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难一年,这家房企再次兑现承诺
艳姐说
房企“千亿俱乐部”的说法始自2010年,那一年老大哥万科规模破千亿,此后几乎每年“千亿俱乐部”都有新成员。“规模千亿”也成了日后房企发展路径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截止2019年末,房企达到的千亿共有35家。尤其是近两年,千亿房企的数量飞速增长。2018年和2019年这两年期间达到千亿的房企共有19家。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艳姐的注意:虽然“千亿”仍是房企阵营的护城河和分水岭,是多数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的诉求。但对待规模的态度上却也出现了分化。
这种分化具体表现是:冲千亿的房企目标失焦;新千亿房企不再求量。
尤其在“三道红线”出台后,房企弯道超车的大门大概率被关上。越来越多的中小房企站在了十字路口:
能不能抵抗突然收紧的融资环境、能不能在天灾人祸中生存下去,似乎都远比单一规模化要重要。
“千亿”规模在当下的行业语境中,是否还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
先说结论:在地产下半场,房企规模之争仍将继续。
之所以摆出这样的观点,有以下几点理由:
①首先,房企仍然跨不过规模生存的法则。
无论行业游戏规则如何改变,强者恒强的底层逻辑永远不会改变。不可否认,如果缺乏规模优势,房企在融资、拿地、销售、人才等方面都会受到极大制约。
跨过千亿门槛,不仅意味着规模总量的提升,房企在开发、人力、营销、财务等相关成本方面可以得到有效的摊平。若不能突破千亿门槛,房企可能面临“不进则退”的窘境。
②其次,千亿规模是企业战略的试金石。
千亿规模的达成作为一种结果,更多是验证了房企战略和管理路径的胜利。因为销售数据,是检验房企综合实力和运营能力唯一的量化指标。
在千亿目标的冲锋道路上,拿地、开发、销售、回款等一连串的闭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结果都是致命的。
房企也在完成千亿规模冲刺的过程中,锤炼了战斗队伍,积淀了属于自身企业文化。
换句话说,房企只有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才能更好实现战略的胜利。
③最后,逆势下实现千亿分量更重。
前两年在规模上蹿升的行业“黑马”,通常身上带有一定的标签,要么是押中了“三四线”棚改红利,要么是长三角区域深厚的货值储备。这样的增长因素往往被认为没有复制性。
但在调控重压之下,很多标杆房企仍然实现逆势增长,突破了千亿门槛,这样的案例显然更具有研究价值,毕竟在未来相当长时期,调控仍将是行业主题。
我们以今年的千亿“新兵”中骏为例,自总部搬入上海3年后,中骏如愿跨过千亿规模的门槛,而在逆势下,中骏的“千亿”的成分有点不一样。
在今年,中骏开始在拿地上注重权益占比的提升。
仅以今年上半年新增的10个地块而言,总土地成本约为194.31亿元,中骏的部分有153.54亿元,占比接近80%。截至6月底,中骏共有土地储备总规划建筑面积为3303万平方米,其中应占总规划面积为2006万平方米,权益占比较过去明显提升。
按照房地产公司2―3年的结算周期计算,当下这些权益占比提高的土地,将会为公司在未来2―3年在销售权益占比提升上打下基础。
另一边,中骏千亿规模的结果,并非沿袭了“高杠杆”扩张的一般路径。
根据中骏今年半年报显示,中骏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增加4.5%至248.81亿元,净负债比率为68.3%。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骏现金及银行存款结余与短期债务的覆盖率为1.2倍,平均融资成本为6.7%,保持稳定。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中骏千亿规模的实现路径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提高权益+降低杠杆。
确切地说,以中骏为代表的房企,在回答“房企不可能三角”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条更加稳健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规模路径。
因此,在当下行业语境中,都在谈去规模化,但只是把这一指标弱化,并非全面掩盖。
就未来而言,房企将从规模发展到有质量发展,这里的有质量不仅是成长的稳定性,还包含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这其实也给中骏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千亿之后,中骏又将往哪里?
这两年,行业中流行一种说法:游戏规则在改变,积极寻求第二曲线。
这其实说的是,在地产行业上半场,所有业务和核心落脚点是获取土地,土地增值是行业的核心红利。
在地产行业下半场,大多数房企都在寻求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这个曲线不一定非要脱离地产主业,围绕核心来进行纵向上的挖掘和横向的延展,同样是这条增长曲线的发展思路。
事实上,中骏虽然今年刚跨过千亿门槛,但对于实现规模量级之后的增长,已经在去年考虑清楚了。
2019年,中骏明确了“一体两翼”核心业务发展模式,即以地产开发为主体,以购物中心和长租公寓为两翼。分别来看:
地产核心业务上,中骏已经有33年历史,在布局的思路和众多标杆房企一样:持续聚焦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弹性进入强三线城市。从布局结果上,重点布局“4+1区域”: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核心城市以及海西经济区。
目前,中骏进入超60个城市。项目遍布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重庆、福州、厦门等核心城市,土储面积超3200万平米。
而在商业和长租公寓两翼业务上,中骏取得的成绩也可圈可点。
中骏在商业领域打出了自己的中骏世界城品牌,至2020年,已开业及在建的中骏世界城超30座。预计到2025年,开业及在建数量将超过100座。
FUNLIVE方隅长租公寓2020已经开业营运2.3万间长租公寓,预计2025年开业营运将超过20万间长租公寓。
市场的成绩和规模优势很多时候只是表现,中骏的“一体两翼”战略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协同性”,我们能在中骏的业务模块中找到这种现象。
首先,千亿规模后时代,地产主业越来越像个平台,平台有实力承载商业、物业、长租公寓这些多元化业务,为其赋能和输血。
其次,这些多元化业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资金、品牌、人才、资源等优势,他们能在各自的细分赛道中,集聚优势,因此当地产巨头所孵化的职业玩家进入后,最终市场领导者将转向地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