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双腿能走路,为何打仗时还要坐轮椅?看后才知道多可怕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鞠躬尽瘁
古人最看重知遇之恩,一身抱负却没有伯乐相中,才干得不到施展,对于能人志士来说是一件憾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便说的此。
称得上是“智绝”的诸葛孔明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那么,他也只能是一直躬耕于南阳的布衣罢了,一辈子籍籍无名。
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算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个典范,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运用自己的才学,让刘备得以在乱世站稳脚跟,占据一方。
关于诸葛亮的才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着极致描写,虽然有点把诸葛亮神化了,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也差不多是个“神”了。
比如有名的“赤壁之战”,这是诸葛亮在出山以后打响自己名号的第一战。曹操势力往南扩展,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后,派遣诸葛亮前往江东与雄踞在江东的孙权商议结盟,在这期间他舌战群儒,最终促成两方势力的联合。
结盟之后,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且立下军令状,造不出,就军法处置。
诸葛亮通过自己对敌方的了解,和地形的优势,夜里他利用长江的大雾,在草船上绑满稻草人,然后让士兵们击鼓呐喊,曹操上当,箭雨袭来,一夜之间,十万支箭。
周瑜此事过后惊叹于诸葛亮的智谋,若诸葛亮没有归顺己方,那将是一个极大的祸患,杀心在周瑜的心里已经生出了芽。
赤壁之战上,诸葛亮巧借东风,将“借”的箭又还给了曹操,大败曹操。这是一场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事。
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少不了诸葛亮的功劳,蜀国靠诸葛亮发展壮大,没有了诸葛亮的助阵,蜀国也将日益没落。
轮椅上的智慧
无论是书本,还是影视作品,对于诸葛亮上战场的刻画总是坐在轮椅之上。据史学考证得知,诸葛亮并没有残疾,那么他为何上战场却要坐轮椅呢?
第一,可能是因为诸葛亮崇拜孙膑。孙膑活跃于战国中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他曾因受过膑刑,膑刑是古代一种残忍的惩罚犯人的刑罚,即把人的膝盖骨剔除,后人一般称呼他为孙膑。
孙膑虽然遭受膑刑,但是心中仍有抱负,他投身齐国,为齐国卖命,在他的指挥领导下取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为齐国成为“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因为腿脚不便,所以孙膑上战场总是坐着轮椅。作为孙膑的“粉丝”学着孙膑上战场坐轮椅,乍看之下似乎合理,但是诸葛亮不会有这样想法。
第二,在于诸葛亮本身,诸葛亮是个文人,上战场路途颠簸,对于文官来说身体容易遭罪,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事故,对蜀军来说失去一个如此厉害的军事可是一件巨大的损失。坐轮椅可以说是非常稳妥。再者,坐在轮椅上,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所谓“擒贼先擒王”,诸葛亮所在位置低,视角这边敌人就不方便看到,确保了诸葛亮的安全性。
第三,这就要说到诸葛亮的智慧了,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失败者。士兵们本身是渴望和平的,没有谁会想要远离家乡上到战场上送命的。诸葛亮在打仗时不仅有谋划到大局,对于底层的士兵情绪想法他也有充分考虑到。
坐着轮椅打仗,不方便自己的撤退,在战争时,士兵们一般也很难安全撤离,所以诸葛亮坐着轮椅上战场,就是给士兵们一个信心,军师愿意与士兵们共同进退,是把阶级观念暗中消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同时也鼓舞了士气。
怪不得周瑜后来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愤感慨。
“智绝”诸葛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我更想用智慧的化身来形容他。
比如,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让运输更为轻松,他写给孩子的《诫子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十六个字,但是言简意赅,对后世儿童的启蒙,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令我感到动容的是,诸葛亮出兵五丈原前写的《出师表》,文章一字一句表达自己的忠君之心,对刘备的感恩之心,对刘禅的劝解之心,几千年后的我读到这篇文章,不禁也“临表涕零”。
“智绝”诸葛亮配得上这个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