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华 | 挖 笋 记

被妩媚撩人的春风稍稍挑逗,这厮就经不住诱惑,顾不得沉潜多年养成的矜持和克制,纷纷争先恐后地从地下呼啦啦冒出,一下子站满了整片竹林。那场景,让我想起经销商在台上推销产品时说到送礼物,台下立马就站满人群的场景。

我用了这么个不恰当的比方,是想说明那厮心有灵犀、不约而同的聚合力。估计你也猜出我说的这厮是哪个了,不错,正是竹笋。

当然,我这么开头,也是为结局做个铺垫和呼应,但没想到这么形容它,报应还来得真快。

我生活的闽东属丘陵地带,满眼皆绿。丰茂的植被郁郁葱葱,青绿的竹林是一片大面积的青山风景。和其它乔木相比,竹还有个妙处,那就是可食用。当它的芽藏在地下或者刚冒头的时候,有个让食欲大开的的名字,叫“笋”。它是一道味香质脆、可口清爽的佳肴,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诗经》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由此表明我们的祖先在两三千年前就慧眼识笋。。

不但在物质层面,而且在精神层面,古人一样很看重竹的。宋朝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於潜僧绿筠轩》,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喜欢竹子的心情跃然纸上,他宁可不吃肉,也要有竹为伴。其实古代的高人雅士,喜欢竹的何止苏东坡。诗圣杜甫在《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写道:“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还由于文人的提炼和美化,竹和松、梅合称“岁寒三友”,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何地主急了,他说,你再说下去,笋就长得比你还高了。再不挖,老竹对你也有意见了。他解释说,竹园也好,竹林也罢,竹子的生长环境不能太过密集。阳光被太厚的竹叶层层遮挡,照到地面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清风在密不透风的竹林中走走停停,最后也走不动了。挤挤挨挨的竹子得不到充分的阳光、雨露,谁也长不好。因此,老竹要间伐,新笋也要间挖。他这么一说,我们那点对挖笋的愧疚感立即烟消云散,一致表态:挖笋去!

我们在春光妩媚的四月去往百余公里外的角林村,那是何地主的老家。之所以这么称何兄弟为地主,就因为他家有一二十亩的竹林。每年春天,他都会呼朋唤友,上他家的竹林挖笋,免费带走不说,还白贴大家一顿好饭,这简直就是发福利。丁酉初春,何兄弟发出预约,响应者众。可到了出笋季节,一个个因天气、工作等原因一再推迟。他下了通牒,再不去,笋成大竹,尝不上鲜笋,别怪我!众人经不起惊吓,赶紧组队在周末赴角林挖笋。有人弱弱地查了天气,多云转雨。我等均表示,别说下雨,就是下刀子也去,正好用这刀砍笋。

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角林。下车,大片竹林翠了我们的眼。何兄弟说,那不是别人家的,他家的竹林得走上几百米的山路。我们沿崎岖的羊肠小道一路下行,路边有野花盛开,鸟雀从草丛中飞起,山路十八弯,弯弯有风景,让久居城里的我们心情大好。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进得竹林去,才发现何兄弟的亲朋早将锄头、编织袋等挖笋的工具准备妥当,而且挖了好多笋。看着粘着泥土的鲜笋,我们心生欢喜。如何不把笋挖残,这有技巧。在看了行家的演示后,我们下锄。我生怕将笋拦腰切断,总是小心翼翼地开挖,浅了,挖了个皮毛;深了,费了好大的劲才起了一颗笋。看来,挖笋不是我的强项,那就剖笋皮。

笋皮是在竹林里剖的,用锋利的刀在笋的表层割出一道深痕,然后双手一掰,一颗白嫩的笋从青绿的笋壳中脱颖而出,既减轻外运的重量,又看到笋的品质。不一会,笋在我们的面前堆成小丘,众人分工合作,有人挖笋,有人剖壳,有人装袋……还有人端个相机拍摄劳动场景,能找个让自己愉悦的事干,都是好事。

累了,坐在间伐倾倒的竹竿上,听听鸟语,说说人话。

问起竹林的来历,何兄弟告诉我们,竹是他爷爷种的,几十年过去,竹已成林。传承到他这一辈,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只好请亲朋帮忙照料。竹不挑地也不选天,披霞光沐雨露,春去秋来,长成了竹林。竹多了,间伐就成为了大事。因为没有一条能通车的路,靠人工将竹子扛到大路上,是一件费工费钱的活,只能眼看着竹子越来越多。间伐做不到,间挖总做得到,要不然再过几年,笋疯长成竹,间伐就更难了。

挖笋,对于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每到春天,竹笋破土而出,东一支西一簇,还不安分地窜到路边。这时,最不容错过的,就是挖笋。笋是非常健康的菜品。笋的脾气好,和什么菜都能和谐交往,而且往往是人们对大鱼大肉过量摄入引起厌食首选的抚慰,其包含着清风的爽朗和阳光的热情,让肠胃如释重负。当我们想到笋的无数好处时,劲头又上来了,抡起锄头继续挖。我渐渐掌握了技巧,下锄的深度恰到好处,无须多大气力,稍稍一提,一颗笋像小兔子似地从地里蹦出来,然后,剖皮,装袋……

我们在午饭时分收了工,进来空手下行轻松,出去背负上坡就不轻松了,我们或挑或提或扛或背,他人见我挑担的姿势,惊讶地说,很有模样呀。其实我对挑担这般的农活并不陌生,当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挑担是最基本的活。后来离开乡村,肩头就不再有压力,如今重操旧业,姿势还行,体力却跟不上了。时不时放下担子歇歇脚。这时候,我听到笋们说话了,瞧瞧这些城里人,也是经不住诱惑的,看我们妩媚的模样,一个个像见了美女一样,眼都直了,劲也足了,恨不得全揽了去。

我把笋话告诉众人,众皆笑翻。大家很有城府地表态,随它们怎么说,今儿我们就是拼尽了全力,也要把它们给弄回家去的,到时候,再细细收拾这多嘴的笋兄笋弟。

(0)

相关推荐

  • 我爱竹子作文

    在东栅老家的后院里种着一些竹子.时间一长,它们渐渐长成了一片竹林. 我爱这一片竹林.为什么呢?请听我细细道来吧! 春天到了,一阵春雨过后,竹笋纷纷把尖尖的脑袋露出地面,他们放眼这一个新奇的世界.那个时 ...

  • 无约而至小竹林

    那些年的夏天,我们怀念. 那个夏天,午饭过后,太阳正立头顶.放眼望去,原地转一圈视野所及的土地,耀洒着最盛的光芒,散发着强有力的魅力.咯咯嘎嘎,鸡群被几位踏着轻快响亮步伐的少年惊散,四处逃窜.刚搜寻完 ...

  • 二十四孝故事:哭竹生笋,孝子孟宗扶竹而哭生嫩笋

    假如让你抱住一片竹林哭,你有本事哭出一片嫩笋吗,如果不能,那么就来看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哭竹生笋的故事吧.孝子孟宗母亲生病想吃嫩笋,但在寒冷的冬天哪里会有嫩笋,孟宗扶竹而哭,孝心感动天地,竹林中竟然生 ...

  • 舌尖上的徽州(68)最鲜不过竹笋鞭

    舌尖上的徽州(68)最鲜不过竹笋鞭 司马狂/文 在徽州茫茫的丛山中,先民们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特殊缘分,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孕育出各式的笋类.这藏在泥土深处的笋,成为徽州人餐桌上最是鲜美不过的自然珍馐.然 ...

  • 要想冬笋挖得多挖得快,找到竹鞭是关键,教你如何快速找到竹鞭

    这才是挖冬笋的正确方式,学会后百分百挖到冬笋 要想冬笋挖得多挖得快,找到竹鞭是关键,教你如何快速找到竹鞭 今年的冬笋特别之多,竹子多的地方,不一会儿就可挖到几十斤,朋友圈到处在发着挖冬笋的成果. 但是 ...

  • 【湖南】刘睿《家乡的竹林》指导老师:李树梅

    家乡的竹林 会同县城北学校 刘睿 我的家乡座落在湖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有沁人心脾的空气,有甘甜可口的山泉水,更有漫山遍野的竹林.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

  • 散文精选:春笋(原创)

                                                                                                    文/一生 ...

  • 挖竹笋

    春徽书馆 挖竹笋 今天是周六我与县农业农村局黄副局长和甘田镇计生办黄主任三人就带着挖竹笋的工具--锄头,座着小车往百龙方向出发去挖竹笋,今天我们非常开心,因为从来没有去山上挖过笋,更没有见过挖笋的过程 ...

  • 刘宝华 | 杜鹃花海记(修改稿)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尹小华:灭鼠记/看完不笑你骂我

    灭鼠记 尹小华 夏日午夜,与周公约会正酣,隐隐听到几声熟悉的声音:"老尹,老尹." 20年的陪睡经验告诉我:半夜被领导喊醒,原因永远只有一个--领导发现老鼠了.领导属鼠,但却对鼠深 ...

  • 王振华:散步记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散步记 王振华 昨天下午,天有放晴的迹象,我决定与妻子一起到郊外散散步. 车轮如飞,大约二十分钟,我们到 ...

  • 【广东】罗一航《华阳湖骑车记》指导老师:邓丽红

    华阳湖骑车记 东华小学二年级 罗一航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大地上,树叶都卷起来了,花儿热得低下了头.我们一行八人兴高采烈来到华阳湖湿地公园. 从外面看已经是人山人海了,看来大家都利用假期带小孩和大自然 ...

  • 散文||父亲挖藕记

    父亲挖藕记 这个星期日傍晚,母亲从乡下带来了她亲手种的新鲜蔬菜:圆咕隆咚的包心菜,长长白白的大萝卜,碧绿如玉的小青菜,黄灿灿的咸白菜,就在我整理这些蔬菜进冰箱的时候,我发现了几节被泥巴包裹严实的藕,那 ...

  • 申卫华 | 拔牙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拔牙记 申卫华 (一) 才刚刚退休两年,这皱纹也多了,头发也白了,唯有牙齿没有老去的迹象.因为前不久,忽然间发现, ...

  •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驻跸华州略记

    邮箱:3125136050@qq.com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驻跸华州略记 作者 李子华 这是一篇亲闻记,先严李登高,清末秀才,曾执教私塾多年.两宫幸陕,恰充华州西关街长,曾亲自参与筹备迎銮工作.前就先严 ...

  • 挖苔记

    5月2号,下午2:00,开始淅淅沥沥下雨了,刚才回家的路边看到很多的青苔,青苔一遇到雨水,就像樱木花道看到了晴子一样马上满血复活,精神抖擞了. 我想去挖点青苔,铺在上午种好的菖蒲上,会让盆栽看上去更漂 ...

  • 缪 华 | 香樟树 · 白头鹎

    香樟树挂果的季节,白头鹎就飞来了. 白头鹎飞来的时候,香樟树就热闹了. 办公楼前的几株香樟树,是我们二十多年前刚搬进大院时种下的.那时,大院里没有多少建筑物,除了这座办公室和宿舍合为一体的大楼之外,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