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如海病重,黛玉回扬州,贾母为何一定派贾琏护送?
读红楼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这个有意思,是多方面的。往大了说,可以通过红楼这道门,走进儒释道,并从中吸收营养和智慧;往小了说,可以通过书中各类人物,阅人生百态,增长见识。除此之后,还有一个更有意思之处,那就是看各种脱离文本的天马行空,深感红楼这样的贵族文学太容易因读者的见识和思维局限而被误解。
比如,因林如海病重,黛玉必须离开贾府回扬州,贾母派了贾府最得力的办事员贾琏护送,这便引发了一些人的猜测,认为贾母此举,意在林家的财产。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第一时间想到财产,这正是从自我认知出发来揣度贵族的心理。在正处在富贵中的资深贵妇贾母心中,却有远比财产更重要的东西。我在前两篇文章里,分别从林家是否有巨额财产和贾母有没有可能侵占林家财产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结论都是否定的。
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不是为了财产,那么贾母为什么一定要求贾琏去护送呢?
其实,答案明明白白地写在了文本里,只要愿意扎根于文本,关注细节,就不会生出这样以己度人的结论。
这个细节,写在了第十二回的结尾。这一回的回目名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主要故事情节都在写王熙凤设计贾瑞,是一个可以拎出来单独成篇的很有吸引力的小故事。
也正因为如此,结尾被一笔带过的黛玉离府,就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这也正是曹公的精妙之处,“假作真时真亦假”,用热闹的情节吸引不肯用心的读者,却把真意写在容易被无视的角落里。
所以,只有愿意沉下心来扎根原著的读者,才能看到曹公的真实用意。
这个细节,只有两句话,却信息量很大:
再进这年冬底,两淮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注意这两句话:“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
这两句话里,至少包含了三个信息,不但解释了贾母派贾琏护送的原因,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着重体现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依恋。
下面,我分别来解析这三个信息。
信息一:黛玉离开贾府,宝玉不舍。
从黛玉六七岁进贾府,就一直和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二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密不可分,“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这种亲密的相处,延续了好几年,彼此都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就像对空气的需求一样,一刻都不能分开。现在,黛玉突然要远离,宝玉当然舍不得,于是表现得“大不自在”。
这种“大不自在”,就为后面的紫鹃试玉做了铺垫,说明宝玉无法接受黛玉的离开。只是,这一次宝玉没有异常行为,因为他是个懂礼的孩子,知道“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你再怎么舍不得,也不能凌驾于别人的父女情之上吧?
所以,这里的宝玉,只是表现得“大不自在”,并没有出现紫鹃试玉时的过激行为,理智战胜了情感。这也说明,宝玉是有理智的,如果没有贾母毫无原则的庇护,他其实可以成长为一个懂事的人。
信息二:贾母派贾琏护送,是为了宝玉。
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话:“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
这两句话中间用“于是”过渡,说明它们是因果关系:因为宝玉“大不自在”,所以贾母派贾琏去护送,目的是“仍叫带回来”。
也就是说,贾琏护送黛玉,不是为了黛玉的安全,当然更不是为了林家的财产,仅仅是为了要把黛玉带回来。
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我依然坚持,贾母当初接黛玉进府,就是为了给宝玉找一个“厮混”的对象。贾母对宝玉的溺爱,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甚至会为了宝玉的感受而主动给他安排。宝玉“最喜在内帷厮混”,但内帷都是自己的姐妹,要么就是没读书不识字的丫环,满足不了宝玉追求高雅的需求,而林黛玉是最适合的对象。
几年过去,贾母发现,这件事做得对极了,宝玉果然对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极为迷恋,到了分不开的地步。
所以,为了照顾到宝贝孙子的情绪以及享乐需求,黛玉必须回来,回到宝玉身边。
这就为后来的宝玉入住大观园做了铺垫。贾母溺爱宝玉到了这种程度,元春当然要考虑贾母的感受,所以让宝玉也住进了大观园,继续他的“厮混”生涯。
信息三:命贾琏带回黛玉,说明林家还有族人。
要把黛玉带回来,用得着派贾琏吗?当初黛玉进贾府,可是跟着几个三等仆妇回来的。这就向我们透露了第三个信息,也是极为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透露了林家财产的归属问题。
关于贾府侵吞林家财产的说法,是基于林家已经没有族人了。宗法制度下,身后财产归宗族所有,这是法律赋予族人的权利。书中一句“仍叫带回来”,就充分说明了林家还有族人,而且这些族人有权处理林家的财产,也有义务收养黛玉。
换个角度来分析,如果黛玉没有去处、无人收养,根本不必让贾母交代“仍叫带回来”。贾府是唯一的去处,带不带回来都得回来,用得着格外交代吗?
这就是派贾琏去的目的。按照制度以及常理,林家都会要求黛玉留下来,当然连同林家的财产,毕竟黛玉姓林,是林姓女儿。但是,同样,按照制度,贾府也有权接收黛玉。母亲死后,母族把女孩接回来代行教养之责,这也是制度赋予贾府的权利。
所以,在办完林如海的后事后,关于黛玉的归属,必然有所争议,所以贾母必须派出最能办事的贾琏。不必以势压人,就以理服人,贾琏都能把黛玉带回来。除了贾府,还有哪里更适合教养黛玉?何况,当初是黛玉的父亲主动把黛玉送进贾府接受教养的。
但是,如果贾琏既要人又要钱,把黛玉和林家财产一起带走,林家族人就没那么容易松口了。何况,林如海葬进了祖坟,以后的祭祀上坟等事,都要仰仗族人,否则何必葬入祖坟?
当然,正如我之前分析的,林如海身后并没有留下巨款,只是些许小财而已。
所以,贾琏去林家交涉,进行的是君子之交:财产归林家族人,拜托他们妥善照管林家历代的坟茔,包括祭扫。而正值成长期的黛玉,由贾府带回继续教育,为林家培养闺秀。
这就是贾母要求贾琏护送黛玉回扬州的原因。为了能够把黛玉带回来,贾琏陪同黛玉处理完林如海的后事并送灵回苏州,让黛玉尽孝到底,并妥善处理了与林家族人的关系。
从此,贾母再无后顾之忧,不担心林家族人把黛玉接走。
所以,哪有什么谋夺财产,贾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宝贝孙子贾宝玉,一个“于是”说明了一切。在安享富贵的贾母心中,最重要的事是宝玉,而且只有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