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刊【卷首】:重读《礼记•学记》

小时候经常挨打。有时倔强,就拼命受着;有时也受不了,就跑到漫山遍野。父亲当然追几下就作罢。

父亲打人,用的道具是“黄荆条子”。俗话:黄荆条子出好人。但小时候不知道,一直以为是“黄金条子”,颇觉神奇,为啥要用这个打人。好像是让人好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般。

最后一次挨父亲打,他大概气急了,直接一巴掌打在屁股上。他是石匠的手,很重,屁股很快便结了血痂,大约一周不得乱坐。为此,奶奶“教育”了他好一阵。此后,不论有啥问题,他竟也不再打我了。

等到被打的具体原因都已忘得差不多,便只剩下一种感觉:凡事不能过分。

之所以想起这些往事,便是最近重读《礼记·学记》,里面提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所谓“楚”,就是荆,南方常见的黄荆树。原来作为楚国国号的东西,也用来做了几千年打人的道具,不禁一笑。

那为什么用“黄荆条子”呢?主要因为它枝条纤细结实,打起来痛感强烈,但都在皮肉上,不伤及骨头。至于“夏”,则主要是用来作戒尺的树,具体已不可考了。说是戒尺,便是用来警告的,不是打人。所以,“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着重在整肃威仪,都不是要专门体罚。

那威仪是什么呢?用今天话说,尊严感。亲子师生相处,有规则,有余地,有尊严。不是亲密狎昵,也不是居高临下。遇到问题不是正面冲撞,也不是冷战。而是给大家一个距离感,各自保持尊严。小孩子和大人都各有威仪。

今天人们常常就体罚说体罚,却忽略了这个教育创始的本意,是树威仪。

比如古人所谓“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又说:小棒则受,大棒则走。原来惩戒也是一件双方有互动的,细节饱满的故事。现在却成了抽象概念。彼此没了威仪,就没了分寸,很多悲剧由此而生。

但在这里,我们倒不是要专门讨论体罚。而是,因为这一件熟悉和切身的事,让人感觉进到《学记》的生活世界去了。

这篇书是号称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曾经因为文言和白话的区隔,总是囫囵吞枣放过去了。但这回因为一个“黄荆条子”进去,便觉妙趣横生,里面所谈教育因之也就活了起来。原来今天遇到的大多教育问题,古人早已贴切地谈论过。

其中所论的教育原则,比如“教学相长”“启发式学习”“尊师重道”,很多都已成老生常谈。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仍然很少。毕竟,时髦的概念太多。我想说的是,或许可以再回头看看这些细节。

比如“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翻译过来,就是今天的“开学礼”和“校歌”。

开学礼那时叫祭菜礼,即给先王先师祭献芹藻之类的植物。水芹是常用来做腌菜的下饭菜,水藻则因为有纹理,象征文化。是不是太寒酸呢?但古人认为,这就是“大学”之道的起始,表达敬意。敬祖先开拓之艰辛,文化传承之不易和厚重。

校歌是什么呢?《诗经·小雅》开头三篇,包括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都是讲君臣或上下关系的。古人认为,要想从政或学管理,就要从这歌里的精神开始。所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待人能忠恕,人便会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我。

当我们今天大谈校园文化建设时,又是否做到这些呢?我想,也不妨为一种参考。

END

2021年/第65期2021/09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精彩封面回顾
2021年8月刊【卷首】:平凡生活的英雄
2021年7月刊【卷首】:观看的艺术与教育

2021年6月刊【卷首】:历史和生命的教育

2021年5月刊【卷首】:二十一世纪读书指南
2021年4月刊【卷首】:回到教育常识
2021年3月刊【卷首】:减负的核心,是知识的重建
(0)

相关推荐

  • 席延飞:老师,当你失手打了学生该怎么办?

    刚参加工作时,一位前辈告诉我,如果有啥心里不舒坦,拉个学生到办公室里,没人的时候打一顿,自己出了气,学生即使去告状,也不怕,没有人看见,你就死活不承认,谁也没办法. 考虑到自己身小体薄,那时任教的是初 ...

  • 脑科学告诉我们,孩子为什么不能打骂体罚:...

    脑科学告诉我们,孩子为什么不能打骂体罚: 人类的大脑是一层一层进化出来的,也是一层一层的发育出来的.我们的情绪是由一个叫边缘系统的脑区控制. 边缘系统从婴儿出生开始到5岁左右就基本形成了,这就是为什么 ...

  • 2020年4月刊卷首 | 爱,是选择,也是能力

    四月到了. 国内的疫情日趋平稳,各地的学校陆陆续续复学. 和曾经的许多个春天相比,这个春天要艰难许多,学校如是,其他行业亦如是.虽然,不同的物种们和这个季节本身一样,作为循环和苏醒的开始,一如既往还是 ...

  • 2019年4月刊卷首:春天和启蒙

    四月,日本公布了新任天皇的年号:令和. 官方称,这是历史上首个源自日本古籍的年号,"摆脱了中国影响".但众多日本网友发现,其实来自<万叶集>的"初春令月,气淑 ...

  • 【2月刊 ·卷首】返本开新“日日新”

    返本开新"日日新" 鸡年的春意催动着北方的大地,二月的阳光温暖着南方的根芽."今年花开去年枝".春节的存在,隐喻着中华文明的恢宏价值--这一月的春运里,数以亿计 ...

  • 【1月刊 ·卷首】今天我们如何“温故知新”

    2017,丁酉年. 年头将至,猴年的日历在一页页撕去,鸡年的足音在一步步走来,让我们再一次祝愿教师和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 据说,西洋人对中国的农历年有些困惑,弄不清这鸡年到底是公鸡还是母鸡.我们一般不 ...

  • 【11月刊 ·卷首】鲁迅与国民教育

    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是鲁迅逝世80周年,诞辰135周年.在中国历史上,鲁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与清末"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相关. 在世界历史的大格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倘不足百 ...

  • 【8月刊 ·卷首】奥运:让体育回归人性

    "就像在白天,天空中没有哪颗恒星比太阳更明亮, 同样,也没有比奥运会更伟大的竞赛." 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诗人品达如此歌唱奥运,在诗人去世一个世纪后,亚历山大大帝远征经过品达故乡时 ...

  • 【7月刊 ·卷首】乡村:更美、更真、更自由

    乡村:更美.更真.更自由 欧洲足球赛还在热火朝地进行最后的决战,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很快要开始了.据央视的收视数据反应,里约奥运是近年来受关注程度最低的一届奥运.全球经济低迷当然是主因,此外,奥 ...

  •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

  • 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多思考问题,广为招求善良之人,这样做只能使自己小有名声,却还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近贤人,体察疏远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