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捐出泥巴包裹的文物,清理后是最珍贵的美玉,现已是镇馆之宝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到处所见的博物馆中,都陈列着当地最有特色的文物。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却以其历史的厚重,向我们传达展示着当年的风采。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它们,本身就足够幸运。它们大多本身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历时几百几千年,因为机缘巧合被人发现,这才能被我们所欣赏。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有一个家住咸阳市新庄乡的农民去渭陵附近取土。在劳作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个被烧焦红土包裹着的东西。这让他大感意外,于是进行清理,结果是一件玉质的文物。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但是渭陵是汉元帝的帝陵,那里的百姓的认识又相对更深刻一些。
于是,这位淳朴的农民,将文物捐献给了国家。经过文物专家的仔细鉴别、考证,证实这是一件罕见的玉仙人奔马的玉雕。其实,此类题材的文物并不少见,但它的质地却是有“玉中之王”美称的新疆和田白玉,所以不同凡响。
根据发掘地的位置,专家们判定,它应该是汉代宫廷之中的陈设品,后来因为建筑倒塌,而被掩埋起来。经过两千年的等待,尽管它浑身是泥土,依然因为机缘巧合而被发现,再次重现人间。
试想一下,如果发掘它的农民贪心一些,或许它已经流失在民间,甚至流落海外。如果发掘的时候,是使用铁锹等硬物,可能它已经成为齑粉。如果农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当作普通工艺品随手扔掉,或许它永远也不会为我们所知。
这样一来,我们永远不会在咸阳博物馆见到这件镇馆之宝。它高为7厘米,通长为8.9厘米,全身的光泽圆润细腻,如同羊脂一般,可见它还是和田玉中最为珍贵的羊脂玉。温润的包浆,亮丽的色泽,显示出当年它的身份高贵。
在中国古代,对于美玉本身就非常崇尚。玉被视为品相高洁的象征,也是财富的代表。尤其是在汉代,达到了一个疯狂的顶点,甚至有传说认为服食玉屑可以长生不老。贵族们使用玉器,不仅有玉枕、玉代钩,甚至死后还要用金缕玉衣作为旅途最后一件服装。
这件玉仙人奔马的文物,就是当年皇宫所用,因此极其出色,材质上就是佼佼者。另外,它的工艺技术也是经典之作。它是由镂雕完成的,分为奔马、仙人、云底座三个部分。
骏马昂首阔步,高大威猛,它怒目圆睁,仿佛已经使用了全力。它的肋下是刻着一对翅膀,这暗示它是天马。从这一瞬间来看,骏马既像是刚刚疾驰之后的短暂停歇,又像是正准备腾云驾雾的姿态。
骑在骏马之上的仙人,身穿着道家的羽衣,手握马鬃,双脚紧贴着马腹,仿佛在催促骏马奔驰。他怡然自得,潇洒不已,一看就是神仙人物。
底座又称踏板,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看在踏板之上,还雕刻这相互缠绕的祥云。骏马的四肢和尾巴都与踏板相连,为它提供了尽可能的稳度。
我们刚才说过,这个题材的文物并不在少数,至今也有人模仿。它代表着当时汉代所信奉的黄老之术,当时的贵族们相信,通过修炼方术,就能够得道成仙,达到不死不灭的状态。这种观点固然是错误的,但也反映了先人们所经历的思想历程。
这样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在当时必然是皇家才能使用的,现在却有幸保存在博物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欣赏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