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要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中国有机肥协会
提供最前沿的行业信息
水和肥是农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水肥的高效利用让农业生产劲吹“绿色风”。“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业用水持续减少,效率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高位增长。与2015年相比,农业用水量减少168.8亿立方米,减少4.58%,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由63%降低至61.2%。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559。据农业农村部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种,牢固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理念,坚持节约与增效并重、生产与生态并重、点片示范与整体推进并重,大力发展以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效旱作农业为支撑的节水农业,加快适水种植布局调整。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结合、统筹规划和试点先行并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并行的原则。同时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宣传培训、法制保障。控总量、优结构,推进化肥使用量维持在合理水平,稳定提高化肥利用率。力争到2025年,全国建设一批有特色、成规模的节水农业示范区,新增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超1亿亩,辐射推广超3亿亩。项目区粮食作物平均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0%,旱作区降水利用率提高10%。粮食作物平均水分生产力达到1.3公斤/方,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化肥利用率再提升2至3个百分点。
“十四五”期间,在发展节水农业上,种植业管理司将主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抓好统筹协调,强化农业用水保障。提高农业用水保障能力,加强现有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推进新建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抓好旱作农业,充分利用天然降水。重点围绕蓄水、保墒、集雨、节灌、抗旱五大环节,全面提升农业抗旱能力和旱区生产力。抓好科学灌溉,推进农业高效用水。比如在水浇地灌溉区依托高效节水灌溉,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开展测墒科学灌溉,推进精准灌溉与施肥,建立与高效节水灌溉相适应的节灌高效种植模式,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抓好适水种植,优化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根据水资源禀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以水定地、量水生产、适水种植,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抓好土壤墒情监测,构建全国系统平台。加快建设自动土壤墒情监测站点,覆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主要农业大县。建成国家级墒情监测系统平台,实现对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站墒情信息的精确收集,以及各类墒情监测信息快速、连续综合分析利用。
在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上,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以粮食主产区、园艺作物优势产区和设施蔬菜集中产区为重点,集成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有机替代等“减肥”增效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二是大力推广新产品新机具。加强农企合作力度,示范研发推广专用肥、配方肥、高效缓释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等新型肥料产品,积极推广先进施肥机械。
三是大力推进组织服务机制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