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重时强撑着写下遗诏,宰相看完皱眉:写得不好要重写
北宋仁宗皇帝,是被史学家赞美的千古一帝。他恭俭仁恕,缔造了繁花似锦的盛世,赢得了美名。然而,这个皇帝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的三个儿子早夭,最终只能将堂兄、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立为继承人,即宋英宗。
表面上来看,宋英宗极为幸运,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一定要给他接受不可。然而,面对这锦绣江山,宋英宗也是非常可怜的。他一直是作为备胎被宋仁宗养在宫中,时间长达27年。在此之间,宋仁宗还有过亲生儿子,并将他送出宫外。这样尴尬的身份,一直持续到他登基为止。
如果仅仅如此,那倒也无所谓,关键在于宋英宗身体很差,经常重病不能临朝。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权力,没有健康作保证,又有什么用处?对于朝臣来说,皇帝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立一个太子,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避免混乱局面。
然而,宋英宗却并不愿意。其实他的儿子很多,不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原因是宋英宗相当迷信,他认为自己本来虽体弱,但还很年轻,立了储君,那不就意味着已经老朽了吗?当年他被宋仁宗养在宫中那么久,宋仁宗都活得好好的,可就在他被确定为继承人后仅仅一年,宋仁宗就驾崩了。
很多皇帝其实都有这样的心理,所以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给自己立皇储。宰相韩琦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但他却观察宋英宗的气色,认为万不得已的时候已经到了,便一再提议请立太子。宋英宗一直不同意,但身体却并不争气,尤其是在治平三年的重病,让他自己也确信即将宾天了。
在病重时,已经容不得宋英宗犹豫了,他被迫接受韩琦、文彦博的请求,决定立储。这时候的宋英宗已经病入膏肓,他在太监、宫女的帮助下,当着几位重臣的面,吃力地写下了七个字:
立大王为皇太子。
这里的大王,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了,就是宋英宗的长子颍王赵顼。赵顼即是长子,又是高皇后所生的嫡子,既嫡又长,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可以说,宋英宗的决定毫无问题。
然而,韩琦看了之后,却非常不满意。他皱了皱眉,再次奏请皇帝明确继承人的名字,以免身后有人生事。宋英宗已经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实在想多多休息。但他架不住韩琦的劝告,只好哆哆嗦嗦地在这七个字后面,又加上了“颍王顼”三个字。虽然语法上并不通顺,但好歹意思明确,韩琦这才满意。
也就是韩琦的倔强,让北宋避免了潜在的矛盾冲突,也让权力顺利交接。仅仅十几天之后,宋英宗就驾崩了,宋神宗赵顼成为了新皇帝。可是,就在赵顼按照北宋皇家习惯,在宋英宗的遗体之前继位时,又闹出了怪事。
那是宋神宗怀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穿上龙袍,接受了重臣的行礼之后,朝臣们却看到一件怪事。宋神宗身后,已经死去的宋英宗突然动了一动手指。这不是眼花,因为很多人都当场看到了,其中一位宰相曾公亮就大惊失色地问韩琦:“陛下是不是动了,我没看错吧?”
韩琦虽然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怪事,但他却异常镇静,先是吩咐在场的御医查看,然后向曾公亮点点头:“没错,我也看到了,是动了一下。但陛下是不是驾崩了,还得请御医确认。”
曾公亮更为紧张:“那怎么办,如果陛下还没有死,我们为太子举行了仪式,这岂不是形同谋反吗?”
他的担忧并不无道理,皇帝在临死前,都会安排自己的继任者。但一般来说,除非咽气,他们不会乐意将权力交出来的。当年赵光义在对辽的一次战役中失踪,大臣们以为他阵亡了,都准备立赵德昭为帝。等到赵光义回来后,极为生气,赵德昭也因此忧郁而死。这个教训并不遥远,怎么不让曾公亮紧张呢?
但韩琦就是不一般,他毫不在意地一摆手:即便是活过来了,也只能当太上皇了!
这样才让群臣冷静下来,没有过分慌乱。宋英宗也没有添麻烦,经过御医检查,确实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宋神宗这才继续完成仪式,从此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革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