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印象 | 游中国江南水乡,见世界文豪鲁迅故乡
时隔半年,无意间翻开了相册,看到了在绍兴游玩时拍的照片,瞬间回忆起了那几天的记忆,恍如昨日还在绍兴城内,在富有江南水乡的街巷中来回穿行,在鲁迅故居里缅怀,在书圣故里景区徘徊。
初见绍兴
绍兴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座安静祥和而又富有古韵的城,而在我第一次抵达绍兴城市区时发现这座城完全与现代化城市没啥区别,颇有些不同的大抵就是这里的房子都有些古风的设计,比如我预定的酒店,名字就很有古韵的意境,里面有些装饰也有些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味道。
初识绍兴
我在绍兴待了三天,基本都在古城里转悠,好在我想去的景点都在市区,直接步行都能抵达,我在绍兴这几天就打过两次车,一次是因为迷路后打车,还有一次是为了赶火车,所以在绍兴出游基本靠步行,或者租辆自行车便能游览全城。
当我抵达酒店时候已是傍晚,躺床上休息了会后出门瞎逛,逛到了距离酒店最近的景点:仓桥直街,以古城风貌为特色,以传统民居为主要内涵,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道。
仓桥直街
因为距离住的地方比较近,待在绍兴的时候每天都会去走一趟,所以对这条长仅800米多的古街道颇有些熟悉,街道入口比较狭窄,只能容得下两人并行而走,街道两旁都是传统水乡民居房,白墙灰瓦,缠绕的电线在头顶上,白天时候偶有小鸟儿站在上面叽叽喳喳的叫唤着。
白天的街景与夜晚的街景迥然不同,白天古韵清冷,夜晚迷人繁闹。白天漫步在古街区的石板路上,听老房子诉说清末民国时期的故事,看老房子背后的小河埠景,品当地的特色——黄酒奶茶。说到黄酒奶茶,我真的想吐槽一家位于仓桥直街的奶茶店,味道口感都较差,就门店装修得挺有格调。
夜晚的仓桥直街增添了一抹人间烟火气息,白天时候出门的人都没有,当夜幕降临,街道的灯光都亮起后,街巷最火热的小吃摊就开始营业了,前来打卡的游人都在排队品尝,当时我也想弄一份尝尝,但不想排队所以便只闻了几口飘散在空气中的香气就离开了。
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景区里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 。在景区门口还有一排人力黄包车,还没靠近就有大叔来问你要不要坐黄包车,我连忙摆手快步走进了景区。
故里景区里有条街道,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是清代老屋,而现在基本都是做小生意的店铺:手工艺品店、小吃店、餐馆等,偶尔会有吆喝声,漫步其间倒有些误入古代的感觉。因为疫情,景区里的景点都免费,只需要到游客中心凭身份证领参观券即可。
我一个下午都在这景区里晃悠,从鲁迅故居到百草园再到三味书屋,最后再到鲁迅纪念馆,以前都只从鲁迅的文字上去想象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现在直接到了书中所描述的场景中,竟感觉有些不真实。
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鲁迅纪念馆,馆内讲述了鲁迅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我对鲁迅的了解仅仅在书本上,现在得以在纪念馆内了解鲁迅最真实的生活,他年少的时光确实幸福,但之后家境败落也因为时代的动荡不安,让他生活过得艰辛,但他依旧创作,用文字来唤醒当时胆小怯懦的国人,也唤醒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爱国之魂,带领我们走向了光明。现在,我读鲁迅的文字,都像在读他的人生,明朗而坚毅。
书圣故里
书圣故里,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浓郁的书香气息飘散在空气中,让人沉醉其中;景区里的里弄小巷、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青石板路、庭院深深,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在景区的的街巷来回穿梭,逛到一个发黑了的水池,正巧听到载着游客的三轮车车夫阿叔说这里正是王羲之当年在池水中清洗笔砚而得名,但具体是否因此而将池水染黑无从考证。墨池对面有座寺庙,寺庙旁有一条通向文笔塔的山路,这条山路比较难找,我咨询了几位当地人才找到。
当时天气有点阴沉,一走到山脚下就感到阵阵凉意,阶梯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把光线都遮挡在林子外,让这通往文笔塔的山路显得有些孤寂,好在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我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只见文笔塔映入眼帘——塔身下是圆柱形,笔直向上,上面有四层八角飞檐,颇像一支毛笔。
山顶上还有位大爷在围着塔身慢跑锻炼,我跟大爷寒暄了几句,得知这座塔其实可以上到塔顶观光,可俯瞰书圣故里的全景,只是四点后就无人售票了。我围着文笔塔转了几圈便下山了。
抵达山脚下时天色已黑,书生故里景区的房屋都亮起了灯,呈现了故里另一番景象,白墙黛瓦的建筑在暖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暖色调的建筑倒映在河面上,画面宛如一幅温暖的水彩画。
在绍兴老城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风情,在鲁迅纪念馆回顾了鲁迅的一生,在书圣故里遇见了美轮美奂的温柔水乡夜景,还在绍兴老城留下了一串足迹,这次旅行看到太多惊喜,我想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