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却秘而不宣?亦是失传已久? 人迎、寸口脉法探秘

导言:

在码这篇文章的时候,脑袋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假的传千里,真的没人理”,号称是80后注明作家韩寒的格言,不知读完此文,各位是不是也这么想。

今天本想接着讲讲上次那篇黄帝内经剩余四分之三的答案的,没看过此文的朋友请看如下链接:

经典“黄帝内经”并不完整,只透露了最多四分之一的人体机密

但是这个答案确实比较烧脑,估计也会编辑的比较痛苦,最近事情也比较多,一直拖着没下笔,而且也有不少朋友留言,其实是知道答案的,这里就先公布一下,答案在一本书里:祝华英道长《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此书讲述的是祝道长在进入道家内丹、胎息功态时内观到人体经络运行的奥秘,并根据祝道长行医几十年经验,结合内经所着的一本经验之书,其中道理笔者深以为然,并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实践中。

非常建议各位都花点时间来读一读此书,笔者非常可惜此书在中医界似乎并没有引起轰动,这大概也足以说明本文开头的部分了吧,笔者能力有限,以后也会把自己的实践和领悟,逐渐融汇在今后的文章中,与大家分享。

也就是在这本书中,对人迎、寸口的古脉法做了了解,其实此脉法在内经中早有描述,配合灵枢的大篇幅针刺讲解,实在应该是针刺之前的必备程序。

以下是人迎脉位置:

以下是常见的寸口脉位置:

笔者以前介绍过如何切脉的,其实就是切的寸口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此文,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在关键索引里查阅此文:

全文 - 10分钟教会你把脉 - 贫号是如何自学脉诊的

笔者不禁惊诧,为何如此简单明了之古脉法没有流传下来,别说人迎脉了,现在很多面诊的中医甚至连寸口脉都不把了,同样的病症有不同的病机,这是必须要依靠比如舌诊、脉诊来辅佐诊断的,笔者甚至认为,上工可以仅凭脉法、刺法,就可初步调定阴阳平衡,小病自去也。

废话少说,下面来介绍下人迎、寸口脉法。

该诊法最早出自《灵枢·终始》:“持其脉口(即寸口脉)人迎(即人迎脉),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寸口: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即腕部拇指侧动脉。

人迎:结喉旁两侧颈动脉搏动处。在脖颈两边前侧。

下图是其中一侧的颈动脉示意图,大家可以现在就自己摸摸看,男士可以先用中指从喉结定关,之后中指(关)、食指(寸)、无名指(尺)并行往脖子后边移动,找到搏动最大位置处就是人迎脉的地方。

人迎就是指喉节两旁颈动脉搏动的部位,称人迎脉,这里也就是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

人迎脉怎样比较好摸呢?笔者经验如下,这样摸比较容易,就是人站在背后往前摸,请看下图:

而寸口,是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这是目前大部分中医和老百姓一直能看到的手腕处,如下图。

其实,足阳明胃经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还有个趺阳脉又称冲阳脉。位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足阳明胃经的冲阳穴附近),也是非常容易摸到的,笔者有时鞋子紧了、运动发热了等,也能偶尔感觉到此处脉搏;还有肾经上的太溪穴,也有个太溪脉(具体的穴位图,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后在关键索引中查询肾经、胃经循行图,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此二脉法,市面上和笔者的应用经验就更不多了,暂且不表,仅供参考:

张仲景先师的三部诊脉法是人迎、寸口、趺阳

而现代中医则多采用寸口诊脉法。

所谓的人迎寸口诊法,是指要摸左右人迎脉+寸口脉,以此相互参照,对比人体阴阳经气的平衡和顺逆,是比较容易摸和判断出来的,比起很多医术里对寸口脉研究的登峰造极,甚至包含寸外寸内、关内关外、尺内尺外各种不同脉象含义,笔者估计正常人大概都会的,而且如此细致的脉法,到底实际临床又如何呢?

再来看看内经里是如何论述人迎脉、寸口脉的比较,到底有什么实际临床意义

《灵枢经·终始》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

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

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

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

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

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笔者认为,人迎脉是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所走,胃为六腑之海,可以联络反应六腑之阳气的盛衰、冲逆,因为开枢阖的传播层次不同,所以导致的偏盛倍数也不同,背后的机理笔者也仍在研究思考之中;而寸口脉是手太阴肺经所走,肺朝百脉,但其实笔者分析太阴肺主要联络着五脏,反应的是五脏精气和一小部分胃气,这个背后的理论可能又要再写一文才能阐述了,这里就不多啰嗦了,有兴趣的可以来公众号“仰望岐黄”探讨,所以人迎主阳气、寸口主阴气,只有阴阳双把,才能全面体会人体阴阳平衡盛衰,只摸寸口脉是差了50%。

根据上面的内经之文,这就是很简单的可以根据人迎脉和寸口脉的互相比较,看谁的脉强盛,以及强盛几倍(也有说是比较脉搏宽度),来判断出疾病主要在人体六经里具体哪一经(如果加上这样的脉法来辅助判断对伤寒论的应用,是不是简单了些?毕竟伤寒是以六经归类的),这样可以针对此经络或者表里经络的经气顺逆、盈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尤其适合刺法,这大概是为什么内经-灵枢花这么大篇幅在讲刺法的原因。

人迎寸口脉法就是根据脉搏强盛的区别来确定具体病变经脉,核心在于辨别指下脉搏力度、宽度、振幅。

盛就是“强”的意思。一盛,二盛、三盛,是指脉搏搏动的力度大于另一种脉力度的倍数。

躁即躁动之义,据此判断病变是手还是足的经脉。

如: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是说人迎脉比寸口脉强大一倍,说明毛病主要在足少阳胆经;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是说不仅大一倍,还有躁动感,说明毛病主要在手少阳三焦经,这里的躁,笔者还在揣摩实践,尚未体会过这个躁动是啥感觉,欢迎有经验的朋友来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留言交流。

反过来,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是说脉口比人迎脉大一倍,说明毛病在足厥阴肝经上;一盛而躁,在手心主,是说不仅大一倍,寸口脉还有躁动感,说明问题在手厥阴心包经上。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人迎和寸口的比较是左边人迎比较左边寸口右边人迎比较右边寸口,不要左右互比,因为人体的同名经络是左右各有一条,左边的归左边的,右边归右边的,尽管会通过任督、奇经八脉等有所汇聚,但脉法比较时,左右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传动的强度也是左右有别的。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有偏瘫中风存在的原因,在于身体一侧的阴阳经络机能失衡偏废,所以另外一侧机能尚存还可以用。

至于后世王叔和认为左手寸部为人迎,右手寸部为气口,笔者以自身浅薄的经验和学识,认为完全没有道理,在此不再分析。

笔者查阅资料时,也有人说寸口不会大于人迎三倍的,因为颈动脉的搏动力度远大于手腕这里的动脉,之前笔者也觉得有疑问,但实际上,随着摸得多了,人迎脉的确是可以和寸口脉差不多的搏动力度的,的确摸到过,这就是比较平衡的时候;

至于寸口脉强于人迎脉的,网上也有实际临床的医生反馈的确摸到过,这个就有待于您的亲自实践和临床体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上的认为、感觉,是不全面的,尤其是广大临床中医,若能看到此文,今后可以在摸寸口脉的时候一起摸摸人迎脉,也许样本大了、自然就有数据说明了,说不定可以进一步提高医技和疾病判断准确率呢。

至于人迎寸口脉把过之后,出现了一些阴阳不平衡的现象和各种复杂的症状,有时想破头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可能双脉一把就了熟于心了,具体的病情案例以及如何利用针刺、汤药、按摩来综合调治,涉及的篇幅太长,深度广度很大,笔者也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后面有机会在持续发表在笔者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里,欢迎关注交流!这也许是提高中医临床的一大秘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