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藩之乱前期,吴三桂是占据优势的,为何康熙最终能上演绝杀

康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帝,他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痛击沙俄,亲征准噶尔,做出了一系列惊人的功绩。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说一下康熙平定三藩。

三藩的由来

三藩是指驻扎在南方的三大诸侯,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这三大军阀。他们本是明朝的大将,后来因为明朝腐败而都投降了清朝。在大清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们三个都立下了盖世功勋,因此大清帝国封他们三人为王,让他们分别驻扎在云贵、福建和广东这些地区。

本来应该是有四个藩王的,但是定南王孔有德在和李定国交手的时候身亡了,而孔有德只有一个女儿不能继承王位,只能让他的女婿孙延龄当了广西将军。

后来,当天下逐渐安定以后,大清帝国就想着要拿掉这些藩王手中的权力了。生怕他们哪天凭借自己手中的势力再度反叛,于是才会有了后来的三藩之乱。

康熙撤藩

康熙除掉鳌拜以后,就想着要对南方的这三大诸侯下手了,因为康熙觉得,只有拿下了他们,自己才能完全掌控天下,成为一个集权的皇帝。

而自从这三位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驻扎后,就将那里变成了自己的专属地,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将当地的军政财大权都牢牢掌握在手中。而朝廷派过去的官员完全无法管理当地,因此除掉他们就是康熙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正当康熙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机会就来了,那就是平南王尚可喜要辞官还乡了。

引起暴乱

当时的尚可喜感觉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了,于是就向康熙上折子请求让自己回老家休养,并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康熙同意他回老家休养,却不同意让尚之信继承王位。于是,吴三桂和耿精忠看到了康熙想要拿下他们这些军阀,就都上折子请求撤藩,看看康熙反应如何。

康熙看到他们都上折子请求撤藩就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但是当时,内阁成员,议政会议,王公贵族,领侍卫内大臣这些官员全都反对,觉得吴三桂会以此为借口造反。但是康熙认为,吴三桂谋逆是早晚的事情,与其这样,不如先发制

人。当时得到了以纳兰明珠为首的六部尚书支持后,康熙就下令拿掉了三藩手中的权力。

而吴三桂得知了此事后,就越想越生气,他认为为了帮助大清夺取江山连面子都不要了,现在大清居然这样对待自己,还不如反了。反正早晚都是死,不如赌一把,说不定还不死呢?

于是,吴三桂就决定带兵造反,派人对四川和湖南等地发动了进攻,并占据了这两块土地。与此同时,耿精忠也决定造反,对江西发动了进攻,而尚之信也挟持自己的父亲尚可喜造反。于是,三藩之乱爆发了。参与这次叛乱的还有驻扎在西北的提督王辅臣,广西将军孙延龄,还有台湾的郑经,京城的杨起隆和西北的察哈尔王等人。这下三藩之乱席卷了华夏大半土地,吴三桂更是差点要过江了。

失败原因

那吴三桂为何最后会失败呢?那我们就来综合分析一下吧。

首先,吴三桂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就开始犹豫了,怕自己的兵过江难以对付八旗铁骑,于是就想着和康熙划江而治等待时机。而正因为吴三桂的犹豫,给了康熙喘气的机会,康熙就在此时先解决了杨起隆和西北的察哈尔王,然后调集了北方兵马尽快南下。这下,吴三桂就开始处于劣势了。

其次,吴三桂在心理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康熙得知了吴三桂作乱后,就下令诛杀了吴三桂留在京城的儿子吴应熊和其孙吴世林。大家都知道老来丧子这个打击有多大吧?而康熙杀了吴应熊父子后,吴三桂就整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于是身体状况下滑的很快。在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称帝半年后就去世了,而他的小孙子吴世璠就是个小孩,根本管不了什么事。于是,吴三桂的军团就成了一团散沙,最后被大清轻易收服。

再者就是吴三桂本来之前就是个叛臣,现在又来反抗大清,就被百姓看作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因此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吴三桂没有群众基础,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会让吴三桂逐渐处于劣势,让康熙最终绝杀。

结语

三藩之乱是康熙掌权以来面临的第一大难题,经过了此事后,大清帝国才能完全掌控天下,实现了大一统。但是也因为平反而动用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调集北疆兵马南下而导致后方空虚,所以才会让沙俄和准噶尔对大清虎视眈眈,成为大清接下来要解决的对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