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喜烈教授心电系列之二十四: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

卢喜烈教授精彩心电系列之二十四

《 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 》

卢喜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从表面上看,从室性期前收缩起点至下一个基本心律的心搏起点之间有一段较长的间歇,似乎是对已经缩短的联律间歇的代偿,称为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的测量方法:自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起点开始至下一个基本心搏的QRS波起点为止的一段时间。测量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之和并与基本心律的周期做比较,有助于了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的类型,有助于某些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1 无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插于一个窦性心律的心动周期之中者,且不取代一次窦性搏动,称为无代偿间歇(图1)。有时室性期前收缩可插入房性或交界性逸搏心律周期中。一般说来,基本心律缓慢时,易发生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中的无代偿间歇反映了室性期前收缩未引起基本心律的节律重整,也未与基本心律的心搏激动在房室结内发生干扰。

 2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介于等周期代偿与无代偿间歇之间。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短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而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又长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次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①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引起其后第一个窦性PR间期干扰性延长(图2);②室性期前收缩发生于窦性心律失常的慢相。

3 等周期代偿间歇

凡室性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等于一个基本心律的心动周期者,称为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室性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心室起搏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

等周期代偿间歇的产生机制是基本心律起搏点与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彼此非常邻近,期前收缩一旦出现,迅速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的节律顺延。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间歇的意义有助于确定基本心律起搏点的部位。例如,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则基本心律是室性的,或者基本心律为室性;发生的期前收缩有等周期代偿间歇,则表明期前收缩是室性的。

4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凡代偿间歇比基本心动周期长,且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又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者,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图3),原因是代偿间歇没有能够完全代偿已经缩短了的联律间期。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是基本心律在室性期前收缩影响下发生节律顺延的标志,即室性期前收缩激动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重整。室性期前收缩伴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比较少见。原因是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与基本心律起搏点相距较远,更不易通过室房传导到达基本心律起搏点。室性心律伴发室性期前收缩,两个起搏点相距较远时,也可发生不完全代偿间歇。

 5 完全性代偿间歇

凡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等于2倍基本心动周期者,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图4),原因是此代偿间歇期恰好完全代偿或弥补了缩短了的联律间期。大多数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其形成原因:①基本心律起搏点与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相距较远,室性期前收缩侵入基本心律起搏点的机会较少;②室性期前激动与基本心律的激动多在房室交界区,少数情况下在心房或窦房交界区发生绝对干扰,室性期前激动无法侵入基本心律起搏点;③室房阻滞;④基本心律起搏点周围出现了传入性阻滞,见于并行心律伴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6 超完全性代偿间歇

凡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大于基本心律的两个心动周期,而代偿间歇又短于基本心律的两个心动周期者,称为超代偿间歇。见于:①直接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的抑制;②室性期前收缩隐匿室房传导引起下一个窦性心搏伴干扰性PR间期延长或阻滞性PR间期延长;③发生于窦性心律失常基础上的室性期前收缩伴超代偿间歇。

7 特超代偿间歇

凡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大于基本心律的两个心动周期者,称为特超代偿间歇,见于病窦综合征并发室性期前收缩逆行传导心房的病例。起搏功能低下的窦房结受到室性期前收缩激动的直接抑制而呈现特长的代偿间歇(图5)。

8 延期的代偿间歇

延期的代偿间歇的特点: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引起其后第1个窦性PR间期显著延长,第2个窦性P波因落入前一心搏绝对不应期中而发生传导中断,漏搏一次QRS波。延期的代偿间歇较为少见,见于窦性心律的频率较快时,或出现于房室阻滞患者中,延期的代偿间歇可使心律失常复杂化(图6)。

9 类代偿间歇

心房颤动伴发室性期前收缩时,虽然f波下传的心室节律是不规则的,但在期前收缩后仍可见到较长的代偿间歇。由于RR间期本身长短不一,不像窦性心律那样,可以用两个窦性RR间期作为标准来衡量代偿间歇是否完全。因此,称为类代偿间歇。其产生机制是由于室性期前收缩激动隐匿性地逆行传入房室交界区,绝对干扰了若干个f波下传心室。类代偿间歇不明显(图7)。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卢喜烈教授介绍

卢喜烈教授,从事心电图相关工作4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技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动态心电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组副组长等职,是《实用心电学杂志》主编以及多种其他杂志的编审编委。目前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心电学新进展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项目负责人。

曾主编心电学专业著作46部,全军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心电学新进展教材11卷,发表科研论文230余篇。

他率先提出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概念,阐明了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理论;领导的课题组率先研制出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采样率的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仪器并应用于临床,于2014年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授予“心电学终身成就奖”。

卢喜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电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