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成本上筑起一条深深的护城河?

晚上和公司的娘子军们加班到晚上12点多,回到家已经一点半了,路上的时候还在想方案的事,到家之后又干了半个小时活。

两点多了才想起来写公众号。

12点从公司走的时候,我跟同事们说“完了,都这点了,我还没写公众号呢”,同事们纷纷出主意说“没事,你就写,还在加班,不写了”。

真不错啊,好主意。

原本已经打算这么干了,结果回到家工作的这一会,确实读到了点有用的,所以,还是记录一下。

是看了刘润的一篇文章《成本优势:固若金汤的护城河》,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

如果想要实现成本优势的护城河,要么降低固定成本、要么降低变动成本,要么就是提升销售规模。

刘润举了小米的例子,在这三种方式里面小米选择了:提升销售规模。

比如,小米的一款产品是智能手环,做一个智能手环的固定成本是1000万(包括设计费、开模具、投入生产线),变动成本是60元(包括芯片、电池、包装等)。

那么,你怎么定价?

这和销售规模有关系。

小米说,我至少卖1000万个。那么1000万元的固定成本,摊薄在1000万个手环上,只有1元钱。加上60元的变动成本,卖61元就不亏。

因此,如果我能卖出去1000万个,市场上我就可以卖到61元,可以大大提高我的价格竞争力。

不过随之问题就来了,销售规模的增加确可以摊薄成本,但是小米真的能卖1000万个吗?

如果是你,你能卖出1000万个吗?

如果你卖不到,可能只能卖10万个,1000万的固定成本,摊薄在10万个手环上,每个要100元,加上60元的变动成本,你要卖160元,才不亏。

小米的61元,对你的160元,谁更有竞争优势?当然是小米。

这个销售的规模化,就是小米的“成本优势”护城河。

小米是典型的通过扩大销售业绩来实现成本控制的公司,还有很多其它的公司,依靠的是通过管理降低公司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从而实现“成本优势”。

如果又能控好成本,又能扩大业绩规模,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你就在成本上筑起了一条深深的护城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