作品散见<齐鲁文学><鸭绿江><参花><文学少年><散文百家><散文选刊>< ...

  • 戏曲:经典琼剧《喜团圆》选段

    戏曲:经典琼剧《喜团圆》选段

  • 经典绝版:高盛麟教授《洗浮山》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高盛麟(1915-1989),原名仲麟,京剧演员,山西榆次人,生于北京.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祖父高四保为清末名丑,父亲高庆奎为高派老生创始人.岳父刘砚芳为杨小楼之婿,并为杨 ...

  • 夜雨在落,一帘朦胧的美|翟莉诗歌选

    荐读 ☞ 名家教你写诗词(24集视频讲义) ☞诗词写作指导文章300篇 原创文学平台    诗词轩 投稿邮箱:shicixuan2016@163.com 翟莉 陕西三原县 翟莉诗歌选 窗外 P ART ...

  • 王兆军诗歌选

    <晨曦仿佛一条河流> 晨曦仿佛一条河流 淌过鸢尾的花丛 在那恬静幽美的光里 蝴蝶好像一个天使 正优美的穿越 蓝色的星系 这时你仿佛可以听见 那些初开的花瓣 带来了尘埃深处 孤独而又美丽的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