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淮 漆居斋每日读书《拴马桩》贾平凹

漆居齋每日读书

文/吴川淮

《拴马桩》贾平凹,原载2003第5期《收获》“西部地理“专栏。

我在陕西省艺术馆的时候,确实注意过那么一堆栓马桩,它们被风晒雨淋,完全是一堆灵物。1984年我在铜川市城区文化馆开始编故事,到了西安省城,在西七路省艺术馆就看见了那堆神奇的栓马桩,它们在告诉历史,也在映現着那民间独特的审美……

栓马桩出了名,九十年代,民间与官方都在关中不同的地域搜寻着,还有陕北民间炕上的小石狮子。我曾在渭南澄城县,看见过排列如兵马俑一般的栓马桩。小时候在同学的家里,就能看见。我不知道当年土改是怎样进行的,但当时的人们可能绝对没有注意到栓马桩应该怎样分,也就放在谁家门前就是谁家的。

栓马桩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代,清末民初就多的很。最日常的东西最具有生活性,栓马桩带着多少代人的记忆,都消失了,就剩下了栓马桩。它们的实际意义也已经消失,留下的就是历史茫茫痕迹中的影子。栓马桩就是历史的影子。

贾平凹写得好:

……我现居住的西安美术学院里更是上万件的石雕摆得到处都是,除了石鼓、石柱础、石狮、石羊、石马、石门梁、石门墩、石滚、石槽外,最多的还是拴马石桩。这些拴马石桩有半人高的,有一人半高的,有双手可以合围的,有四只手也围不住的,都是四棱,青石,手抚摸久了就起腻发黑生亮。而拴缰绳的顶部一律雕有人或动物的形象,动物多为狮为猴,人物则千奇百怪或嬉或怒或嗔或憨,生动传神。我每天早晨起来,固定的功课就是去这些石雕前静然默思,我觉得,这些千百年来的老石头一定是有了灵性的,它们曾经为过去的人所用,为过去的人平安和吉祥。在建造时有其仪式,在建造过程中又于开关、就位上有其讲究,甚至设置了咒语,那么,它们必然会对我的身心有益。

以前,到了比较富裕的家里,看见的就是几件电器。如今,到了有修养的和装着有修养的人的家里,都有可以称之为文物或者是新造的栓马桩。栓马桩与秦俑一样,成为了三秦大地一个历史标记。

打油叹曰:

何时何地栓马桩,

一马可栓气昂昂。

三秦大地故物在,

仿佛看见秦始皇。

吴川淮

吴川淮,1963年生于陕西铜川,祖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家渡。现为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第六届新闻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报》活动策划部主任,陕西秦汉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作研究班学员,陕西书协理事,长安书学院副院长。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