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老”的词语表达(二)
“老”的词语表达(二)
“老”的词语表达,除了用具体年龄或代指年龄的词语表达外,多数情况下还使用泛指老年人的词语,这些词语丰富多彩,而且表达的方式也各种各样。
白首 白头 满头白发。明·冯惟敏《不伏老》:“青春易迈,白首无成”。元·杨暹《西游记》第十一出:“白头蹀跇(yì),似红日西斜”。
皓[皜、暠]hào 洁白,借指白发老人:商山四皓(指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lù)里先生。八十多岁蛰居商山,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汉高祖刘邦曾多次征召而不得,后来四人出山辅佐太子刘盈,后世称之为“商山四皓”)。《隋书·李穆传》:“至若吕尚以期颐佐周,张苍以华皓相汉 ,高才命世,不拘恒礼”。
皤(pó)白色;老人白首的样子,借指元老。《后汉书》卷四十下:“皤皤国老,乃父乃兄”。清·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苞苴不行请谒绝,满朝黄发皆皤皤”。
老苍 头发苍白的老人。唐·杜甫《壮游》:“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雪鬓霜鬟 以白发借指老年人。源自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云情雨意,虽可抛两月之夫妻;雪鬓霜鬟,更不念八旬之父母。”
黄发 以头发变白而黄借指老年人。《周书·列传·卷四十五》:“公孙黄发,始造西京”。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厖(mánɡ)眉 花白眉毛。《文选·王褒》:“厖眉耆耉之老,咸爱惜朝夕,愿济须臾”。王安石《赠老宁僧首》:“秀骨厖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
尨(méng)眉 眉毛斑白。《文选·张衡》:“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
黧(lí) 黑里带黄的颜色;黧老,借指老年人。《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五十六:“由是黧老黄孺呼抃(biàn)讙(huān)跃”。
耇[耈](gǒu)《说文》:“老人面冻黎若垢也”。以人老了脸面像冻梨样似有垢来代指高寿老人。《诗·小雅》:“遐不黄耇”。《左传·僖二十二年》:“虽及胡耇,获则取之”。《隶释·汉博陵太守孔彪碑》:“俾世愤恻,当享眉耈”。《诗经·大雅·行苇》:“黄耈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鲐(tái)也叫鲭、油筒鱼、青花鱼。体纺锤形,尾柄细,长可达50厘米,背青色,有深蓝色波状条纹。因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用以代指老年人。如:鲐颜,鲐叟,鲐老,鲐背苍耈,耋老鲐背,等等。唐·郑嵎《津阳门诗》:“笑云鲐老不为礼,飘萧雪鬓双垂颐”。宋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汉·焦赣《易林·震之比》:“耋老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 ·
黄发鲐背 把黄发与鲐背结合起来,从头发(或眉毛)和皮肤两方面的特征形容苍老,代指老人。源于南朝·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黑斑如鲐鱼背。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及“鲐背鹤发”“鲐背龎眉”等。泛指老年人、长寿老人。清·昭连《啸亭续录·千叟宴》:“百馀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
齯(ní)老人牙掉完后重生的细齿,借指老人,也作“鲵”。柳宗元《永州万石亭记》:“明日,州邑耋老,杂然而至,曰:'吾侪生是州,蓺(yì)是野,眉厖齿鲵,未尝知此’”。
暮齿 借指晚年。王维《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齿宿 喻指人老。宋·郑刚中《答喻郎中书》:“齿宿意新,字字有来处,非后生浅学所能读也”。
暮(mù)日落时分;傍晚。借指年老;衰弱:垂暮之年,迟暮之年,年华垂暮。《翰苑新书之八》:“累臣之罪,自嗟垂暮”。《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三》:“杜牧还因自觉渐近迟暮之年”。
晼(wǎn)晚 源自《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⑴太阳西落时。⑵比喻暮年,年老。清·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我本衡门士,晼晚窃一名”。
夕阳 唐·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晋·刘琨《重赠卢谌》:“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歌曲《最美不过夕阳红》。
嵫(zī)景 崦嵫山(《山海经·西次四经》记载,崦嵫山在鸟鼠同穴山向西南三百六十里的地方,为西方第四列山系之最后一山)的落日余光;喻老年。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桑榆 日薄桑榆 桑榆年 源自《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夕阳光照桑榆树梢,喻老年的时光。清·方文《述哀》:“所痛桑榆年,转见家荡析”。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黄昏 本义指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的一段时间。近人源于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的延伸理解,以“黄昏”喻老年时光。如:黄昏恋;《黄昏老年网》。
晚晴 本义指傍晚雨后初晴。近人源于对李商隐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句的延伸理解,以“晚晴”喻老年时光。如:“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贵州省委老龄委主办的服务于老年人的刊物命名为《晚晴》。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栏目《晚晴》是一档以讲述老干部的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体现老年人精神风貌为主旨的周播栏目。
《清代名人逸事·怜才类》记载一段故事,把“黄昏”与“晚晴”巧妙地结合起来,颇为精采:尹文端公继善总督两江时,年才三十,人呼为小尹。海宁杨守知,素知名,晚以道员候补江南,尹奖慰之甚厚。杨抚鬓曰:“蒙公盛意,惜守知老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尹曰:“否,否。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杨出语人曰:“不谓小尹吐属敏隽乃尔。”
5.用特种植物表达
艾 艾叶干枯后叶卷曲呈灰白色,以灰白发喻老:艾年,耆艾,年已及艾,艾服之年。指五十岁老人或泛指老年人。宋·梅尧臣《田家语》:“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凡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
椿 大椿,古代传说一种树。源自《庄子》:“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因其长寿,用以表示高龄:椿年;椿龄。还可用以代指父亲:椿庭损丧;椿萱(代指父母)。宋·张抡:“我翁更有椿龄在,余庆堂前玉树辉”。宋·方岳:“虔祝我公难老寿,八千为岁比庄椿”。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樗(chū)即“臭椿”。用以喻无用之材。樗翁,指衰朽老翁。 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儿童不识樗翁,挽衣借问年今几?”
6.用后缀词表达
如男性用:
父 国父(曾用于指孙中山)汉语拼音之父(曾用于指周有光)田父 渔父。
翁 老翁 渔翁 簑翁 田翁 野翁 寿翁 诗翁 樗翁 卖炭翁 田舍翁。
叟 老叟 智叟 樵叟 瞽叟 鲐叟 白叟。
公 愚公 老公(《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七十老公,反欲何求”) 外公。
老 国老(古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及国之重臣) 父老 遗老(指年老历练之人、前朝老人或旧臣及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老年人)。常用在姓后加老,如:徐老,朱老。口语当面时用“您老”。村夫野老。
女性常用:
婆 老太婆 苦口婆心 太婆 外婆 婆婆(方言,奶奶)婆老(老太婆和老头子的合称)婆儿(年老的妇人)。
妪(yù)老妪 媪妪 瞽(ɡǔ)妪(失明的老妇)。《儒林外史》:“只有一个老妪,又痴又聋,在家烧火做饭,听候门户”。《北史·邢邵传》:“及代,吏人父老及媪妪,皆远相攀追,号泣不绝”。
媪(ǎo)老媪 媪妪。唐·温庭筠《题贺知章故居》:“老媪宝藳草,愚儒输逋租。”南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白发谁家翁媪”。
姥(mǔ)宋·陆游《阿姥》“阿姥龙钟七十强”。宋·辛弃疾《仙迹岩》:“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
嬷(mó)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这店家老嬷装得花簇簇地,将个盒盘盛了礼物,双手捧着,一径到妙观肆中来”。
7.对老人的尊称
先生 老先生 先生多用于对老师的尊称及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人的尊称,特别时用作年高学博者之称,所以亦可用于女性(如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宿 用于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丈 对老年男人的尊称。《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三国演义》:“操见父老数人,须发尽白,乃命入帐中赐坐,问之曰:'老丈多少年纪’?答曰:'皆近百岁矣’”。
老父 《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爷子 用于日常口语中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也用于称自己的父亲:“老爷子,您买点什么”? “我们家老爷子身体倍儿棒”。
老太 老太太《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董老太拄着拐杖出来问道:'你们寻那个的’”?
老爷爷 老公公 老奶奶 老婆婆 老大娘 年轻人用于口语中对老年人的尊称。
老人家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凡事勤慎些,休惹老人家着急”。“您老人家慢走”。
老寿星《红楼梦》第三九回:“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拜了几拜,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长者 《后汉书·马援传》:“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近年来,香港及广东、上海等地,为表达尊敬老人并避免“老弱病残”的联想而多使用,如:长者优先,长者垂范。
嬷嬷(mó mo)①泛指老人:《儿女英雄传》:“也是里头嬷嬷妈,外头嬷嬷爹的跟着”。②专用于天主教里对年长(或辈分高)的女修行者(修女)的尊称,也作姆姆。《音乐之声》:“修女们从各处走来,庄重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
8.对老人的蔑称及詈(lì)词
老家伙 老东西 老糊涂 老杂毛 老不死 老畜牲 老人婆 老虔婆 老妖婆 老谬 老贼 糟老头子 棺材瓤子。
9.老人自我谦称
老身 《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
老夫《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骥 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叶剑英《自题近照绝句》:“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
老拙 宋·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弥勒菩萨偈:“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老朽 宋·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老汉 泛指老年男子,也用于自称。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九回:“长老勿罪。我老汉一时眼花,不识尊颜”。
老妇 源于《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指老年妇女,也用于自称。《战国策·赵策三》:“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 长安君 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墻走,老妇出看门”。
老妪《正字通》;“妪,今俗称老妇曰妪”。古代老妇人的自称,或泛指老年妇女。唐·杜甫《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在表达“老”的词语中,“老头子”是含义较多、用法颇为宽泛的一个。
(1)一般可用于指男性老年人,有时带有不敬重意,特别是前面冠以“倔”“糟”等字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非是我舍得你去,只是吃老头子缠得苦”。“这老头子还有把子力气”。“这个倔老头子真有点不讲理”。
(2)也用于自称。《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古时也可用“老子”代替,但不同于现在口语中表示傲慢无礼的“老子”。如《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3)可用于妇女直呼自己年老的丈夫或对外人称呼自己的丈夫,一般常用作爱称:“老头子,把桌子收拾一下”“我家老头子木工活干得可细法了”。
故事在《清朝野史大观》《清代宫廷艳史》中均有记载。纪昀,字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被后人誉为“大清第一才子”。现代电视剧《铜齿铁牙纪晓岚》戏说了纪晓岚、和珅、乾隆三个人斗智斗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