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雨巷雨夜》
雨巷雨夜
那一天子菁下班很晚,还没到六点天就开始暗了下来。
空气中浓白的雾晕染开来,细雨渐密,刹那间,夹杂着豆大般的雨滴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从子菁单薄的衣服里钻进身子去,她不禁打了一颤。她小步躲进一家药房的屋檐前,望着街上撑着伞行色匆匆的人,惆怅的心情一片迷茫,一片模糊。
突然,药房的木门打开了,透出一片温暖的灯光,渐渐出现一个人影,子菁不经意转过头望去,只见一位穿着灰色长袍,手里拿着两袋药包,被柔和的光笼罩着的李先生。子菁惊喜地微笑着,李先生看到门口一旁身穿洋裙的子菁,有点羞涩地对子菁打了声招呼:“赵小姐,您是来这儿避雨的吗?”子菁微微点头。李先生眼神闪烁着,眼睛望向别处温柔地说:“如果赵小姐不介意的话,就与我共伞回去,不知赵小姐意下如何?”子菁轻轻捂着嘴笑着说:“我还担心先生您介意呢。”李先生嘴角微微勾起:“这大街上车来过会掀起水花,不如我们走那个巷子吧。”“好。”
李先生轻轻瞥过子菁纤细的身影,她清秀的面容漫出淡淡的忧伤,清澈的双眸溢出不尽的彷徨,缓缓的步子,仿佛每一步都会落下遍地的惆怅。他想起子菁来租房子的情形:她是敲门进来的,穿着一身纯白色的洋裙,眉眼之间总有一股清冷的高贵和优雅。一开始她穿着高跟鞋在阁楼的木板上敲打着声音,妈跑过来向我投诉,我压住妈的怒气,我去问道原来她在为一场慈善舞会作准备,她温柔地向我道歉,我在想她穿着白色小洋裙翩翩起舞,一定像那栀子花那般优美。
细雨是圆舞曲的舞步,夜雾中弥漫着宁静与芬芳的气息。子菁也想起对李先生的印象:李先生总是文质彬彬,毕恭毕敬的,虽然他的母亲有点市井,不过我们相处下来还是不错的,这对于初次来到弄堂这边租房子的我感到莫名的安心。
弄堂里的雨巷很安静,只有小楼的柔和的灯光,偶尔传来婴儿的哭啼声,断断续续的留声机的声音。也是的,自从淞沪会战以来,日帝国主义的渗透,大家在入夜就不太出门了,而且今天还下雨。雨滴落在伞面,再顺着伞沿滑落,滴在青石板上,子菁感到一股凉意从脚底窜上了心头。她抬头望向李先生,街灯照射下勾勒着李先生散发着成熟男人浓浓气息的轮廓,她开口问道:“其实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先生,就是我听裁缝老板说先生您以前是在日本仙台大学毕业的,为什么会选择在街角处开书店?”李先生眼神没有一丝波动,只是很平淡地回答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鄙人还是钟情于弄堂里的柴米油盐。”子菁浅浅一笑。此时巷子里传来留声机里唱着的一曲《花好月圆》,子菁说道:“在雨里听到这一首曲子,是另一种味道,一种特别让人向往美满的感觉。”李先生的心小心翼翼地跳着,就像那伞掉下的雨水一样。雨巷中湿润的水汽,迷蒙的空气,昏黄的灯光,愈来愈近的脚步,两个人的爱情已经慢慢晕染开来。
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的李先生望着天花板,听着子菁高跟鞋在木质地板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心想:她的舞伴应该很优秀吧。
子菁收拾好东西,坐在桌前,望着窗外氤氲着还没消散的雾气,这场雨似乎还要一直下。当时天色清濛,透着寒气的凛冽,父亲一身长袍,撑着油纸伞,回头对她淡然一笑,转身便是去往抗日救援会的路上,从那天起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她的脸上早已出现了两行泪痕,硝烟弥漫的上海,虽然租界里仍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似乎还没有夺去上海的繁华亮丽,但谁也无法紧紧握住自己的命运。
这时,雨渐渐停了,从小巷里吹来的带着芳草清香的微风拂过子菁的脸庞,外面担着大木匣子的人吆喝着买馄饨咯,子菁叫住他:“老板,要一碗馄饨。”“好嘞。”也许,李先生早已经看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