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门S275+B231 《牛年》特种邮票
中国澳门邮政将于2021年1月5日发行《牛年》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小本票1本。详情如下:
邮票名称:牛年
邮票编号:邮票:S275
小型张:B231
发行日期:05/01/2021
尺 寸:邮票:30×40毫米
小型张:138×90毫米(邮票尺寸30×40毫米)
小本票:125×125毫米(邮票尺寸30×40毫米)
每版枚数:16枚(4套邮票)
纸 质:防偽纖維紙
齿孔度数:邮票:13.25×14(附有橢圓形齒孔)
小型张:13.25×14(附有橢圓形齒孔)
小本票:13.25×14(附有橢圓形齒孔)
印刷方式:邮票:柯式平版加縮微印刷
小型张:柯式平版加縮微印刷
小本票:柯式平版加縮微印刷
设 计 师:李德勝
承 印:荷蘭 Joh. Enschedé Security Print
邮票:
小型张:
单枚票:一套四枚邮票面值澳门币2.50、4.00、4.50、6.00
小型张:一枚邮票面值澳门币14.00
牛 年
玉鼠甫去,金牛方來。新春伊始,“牛”自然成了“年”的題中之義。
早在原始時代,在古帝王創業、建業的古老傳說中,我們的先人便與牛發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伏羲氏首先“舍飼”牛隻,並以為祭祀天地神靈的“犧牲”、“太牢”,以致其名也添上“牛”的偏旁,稱為“伏犧氏”。炎帝、蚩尤分別發明“牛耕”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引領蒙昩社會走向人類文明的“黎明期”,故世傳二人皆“牛首人身”,竟成為一種萬眾崇拜的圖騰像。牛在我們祖先眼中神聖、莊嚴的意味,由此可感而知。
考古發現,至少在五千年前,牛已馴化為家畜,到了殷商時期,牛則作為一種動力資源開發出來,用於挽犁拉車,不斷地擴大了耕地面積,並讓深耕細作成為可能。漢代學者應劭在《風俗通義》一書中寫道:“牛乃耕農之本,百姓所仰,為用最大,國家之為強弱也。”誠如斯語,小而言之,牛是家族的主要勞動力,關乎一家、一族生活和生存狀況的好壞興衰;大而言之,牛是社會的重要生產力,牛耕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水平,實現了人類發展史上的一
次飛躍。
唯其如此,“牛”成為中華文化中的一個常用詞,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維和思維方式。比如以“牛”字為偏旁的漢字:特(公牛)、牝(雌牛)、物(雜色牛)、犧(祭祀用的純色牛)、犁(以牛為動力的翻耕土地的工具)、犒(以牛酒宴餉將士)、牧(放飼牛隻)等等;又如“牛”字在使用中派生出來的引申義:“牛性”(喻倔強)、“牛勁”(喻大力)、“牛毛”(喻繁多)、“牛氣”(喻氣派大)、“牛市”(喻股市漲勢強勁)等等,在在顯示着語言思維邏輯的縝密強大和想象的豐富多彩。
“丑牛”的美名,與其“反芻”的生理習慣有關。丑時(凌晨1時至3時),當人們還在睡夢裡,牛已在靜靜地倒嚼中,為新的一天的耕耘蓄足了動能。正是如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牛始終是人的好幫手、好伙伴,而牛的脾氣秉性連同牠對人的貢獻,也漸漸人格化,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徵。牛,平靜溫順,安然自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幹起活兒來,埋頭奮力,任勞任怨,終年辛勤不輟。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從牛的天然賦性裡,提煉出一種無私奉獻精神,一種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大境界、大氣象,鼓舞着千千萬萬人。
值此新春到來之際,澳門郵電特別發行牛年郵票一套,作為節日吉祥物祝福大家,並願“牛的精神”融入社會,深入人心,在未來的日子裡發揚光大。
小本票:(包括兩套共八枚郵票)
小版张:(4套邮票)
首日封:
極限明信片:
連郵票、小型張資料單張:
郵電局與中國集郵總公司聯合發行『牛年』生肖紀念封:
首日纪念邮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