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编教科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建议

  一、统编教科书关于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安排

  语文基础知识,在统编教科书里是单独作为一个系列,通过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从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安排认识“形近字”开始,一直安排到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认识“引用”并了解其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与人教版教科书相比,统编教科书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学习的内容增多了,比如增加了:反复、顶针、设问、转述、引用和分号、顿号等的认识学习;(2)学习了解的期间延长了。人教版到五年级就不再学习了解,统编教科书则延至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3)明确指出学习水平是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在实践中运用。

  如二上《我要的是葫芦》反问句、陈述句的认识;

  二下《寓言二则》状语的认识;

  二下园地七的比喻句进一步的学习;

  三上园地三三个修改符号的学习;

  六下园地五“引用”的认识学习等等。

  二、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建议

  (一)安排在课文后的基础知识学习,一般应该安排在阅读教学后单独教学,不宜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处理。因为,在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中处理会造成教学流程断续,教与学的思路的断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

  (二)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效果,宜采用比较的策略进行教学。通过比较,让学生说说异同,从而感悟表达效果。

  例如,二上《妈妈睡了》的课后学习安排:

  可先用“眼睛”与“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头发”与“乌黑的头发”“波浪似的头发”比较,让学生知道,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前,用“的”加上词语,使表达得具体形象。然后,才让学生说“(   )的眼睛”“(  )的头发”。

  又如,二下园地七的比喻句的学习:

  可以用句子“那棵大枫树又高又大。”“大象有一对大耳朵,耷拉着。”和“绿油油的小柏树笔直地站在那里。”分别与三个比喻句比较异同,说说从“异”中了解到什么,从而感悟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三)有的课后基础知识学习,适宜分别代入原文,比较感悟。

  例如,二上《我要的是葫芦》反问句、陈述句的认识:

  就可以把这两组句子,分别代入原文原来的位置,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感悟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又如,二下《寓言二则》状语的认识:

  同样是代入原文原来的位置,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一组中两个句子意思上的异同,从而感悟状语的表达效果。

  (四)如果是新知,要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准确讲清知识点的定义内涵。注意一些相似相近的知识的区别,例如:比喻和比照,排比和反复。

  (五)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以及统编教科书具体的要求,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评价的目标水平标准定位在认识、了解、知道,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和作用,并在实践中运用。例如,三下第八单元的“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转换叙述人称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在这个单元“复述故事”中运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枣核》这几篇课文都是以对话为主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复述时就可以运用“转述”。并在这过程中,体会“引用话语”和“转述”在表情达意上的各自优点和不足。

  又如,三下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通过题目的泡泡,就知道是落实课标修改自己习作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所谓的修改病句,我们应该把“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指导习作的其中一项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次的习作教学中,并把它作为评价的项目之一,在习作评价中占一定的权重。

  (六)不要搞机械的操练,以及相关概念的测试考查,要引导在学阅读和学表达的过程中运用。2011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并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例如,反问句改陈述句,说说什么比作什么,等等,这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毫无相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