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随笔07]木榨茶油(上)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3-07 09:48

  李青松

  七月半,

  茶籽乌一半。

  过中秋,

  茶籽乌溜溜。

  民谚里往往透着经验和智慧。茶籽的成熟程度是跟着时令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的茶籽是指油茶籽。衢州常山,是野生油茶天然分布区,宋末元初时,就已经大量种植油茶,民国二十四年,茶油产量就已达到了四十万公斤。乡间有族谱记载,各房裔孙不得砍伐油茶,违逆者,按族规处,甚者,沉塘。好家伙!就是这样,在常山油茶得到了最严厉的保护。一件事物的传承延续,有时可能得益于民间的规矩。或许,这就是例证吧。

  从小吃茶油长大的毛泽东对油茶怀有很深的感情。建国初期,要办的事情太多顾不过来,到一九五六年,毛泽东终于为油茶说话了。他说:“要大抓木本粮食,大抓木本油茶,建设炸不烂的油库。”显然,毛泽东说这番话是有背景的,当时美国对中国搞经济封锁,食用油比石油还紧缺。谁也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油茶生长在山岭上,是中国本土木本油料植物,不怕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种油茶,建山上的油库,光是给浙江一个省下达种油茶的指标就达一千万亩。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很快,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全国棉粮油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怎样建设“炸不烂的油库”。当时,参加会议的常山县委副书记于耐毅是油茶之乡唯一的代表。会议代表的名册就在周恩来的手上呢!在讲到油茶问题时,周恩来说:“常山的于耐毅同志,你讲讲嘛,你们那里是怎么发展油茶的?”在那样的场合,常山及常山人被周恩来总理点名,常山油茶从此天下闻名了。

  早年,在常山的乡间,木榨油坊同碾坊和豆腐坊一样寻常。这种被称为“木龙榨”的榨油方式,又被称为“对撞子”。因为所谓“木龙榨”,完全是通过肌肉发达、臂力惊人的油匠师傅挥舞油槌撞击木榨达到出油的目的。这种极为原始的榨油方式,粗犷,豪放,甚至有几分野性的意味。

  明代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

  凡榨木巨者,围必合抱,而中空之,其木樟为上,檀与杞次之。此三木者脉理循环结长,非有直纹。故竭力挥推,实尖其中,而两头无莹拆之患,他木有纵文者不可为也。

  这段文字是说,做榨木的只有樟木、檀木和杞木的巨木合适,若是没这三种巨木怎么办呢?宋应星早替我们想到了——

  中土江北少合抱木者,则取四根合并为之,铁箍裹定,横栓串合而空其中,以受诸质,则散木有完木之用也。凡开榨,空中其量随木大小,大者受一石有余,小者受五斗不足。

  我于常山走动时,在新昌乡黄塘村一处老油坊看到的“木龙榨”,曾深深地震撼了我。一般而言,木榨油坊必建在溪流边。因为,碾磨油茶籽要有水车才行,而水车要有水才行。有一位叫高星的学者说,几乎所有的原始生产工具都是从圆周运动中得到动力。还真让他说着了,水车遵循的也是圆周运动的原理。而水则是水车的动力之源。木榨榨油的工序比较繁细,包括采果、堆沤、晒果、脱壳、晒籽、碾粉、过筛、烘炒、蒸粉、包饼、榨油、过滤等十多道工序。按照采收季节不同,油茶有寒露籽和霜降籽两种。适时采收,才能保证出油率。每年寒露和霜降一过,人们就挎上背篓,系上布兜,上山开始采摘茶果了。茶果采回家,经过堆沤、晒果、脱壳、晒籽等工序,即可将茶籽担到油坊榨油。从一颗颗饱满的山茶籽,变成一滴滴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的山茶油,那是个辛苦而又欢快的过程。

  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描写过油坊和榨油情景。不过,沈从文湘西老家的油坊似乎没有建在水边,因为他描绘的油坊里碾油茶籽的动力不是水车,而是三头黄牛。可惜哟,沅江的水就那么白白流走了。

  榨油是个力气活。油匠师傅告诉我,一般四斤油茶果出一斤油。每次压榨得填满二百多斤油茶饼,一天得榨三五车,近一千斤。“哎呀呀,一天撞下来,人都快累瘫了!”

  (待续)

  (原载2016年2月19日《光明日报》)

(0)

相关推荐

  • “黄金油”开榨了,150元一公斤的山茶油这样榨出来!

    入冬后, 是榨茶油的好时节. 传承了土法榨茶油的茶油榨坊, 每年这个时候, 就开始了忙碌的阶段. 未到榨油坊,先闻茶油香. 金黄色茶油 从油榨机里汩汩的流出来. 正在忙活的 是这家榨油坊的负责人徐小宁 ...

  • 梅州非遗美食(十四)| 山野滋养,客家土法榨油

    客家土法榨油(梅江区) 油茶籽是客家地区常见的油料作物 旧时在各个乡镇都建有榨油坊 建榨油坊工序较多,耗工耗资 一般几家人合资兴建 起码要有三个大房间般的空间 一间为水车房 是通过水圳引来水流 带动水 ...

  • 青松随笔08.木榨茶油(下)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3-14 10:04 李青松 碾粉是榨油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将晒干的茶籽放入大碾槽中碾成粉末.磨碾以水车作为动力,用水碓碾粉.碾碎后的茶粉要过筛,筛是特制的.过 ...

  • 2021春(十五)青松城老干部大学书法研究班线上教学纪要

    ren121212 关注 上海市老幹部大学2021春季班线上教学纪要 02-23 阅读79 教学计划 三月二日,周二,2021春季线上开学第一课,马老师讲孙过庭秘诀:什么是使转.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

  • 随笔:摆在街道上的人生

    看书之家 朝圣何需远行,明性怎会复杂 一花一叶一世界,一草一木一人生 一段街道,一张小桌 方寸之间,抬头见天地,垂首观众生 明心见我识真如 一切,不过,一念而已! --题记 有时,不由在想,人生这一段 ...

  • 发横财的四柱 木伏金上

    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的中,发财的事情很有可能是一瞬间,但是也有可能是很长的一个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到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发大财呢?毕竟发财之后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也能够跟自己家庭之中其他的成 ...

  • 校长随笔丨校长上课要上在“关键时候”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需要众多的好老师和好课程.一个自己都上不好课的校长很难引领学校老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不仅仅体现在顶层设计上,也要体现在亲身投入课堂教学实践上.但是校 ...

  • 【随笔】宇丹/田野上的风车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田野上的风车 宇  丹 绿油油的牧场上,竖着十多个奶白色的风力发电车,好像一个又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在老师的统一口令下,站成了一排整齐的样子.可爱之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童年无忧 ...

  • 情感随笔‖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是“雌雄同体”的

    如今很多人就像有智无趣,有理而无情,有脑而无心,有逻辑而无直觉的人型机器.人越来越机器化,机器越来越人性化,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哀? 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是"雌雄同体"的 西格里夫曾写过 ...

  • 随笔||在辽阔的原野上

    在辽阔的原野上 这世界可真是苍黄多变-- 当年在中国辽阔的原野上曾经一穷二白,几乎什么都没有. 当年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曾经什么都有. 谁能想到,也不过几十年之后,在辽阔的原野上居然各自上演了冰火两重 ...

  • 潢水石桥、公主桥、巴林桥,浓缩在西拉木伦河上的历史画卷

    西拉木伦河,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其称呼自清代始沿用至今. 与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一样,西拉木伦河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孕育了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是华夏史前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