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璧/偶得瓦当

黄堡文化研究 第492期

偶得瓦当

 李国璧


这瓦当是清光绪年间的,算不上文物。但,这种光绪年间的房子在铜川也越来越少了,房子少了瓦当自然会更少。因为瓦当做为土木结构的房子的构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的更新,房子存在瓦当已不一定存在,瓦当在房子却不一定还存在。

我得到的这个瓦当,房子早已坍塌,只是墙角瓦砾堆里最为完整的一个,或是一种缘份,让我轻易的得到。

今年初秋,在耀洲区开会,因记错了时间早去了两个小时。闲着无事,先去了西街西仓巷十一号,这里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和妻子林薇因住过的地方,现为二人纪念馆。从巷口进去,这是条民俗建筑一条巷,有好几幢古建筑,顺巷七拐八拐才找到该处。这个院落很有特点,既有前后院,又有左右院,不仅感觉只有一层,但却是隐逸着两层的楼房,应该是个“之”字型的结构。从大门进去有一小院不大,却有照壁、小亭、景石假山、树木花草,巧妙中蕴藏着一种匠心独具,左边便进入客厅,有左右箱房。后院左边另有一院园门过洞,客厅上方为二楼住房。整体古村典雅,青砖铺院,门前拴马柱、上马石精致美观,影壁、空墙、门眉均有祥图砖雕,木质的雕花门罩、横额、窗棱精雕细刻,极具装饰效果。飞檐挑角也是细如发丝,蜿蜒曲折,朴实中显露着工艺之美,可以说这座院落的建筑风格,洋溢着铜川耀洲,甚至是关中平原传统民居的韵味。1934年夏,建筑大师梁思成与林薇因考察药王山佛像、石刻,曾居住于这座古朴幽雅的宅院里,畄下一段美好的历史记忆。

按照路标指示,我们又去了胜利巷六十七号李家民居。瓦当就是在这里得到的。临街而建的房屋是清朝光绪年间的,据现在的主人说:祖上弟兄四个,带上祖屋共有五个院子,均临街并排而建,都有过洞过门相连,现在就畄存一个院子,应该是前后三进院的模式,古建筑的房屋己被现代的建筑所包围。院中的几间房子是古墙、古门、古窗,由于失修严重,确是现代的屋顶,不伦不类,实在可惜,也是基于这种缘顾我才得到了一个瓦当。

这瓦当是在同主人聊着房屋的历史以及家族的情况时,在后院堆放的古屋拆下来的一堆砖瓦里发现的,当时并没有太在意,走到一间快要坍塌的房间时,看到一个不大的瓷罐,估计是五六十年代的东西,因平时喜爱收集,便给主人说能否出售给我,当时就成交了。我说把后院堆放的瓦当带上,主人答应了。我又说送一块青砖,主人也答应了,在说价格时,主人说看着给,我说总共20元,主人没还价,也答应了。成交后,我说把你那瓦托子送给一块怎样?主人也答应了。和我同去的同事说你真敢给价,我说想给200元的可主人没有搞价,也没有还价,只当我沾了个便宜,他也腾了个地方。

瓦当,据说我国西周时期就有了,它是古建筑上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一般为陶制的,其实用价值是便于屋顶流水,起着保护檐头延长建筑的寿命的作用。也是中国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适应土木结构房屋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图案,或文字的美妙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所以,被历代爱好者所收藏,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大小、型状、花纹都呈现着时代的气息。

我得到的这个瓦当,体型完整,半圆的桶子,“心型”的当面,图案为一朵牡丹,花瓣卷起,花蕊点点,花叶两片,花枝一段,都浓缩在不大的当面上,端庄清丽,栩栩如生。

前几日我的一个同学见之,爱不惜手,几次讨要,我都婉言谢绝。他说,用一幅名人字画并加请吃闲酒一吨以予兑换,我笑而未应。

2018年9月29日于蛇山

来源:美篇“李国璧”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