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会告诉你,历史上的曹丕,其实是一个始乱终弃的大渣男

南方有二乔,北方甄宓俏。说起三国时期的美女,甄宓这个人必定是绕不开的。作为一个在史书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甄宓的一生也堪称传奇。

甄宓出身于河北豪强望族甄氏,家世背景不错,算得上是大家闺秀。建安年间,甄宓被袁绍聘进家门,嫁给袁家二公子袁熙为妻。当时的河北袁绍,乃是坐拥四州之地的大军阀,头上更是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声。甄宓当上袁家的媳妇,倒也算得上门当户对。
后来曹操剿灭袁家,攻进邺城,甄宓为曹操儿子曹丕所获。曹丕贪念甄宓美色,将其娶进家门。就这样,甄宓又成了曹家的媳妇。甄宓嫁给曹丕后,擅宠数年,为曹丕生下一子一女。甄宓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不仅曹丕对其宠爱有加,曹家上下也对这个儿媳颇为满意。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曹丕身边逐渐有了新欢,甄宓逐渐失宠。因备受冷落。甄宓不时会说出一些哀怨之语,最终激怒曹丕,被其赐死。享年三十八岁,所谓红颜薄命,不过如此。
《三国志》: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值得一提的是。据《汉晋春秋》等野史传闻,当初是郭女王进谮于曹丕导致甄氏被赐死,而曹丕赐死甄宓之后,自知有愧,便让甄宓'被发遮面、以糠塞口'下葬,以此来让甄宓在黄泉路上无脸见人,有口难言。而后来甄宓之子,魏明帝曹叡得知其母冤屈,将愤恨发泄自当年和自己母亲争宠的郭女王身上,不仅将其逼死,还要郭女王在下葬时也像甄宓一样,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
这种后宫争斗,为母复仇的情节,自然是颇受广大吃瓜群众的喜爱。是故,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都将其引用。但事实上,甄宓和郭女王,是否真的死得如此悲惨,还有待考证。因为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里面,并没有对她们的死状做出如此详细的描述。单凭《汉晋春秋》这类野史的说法,站不住脚的。
至于郭女王之死,所谓其害死甄宓,随后遭到甄宓之子曹叡报复这样的说法,同样不靠谱。首先按《三国志》记载,郭女王乃是正经驾崩,并未像甄宓一样,是被“赐死卒之”。
《三国志》:“青龙三年春,后崩于许昌,以终制营陵,三月庚寅,葬首阳陵西。”
所以,至少正史里面没有言明,是曹叡逼死的郭女王。
其次逻辑上也说不通。要知道,甄宓去世后,曹叡被过继到郭女王名下,由郭女王抚养。而郭女王贵为皇后,给予了曹叡嫡子身份的加成,这才帮助曹叡登上了皇位。如果甄宓是郭女王所害,她又何必去招惹曹叡,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此外,郭女王去世之时,曹叡已经登基九年了,他若是有心报复,为何要等这么久。而且郭女王死后,依然受宗亲之礼,以皇后之礼葬之。另外,郭女王的家族在其死后,依然得到了曹叡厚待。如果真的是郭女王害了甄宓,亦或是曹叡报复郭女王,怕都不会让郭女王的家族活得那么滋润。
总而言之,郭女王毕竟是曹叡嫡母,毕竟对曹叡有养育之恩,在注重孝行的古代,曹叡还不至于那么不孝。《汉晋春秋》搬出这等阴谋论,无非就是想贬低曹魏,毕竟在《汉晋春秋》里面,刘备的蜀汉才是正统,曹魏则是篡逆。
事实上,关于甄宓之死,无论郭女王是否说过坏话,主要责任都应该在曹丕身上,毕竟甄宓是他赐死的。
至于他赐死甄宓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许多男人的通病——喜新厌旧。当初曹丕看上甄宓,除了看中她的优良出身以外,更多的无非就是她的美貌。《资治通鉴》记载,曹丕见到甄宓,“美而悦之”。
太祖之入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叡。
除了这个理由,我实在想不通,堂堂曹家公子,为何要娶一个寡妇为妻。换句话讲,曹丕喜欢是馋她的身子,而不是因为爱情。等到多年后,甄宓生了孩子,身材走样,年老色衰,曹丕便移情别恋,另寻新欢。色衰失宠的甄宓心生不满,哀怨自怜,惹到了曹丕,进而被赐死。旧不如新,旧人相看生厌的时候,说什么都是让人不爽的,掌握生杀大权的男人心中离弃之,旧人如何能有生途?
所以,说到底,就是因为曹丕这个人太渣了。
当然了,也有许多人在位曹丕鸣不平,为其赐死甄宓找了诸多理由。比如说曹叡不是曹丕的儿子,而是甄宓与前夫袁熙所生。按史书所载,曹操攻破邺城是在建安九年,曹叡也生于建安九年,从年岁上来说,确实有可能。
但是这里其实有个漏洞,曹操破邺城是在建安九年八月,如果曹叡是建安九年所生,那么甄宓怀孕少说也得五六个月。如果这种情况下,曹丕还要娶她,那无疑是真爱了。事实上,曹叡应该是出生于建安十年,因为他在建安二十五年被立为武德侯是15岁,以此倒推下来,应该是建安十年差不多。
《三国志·明帝纪》:年十五,封武德侯。
当然,还有说法称,甄氏和曹植有暧昧,曹丕小心眼。
魏黄初三年。曹植从邺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一篇文章《洛神赋》,对伏羲之女洛神极尽赞美,其中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有说法称,曹植文中的洛神,指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嫂嫂甄宓,由此遭到了曹丕的误会。
唐代李善更是认为,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此篇。
不得不说,这个脑洞是真的大,但同时也是真的不讲理。《洛神赋》序云: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说的很明白,他学的是宋玉写《高唐》《神女》那样,用男女情爱譬喻君臣大义。这里的宓妃就是神话传说里的那个洛神,该文的第一读者就是他哥哥。就算是曹植真的喜欢甄宓,也不会傻到写出来啊,真当曹丕不会写文章?况且曹植乃是有妇之夫,甄宓是有夫之妇,他们俩敢这么明目张胆吗?
最为离谱的是舍母杀子说,称曹丕赐死甄宓乃是在效仿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避免太后外戚专权。这个理由看似合理,因为相比于出身名门的甄宓,郭女王身份卑微,更适合做太后。然而,他却忽略了曹丕当时的实际处境。
当初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乃是自己已经年迈,活不了几年了,而幼子刘弗陵年岁尚小,容易被母亲操控。而曹丕赐死甄宓时,才刚刚登基,正值壮年,根本没有那个必要。而且那时曹丕根本还没有选曹叡的意思,甚至在赐死甄宓后,还将曹叡从齐公废为平原侯。
曹丕盛年早逝,临死前一天才决定立曹睿为太子,这也不见得他对曹睿有多喜爱,毕竟有很多儿子早夭,剩下的年龄又太小,立曹睿算是无奈之举。如果不是郭女王膝下无子,其他儿子有大多早夭,再加上曹丕英年早逝,曹叡能否继位,还得两说。
所以,曹丕赐死甄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政治上的考虑。他只是因为甄宓年纪大了,美貌不再,从而喜新厌旧,始乱终弃。渣男就是渣男,没得洗。正是因为曹丕的渣男行径,导致曹叡对其颇有成见。当初曹丕驾崩,在给父亲送葬的时候,仅仅是因为盛夏天下太热曹叡便没有给父亲送葬。此外曹叡现存乐府诗并不多,怀念祖父曹操的倒是有很多,怀念父亲的几乎没有。可以说父子关系很凉薄了。
由此可见,曹叡是在为自己的母亲鸣不平啊!

诗词大会第六季即将开启

听康震教授品读古诗词

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