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陈文作品丨不同寻常的这一年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2020年,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回溯过往的一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不说全球风云、世代对立,也不道天宫揽月、脱贫攻坚,就其个人经历,都难以抹去脑海深处的印痕。

退休了,我还像孩童一样,喜欢过年的喜气和热闹。不过,庚子年春节却被新型冠状病毒扰得人心惶惶,只能宅在家里。虽然有些冷清与孤独,但是,新闻频道播出的抗疫现场却让我感到暖暖的。从钟南山院士到一线医务人员,一幅幅“逆行者”的感人画面,我看了总想哭,不知打湿了我多少次眼眶,震撼着我的心灵。那些日子里,使我真正理解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的含义。

道义铁肩担,家国情怀志,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付诸行动,才是勇士的担当。过了正月初七,觉得自己不能安安稳稳地待在家里看电视刷手机,应该有所作为。于是,便尝试着给社区打电话,能不能加入志愿者队伍?尽管没有如愿,但是回复还是让我心生感动:感谢好意,你腿脚不便,待在家里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援。

元宵过后,当我在微信群里读到《金坛医护8人今日启程驰援湖北》的报道时,加上连日浏览了大量有关疫情方面的作品,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许多话都涌上心头。《宅家的日子》和《抗疫》两篇拙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写完抗疫作品,老年大学建校20周年的文宣工作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冬阳和煦,暖意盈怀。那是2019年岁末的一个午后,阳光明媚,暖风拂面,我平生初次应约走进了老年大学校长室。两位女校长,高挑个儿,端庄美丽,语音亲切而柔美,诚心诚意邀请我加入老年大学管理团队,便爽快地答应了。

退休后,看到教育部的“银龄计划”,曾有过去边陲支教的念头,也有过做教育志愿者的想法,后来被中小学聘请去做了顾问便没有了跟进行动。如今加入了老年教育的行列,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和教育方向。本以为到老年大学做一些文字工作和老年教育研究,然而见面时,校长和盘托出20周年校庆活动的“六个一”,其中需要我完成“三个一”,一本纪念册、一份创刊号报纸、一部电视宣传片。顿时压力上身,深感责任重大。原计划来年春学期上班,觉得等不得,必须立马进入角色,熟悉材料,以解“无米之炊”。第二天,我便埋头在学校尘封的材料堆里。

我庆幸年前的决定,二十多天,静静地在老年大学阅读、观看了所有的文字档案和影像图片资料。宅家的那些日子,凭着摘录的档案资料和阅读记忆,起草了老年大学建校20周年巡礼报告《夕阳瑰丽映满天》,设计了《砥砺前行书华章》纪念册的篇章栏目。

草长莺飞,杂英满芳甸。四月,一边防疫,一边上班,开启了新的工作方式。先是改写电视专题片文案,然后组织了“我与老年大学”征文和抗疫作品征集活动。

“五一”假期后,老年大学开始搬家,暂时缺失了安静的办公环境,于是,校长让我在家编写纪念册。居家办公,一点不敢怠慢,唯恐辜负了领导的信赖。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长,也不短,尤其是老年教育这个特殊的群体,把20年来的办学历程浓缩到一本册子当中,绝非易事。常常半夜醒来,想到老年大学那些事,辗转难眠,把一些想法和思考及时地记录在在手机备忘录上。有编排的栏目设计,有初拟的标题,有文稿的提纲和内容的只言片语。有时,为了一个词语的推敲,简直是语言的折磨与煎熬,真正尝到了“知识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功夫不负有心人,月底,完成了纪念册初稿,连同设计理念与排版要求送到广告公司。

荷花碧连天,石榴笑开颜。六月,蔚蓝的天空清亮,透明,令人赏心悦目。走进装饰一新的老年大学,到处生机勃勃,别有一番心境。老年大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独立办学的场所。在新的办公室,我开始为纪念册写前言和后记,组织评选“我与老年大学”征文和征集到的抗疫作品。

在忙着纪念册样稿的校对、删除、补充时,校长又委以我教务处工作的重任。秋学期开学前后一个月,最为忙碌,远远地超乎了我的想象。老年大学教务处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事无巨细。春学期没有开学,原来有些报了名的学员,秋学期发生了变化,或退学,或转班,或不退不转要求保留学籍的,再加上新学员报名注册,还要准备开学材料和各班学员花名册,担任十几个班的班主任……那个忙啊,在职时几乎未曾有过。

“我是新来的。”这是我面对学员处理一些事务中说得最多的话。比如,退学退费,需要不断地解释说明,遇到难缠的,还要遭遇埋汰。就有这么一回,没有发票的她要求退费。我说:“学校有规定,一定要凭发票退款。我是新来的,请你理解。”她说:“发票找不到了,你不是有发票存根么?”那么多人在等待办理,况且发票存根已经上交,哪有时间和精力为她费那么多周折?她不听劝解,出言不逊,骂骂咧咧地离去。

开学步入正轨以后,我方才可以集中精力修改纪念册和谋划创刊号报纸的编辑。忙于琐碎事务的那段日子,无暇顾及纪念册,甚为焦虑,着急。纪念册搁在那里时间久远了,修正的思路被阻断隔裂,需要重温唤醒,才能渐入佳境。从最初的154页,到定稿的102页,纪念册数易其稿,删了又删,补了又补,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有时为了一帧照片,需要东问西找,大费周章才能搞定。国庆长假,心无旁骛,三天两头跑广告公司,自己前后校对不下10遍,还请高徒校对了3天。

纪念册定稿后,在长期琢磨的基础上,《金坛老年大学》的4个版面、2万多文字、几十幅照片很快就杀青付梓。

我没有像模像样学过电脑,码字很慢,只能设计简单的表格。因此,写篇东西,画张表格都要费不少功夫。在老年大学这段日子,我做了多少事情,也许别人感觉不到,但自己问心无愧,已经尽心尽责。我不是把老年教育当作职业,而是把它当成事业。只有怀着对事业的崇敬之情,才会以敬畏之心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美。

秋韵正浓,硕果飘香。11月16日,金坛老年大学建校20年庆典大会在学校演播厅隆重举行,区四套班子领导、特邀嘉宾、全体教师和班长及学员代表300多人参加了庆祝会议。与会人员的纪念袋里装着飘着墨香的纪念册和创刊号报纸。人们对纪念册和报纸的赞许就是对我的最好嘉奖。至此,为20年庆典奉献的心血和智慧,其艰辛和劳累只有亲历者自己明白。

在老年大学这一年,遇见了许多好人, 校长的关爱,同仁的帮助,老师的支持,班长的配合,暖暖地永存心间。许些忙碌、艰辛、误解又算得了什么,只要心不累,仍然乐此不彼。老年教育工作不能太急太快,也不能过于较真,需要耐心、温和、宽容。它就像功夫茶,需要安静地慢慢调,慢慢品,不急不徐,心有茶园韵致,才能领略到茶艺之境界。

除了抗疫和老年教育的经历之外,使我难以忘怀的还有自己的专业和追求。退休3年,对教育的钟情丝毫没有改变。这一年,受邀到学校做了4场报告,为教育局做了2次评委,在老年大学听了10节随堂课。这一年,尽管案牍劳形,金坛老乡段玉裁先生的古训“不耕砚田无乐事”依然在耳畔萦绕,在《江苏教育》《中国教师报》发表了几篇新旧之作,特别是《中国教师报》以“特级教师谈教学”专栏刊发了本人5篇语文教学方面的拙见,其中2篇文章被《云南教学研究》转载。《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西部散文选刊》《黄河文艺》《常州老科协》《洮湖》等杂志刊登了自己9篇习作。出版了散文集《幸福的翅膀》,《金坛时报》《洮湖》以专版的形式刊发了老年大学的报道和图片。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圆了我年轻时的梦想。

2020年,是中国人民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你我他不平凡的一年。为国自豪,为己骄傲,让每个梦想绽放多彩的光环,让每个生命迸射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陈文,退休教师,现为常州市金坛区老年大学工作人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九部专著,偶有作品散见于报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