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分3型用药--沈仲理
10.治疗产后血崩惯用方
产后出血,中医认为应包括在产后血崩和恶漏不止等疾病。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产伤于经血,其后虚报未平复,或劳役损动,而血暴崩下,遂因淋漓不断时来,故谓崩中,恶漏不尽。若少腹急满,为内有瘀血,不可断之,断之终不断,而加以腹胀满,为难愈。若无瘀血,则可断易治也。”尔后《产育宝庆集》说:“产后血崩者何?曰因产后所下过多,气血暴虚。”故产后出血有血虚、血瘀之不同。
(1)调养气血,平肝解热方用于产后冲任带脉不固,漏红时有时无,仍有黄水流出,头晕腰酸,潮热自汗未平,苔薄腻,舌尖红,脉沉细。子宫收缩未全,带脉不固。
孩儿参9克,益母草12克,生白芍9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9克,煅代赭石30克,贯众炭12克,怀山药15克,南芡实12克,地骨皮9克,乌药4.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代赭石一药,在妇科应用上,取其养血化瘀止血之功效。如《神农本草经》的“女子赤沃漏下”,《别录》的“带下百病,产难胞不出”,《普济方》的“妇人血崩”,均指出其有止血之效。故本药别名有“血师”之称。如震灵丹方内配伍代赭石,即取其化瘀止血之义。
(2)益气养血,团摄冲任,佐入化瘀理气之品方用于产后血崩,或见黄水,少腹膨胀,头晕耳鸣,潮热自汗,腰背酸痛,苔薄,舌尖红,脉沉细。冲任失摄,带脉不固,瘀阻化而未消。
益母草12克,大生地15克,生白芍9克,怀山药15克,芡实、贯众炭各12克,花蕊石30克,浮小麦12克,白薇9克,乌药6克。
(3)益气养血,调摄任带,佐入补肾和络之品方用于产后出血已止,时流黄水稀而未净,经常头眩,胸闷泛恶,坐骨神经痛,行动乏力,苔薄,脉沉细,任带二脉尚欠因摄,肝旺胃弱,降和失常,气血两亏。
孩儿参12克,生地、熟地、益母草、生白芍各9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9克,威灵仙、川断各12克,姜水炒竹茹9克,陈皮3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以上者,若超过24小时以后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晚期产后大出血。可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妇体弱及产道损伤而致。产后数月余血崩系属子宫收缩不全,或胞衣滞留或残留,瘀血不去,日久蕴生湿热,故见血崩、漏红、黄水等症。因此,立足于调养气血、平肝解热法中,佐入化瘀止血之品,使正气复,瘀热去。沈仲理先生指出方中几味特殊用药,如花蕊石的化瘀止血可治产后血晕恶血;贯众可止大量出血,并能收缩子宫;益母草的祛瘀生新缩复子宫,均为针对产后体虚兼有血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