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70后的岁月印记

我的老家

  北大街21弄的小卖部

(摄于2014年)

浙江省宁海县

参观了国博《伟大的变革》展览,看到祖国40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聆听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报告,在社会各界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的高潮中,回忆我与我的家庭这40年的变迁,感慨社会进步的滚滚洪流,用自己的方式庆祝改革开放。

地理坐标:浙江省宁海县

人物:五口之家,父亲40后,母亲50后,生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在1977年出生,就是我。

老家的阳台(摄于2014年)

(一)年代:1978-1988年

这是我的童年时期,记忆十分匮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记忆只有粮票、布票的点滴往事,那时候街上几乎没有饭店,家里没有零食,三顿饭都在家里吃,让全家人尽快吃上饭、能吃饱饭是妈妈最重要的任务。家里有三个半大小孩,正在长身体,爸妈从来不在吃的上面节省,可以说我们家最大的开支都在食物上,恩格尔系数很高。宁海既有新鲜的海货也有山珍,有菜市场的行贩,也有农民、渔民自己拿来卖的一手货,我放学回家看到路边在卖新鲜的鱼,会告诉妈妈去买。没有便利的煤气灶,做饭通常需要两个人,妈妈负责洗菜、切菜、炒菜,我负责烧火,从小耳濡目染妈妈的高效工作,让我对统筹法、项目管理有了最初的概念。

我的父母都要工作,我从4岁开始上幼儿园,妈妈说我的幼儿园托费要花掉她半个月的工资。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覆盖到城乡,我的同学中一半以上都是独生子女,相比他们,我们家不算宽裕,但是父母积极对待生活的心态以及对无条件支持我们读书学习的开销,从来没有让我觉得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

票证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用过粮票,爸爸妈妈要出差的话,就要到处找人换全国粮票;吃饭除了给钱还要给粮票,我上学路上会经过北湖饭店,可以买到早点,早上来不及做饭的时候妈妈会给我2两粮票去买个麦糕(类似北方的馒头)。记得我们家每年只有2斤的白糖额度,要靠在供销社工作的小叔接济我们。

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去裁缝店做的,布是要凭票买的,妈妈攒了一些布料,亲友之间也会互赠一些布料,吃过晚饭有空的时候会选一块合适的布料到裁缝店做成衣服或者裤子,好的裁缝不仅做工好,还会尽可能帮你省下哪怕1寸的布料。我是女孩,倒是没有穿过哥哥们的旧衣服,但是小时候每季永远只有两身衣服合身,保证我有衣服能换着穿。

蜂窝煤也是要凭票买的,冬天里生蜂窝煤是一件技术活,一般是大哥负责,生好了就可以用几个小时,先煮饭再烧开水,偶尔会烤菜(一种咸菜)炖土豆,最麻烦的是炒菜要烧柴,柴也是要买的,不知道要不要凭票买,木柴、锯末都可以用来烧火,火候控制是个技术活儿,只记得火大了撤柴,火小了加茶,冬天守着炉膛倒是暖和,夏天可受罪。宁海人教育孩子有句土话叫“吃柴”,柴就是柴火的柴,意思是要挨打了,可以想象抄起一根木头追着孩子打的画面,语言来自生活,想起来还真形象。后来好多同学家里都换了液化石油气罐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家才换的。

生活设施

家里没有自来水,妈妈要去井边洗衣服,被单等大件要去南门外大溪边洗。每天去附近的水井挑水,井台边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交场所,张家长李家短,劳动的间隙也是放松。骑车去南门外洗衣服对小孩子来说相当于去公园了,溪流很宽却不深,可以玩水玩石头。

家里没有卫生间,早上过马路去倒痰盂是我的工作,也是我最讨厌和害怕的工作,那时候北大街的车虽然不多,但是没有红绿灯,对于还在上小学的我来说,过马路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另外,捧着痰盂的我更怕遇到打招呼的人,总是让我抬不起头来。

冬天洗澡也很麻烦,南方没有暖气,要用一大块塑料布围成一个单人帐篷的样子,在里面用盆接着,用勺子浇着洗。后来爸爸和邻居们协商,一起接通了自来水,还挖了一个化粪池,利用楼梯下的空间改造出一个浴室,总算方便多了。

下海与个体户

慢慢地气象路越来越繁华,路边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经常听爸爸妈妈说起下海这个词。

街上有了夜市,以卖东西为主,那时候的夜市基本没有小吃,都是在家里吃的。勤劳的浙江人从来不舍得时间被荒废,很多人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去摆摊。那时候没有城管,路灯下用一辆三轮车就能改造成一个流动的摊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大部分是从台州的路桥、义乌批发回来的,那时候城际交通不算便利,100-200公里的距离,坐长途车去进货,单程就要花掉半天到一天的时间,人背肩扛地把商品带回来,因为小商品最方便运输,也就最受欢迎,而小孩总是能在夜市上发现新奇的玩意儿。和妈妈一起逛夜市成了夏日傍晚最主要的休闲方式。这些最早的个体户,也成为了我们身边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第一次在饭桌上听说万元户,觉得人家真得很有钱。

北湖市场布料摊(摄于2014年)

小舅和小舅妈承包了梅林镇的供销社,暑假的时候去小舅的供销社玩是我最高兴的事,可以肆无忌惮地把玩各种各样的小商品,看到喜欢的物件儿,舅舅就会大方地说拿去玩吧。

我的小学同学中有家里开办工厂的,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一批民营企业家,明显感觉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里有一抽屉的磁带,经常借给同学,班里表演节目的时候,会跳霹雳舞、太空舞,大开眼界。

(二)年代:1988-1998年

这是从计划经济、紧缺经济到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的10年,宁海的大街小巷充斥着个体精品店、服装店、超市,小商品、农贸商品、日用品都有了专门的市场,也建起了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越来越多,甚至全国连锁的餐饮品牌也开到了宁海。

1、电视、洗衣机、冰箱三大件陆续走进我们家。

播84版《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我是在邻居家看的,女排夺冠的转播也是在人家家里看的,还好是小孩子,拿着板凳坐在前面蹭电视,人家也不会说什么,印象中一屋子至少有20多人围在一起看电视。后来听妈妈说我们家也要买电视了,超兴奋。我们家第一台电视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但是学习越来越紧张了,除了每天18:30-19:00可以看半小时动画片外,其他时间不许我看电视,我只能做完作业偷偷在门外听着,91版《雪山飞狐》等好多连续剧都是听来的。

买了洗衣机,妈妈再也不用去南门外大溪洗衣服了,就是双缸洗衣机用起来实在不方便,每次洗衣服旁边还有一个人在旁边忙活。

冰箱买得最晚,有了冰箱夏天就可以自制绿豆冰棍了。

2、阿木林书店

89年,18岁的大哥在水角凌巷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阿木林书店。水角凌是宁海旧城的中心,虽然巷子只有2、3米宽,却是一条穿城而过四通八达的捷径。周围住家很多,大哥买了很多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和琼瑶席绢亦舒的言情小说对外出租。租一本书一天只要一角钱,没有图书馆系统,纯靠嫂子和老妈人工借阅,一天能收入10多元的样子,大哥是我们家第一个尝试创业的人,小本买卖做了十余年。有了这个书店,我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寒暑假生活十分充实,唯一遗憾是没有在最好的岁月里多看经典的文学作品,消遣文学看多了,好比零食吃多了吃不下正餐了。

3、苹果II电脑与掌上机

有一年暑假,二哥把宁海中学一台苹果II电脑搬回了家,当然是经过学校老师允许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电脑,看看二哥用BASIC语言编程实现简单的电脑游戏,完全不能想象未来电脑会成为每个人工作生活中都很重要的生产工具。

92年上半年,二哥回厦门参加高考,我和外婆同行,坐了2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到达厦门。下了火车觉得地还在晃,我还以为厦门就是这样的,因为厦门是海岛,这里的人们早就习惯了这种摇晃,后来才知道是坐火车坐的。恰逢掌上游戏机风靡,大伯家有一个掌上机,我无法自拔地陷了进去,几乎天天都在玩俄罗斯方块。

95年秋天,我考上了大学,大哥结婚了单立门户,二哥三年前就离开家去上大学了,爸妈把我们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卖掉了,搬到了人民路的单元房。这是爸爸单位集资建的宿舍楼,各个单位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住房改革,也正式拉开了商品房的进程。宁海的城区扩大了不止一倍,有了开发区和新的汽车站。97年,大侄子出生了。

95年5月1日开始实施双休日,之前是每周单休或单双休轮换。以前即使单休,也有大把的时间没法打发,现在虽然双休了,但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95年大学开始实施双轨制,不再包分配,也不再限制必须回原籍就业。学费提高到每学期800元,原来应该只有100-200元吧。95年9月,我带着2000元独自来到北京,成为了北邮800名新生中的一员。学校食堂吃饭很便宜,一个素菜只要1元,主食0.3元,我一顿饭最少可以只花1.3元,爸爸妈妈以为我一个人在外面吃的不好,让我每天要花掉10元,在食堂还真花不出去,那时候我一个月的伙食费130元。

(三)年代:1998-2008年

99年,大学毕业,工作、谈恋爱结婚、读研、怀孕生娃,十年完成了人生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工作以后,除了过年平时也没时间回家,受不了南方冬天的湿冷,宁海慢慢变成了爸爸妈妈口中的样子。07年,我的女儿出生了,下半年二侄子也出生了,父母南征北战帮儿女带孩子。还好父母在哪儿,家就在哪儿,2006-2013年,父母每年至少在北京住半年,而我忙着养育下一代也顾不上想家。

这十年的记忆都在北京了,生活上的变化有:

1、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四环的修建,到五环、六环甚至七环,北京就像煎饼果子一样变得越来越大,到处都是工地,各种世界级的建筑装点着这个城市,直到2008年奥运会上拿出最好的面貌呈现给世人。

2、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我们在房价5000元的时点上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公积金贷款贷了40万,当时觉得一辈子都带上了枷锁,能在退休前还清贷款就不错了。房贷到今天还在还,但是月供已经没有压力了。

3、2006年9月,我们买了第一辆私家车,平时工作生活圈子不超过5公里,节假日租车就完全可以满足出行,考虑到我怀孕了,有了孩子还是有一辆车比较方便。2011年北京推出了小汽车限购,我们从限购那一刻开始,就登记了第二辆车购买意向,到今天也没有摇中,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600万辆,中签率下降到千分之一。2013年1月,北京出台了按尾号限行的政策,这是后话。

(四)年代:2008-2018年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商业业态都被互联网改变。我回宁海的次数越来越少,10年间也就回了3-4次,好在能从同学亲人的朋友圈里看到宁海现在的样子,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是今天宁海面貌的建设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徐霞客游记的起点——宁海,正在积极打造全国旅游城市,已经有了前童古镇、桑洲油菜花、许家山、雁苍山、野鹤湫等著名或非著名的景点,宁海的正月十四馏、岔路麦饼等民俗与传统小吃也闯出了品牌,每年519徐霞客开游节变成了整个旅游行业的节日,高品格的民宿、登山步道、马拉松比赛,宁海吸引着八方的来客。开发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就是北京CBD的模样,得力文具等众多宁海民营企业品牌走向了世界。

1、我们的孩子们渐渐长大,进入了繁重的学业阶段,大侄子今年即将考研,我的女儿正在准备堪比高考的小升初考试,完全没有我小时候轻松的感觉,30年过去,社会在进步,学业的竞争依旧激烈。

2、爸妈过上了我们向往的退休生活,冬天在海南岛当候鸟,夏天在四明山避暑,春秋之际到北京、宁波、厦门小住,享受天伦之乐。学会了互联网,拿起手机,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两人都是爱交朋友的性格,到哪里都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玩摄影、一起游山玩水。

3、生活方式上,回家做饭不是唯一的选择,下馆子或者叫外卖成了重要的补充。出入有汽车,出门有高铁飞机,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是时间不能自主安排,学校不放假、公司走不开,不能说走就走的烦恼。

北大街21弄的井台(摄于2014年)

四十年

40年一晃而过,我也过了不惑的年纪,好在老人健康、女儿聪明活泼,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40年过得好快,伴随着社会进步的滚滚洪流,仔细回忆40年的记忆应该不止这些,只选取了与改革与经济社会相关的方面,记忆中最深刻的点滴,都是与家人、家乡有关的,家成了最魂牵梦萦的关键词,回望来路,珍惜今天,携手家人过好未来的每一天。

喜欢我,就转发朋友圈吧

编辑丨葱丛

文字丨童妈随笔

2018年12月于北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