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阳师表系列之四——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王泰华老师 || 作者 杨海川


屏阳师表系列之四
——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王泰华老师
作者    ‖   杨海川
杨海川在唐关(通渭碧玉关)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屏阳师表系列之三——记原大沟中学建校元老王善治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二——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老师李炳宸》《屏阳师表系列之一——记原大沟中学崔炳华老师》《会宁县陈祥同志工作事迹——省报里的老实圪塔“陈喇叭”》《建国初大沟抗美援朝等为国征战人员事略》《接骨(下)》《接骨(中)》《接骨(上)》《老兵传奇(二十一)》《老兵传奇(二十)》《老兵传奇(十九)》《老兵传奇(十八)》《老兵传奇(十七)》《老兵传奇(十六)》《老兵传奇(十五)》《老兵传奇(十四)》《老兵传奇(十三)》《老兵传奇(十二)》《老兵传奇(十一)》《老兵传奇(十)》《老兵传奇(九)》《老兵传奇(八)》《 老兵传奇(七)》《老兵传奇(六)》《老兵传奇(五)》《老兵传奇(四)》《老兵传奇(三)》《老兵传奇(二)》《老兵传奇(一)》

“屏阳”原为大沟旧称,近年在文章、戏剧等文化领域多用“屏阳”二字。据考,此地南有盘盘营主山,东西各有二山若孔雀开屏,滋阴护阳,因取“屏阳”贴切灵妙!又北有林山,东有阳山,是为“五龙会萃”(以上可见于王启明《话说屏阳》),益于商贾贸易,五乡两省,商贸往来,数十年昌盛日新!而在闻名于世的会宁教育中,此地更是脱颖而出,全镇出博士生四十五名,本科专科生几乎是家家都有。大沟学校最为繁荣的六七十年代的在校老师们,大多都是调入会宁重点学校,成为振兴会宁教育的肱股重臣!忆想青少时代亦受教于这些良师门下,不禁感念良深,因作“屏阳师表”系列,记录一些教习点滴,亦为人生一大幸事!

——题记

二排右数第二位是王泰华老师,第四位是曹虎老师。

第二排左数第一位是田兴川老师,第三位是马俊章老师。

七十年代中期,大沟中学校园东北角由北向南一排低矮的青瓦平房坐东朝西,记忆中有八九间左右。正中两间是地震观测室和绘图室。绘图室南隔壁最早是王碧霞老师的办公室兼宿舍,王老师调走后是孙炳业老师和王泰华老师相继办过公。我们从这间宿舍与办公室说起,因为这间小屋常常有一列一列扬琴的音乐传出而让我们驻足,那个时代乐器与音乐简直是难得的圣物,只那一枚轻击的音符足以让人沉醉良久,更有那抑扬聚散,高低宛转的旋律,更是达到让人忘我的光景!这间小小的琴房里办过公的三位老师都是优良的琴师,而王泰华老师的演奏我更是目睹了真正的琴师的风采!

王泰华给我们高一代语文课。有个中午去交作文,室门畅开,王老师正在演奏一首激越,壮美的乐曲!我站在门侧倾听,琴声里夹一声“请进!”,知道老师招我进屋,轻轻入门,只见他两手自然地挥动琴棰,一列一列的音符从琴弦上踊跃而出,仿佛描绘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琴声止了,我感动地说:“老师,这打琴的音真好听,这曲子不知道叫啥名字,也好听得很啊!”

王老师放下琴棰,起身离开琴凳,身姿挺立着,配着双手宽阔的动作,很称意地说:“很好!你会听音。不过,这叫“扬琴”,不叫“打琴”,这曲子没听过吗?这是彩色战斗故事影片《南海风云》里的插曲!它在描写大海,它在布列精神,战斗!战斗的精神!”

也许仍然在音乐的情愫当中,老师的说话带着诗的味道。

“小小年纪,你竟然热爱文学,的确不错!这就要有更多的吃苦精神,更要有大海的胸襟!咱们这里四山环锁,你只有去音乐里展望大海!”

“另外,你还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要博采众花!鲁迅说过,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很有限了。”

老师有些激动似地拉开书橱帘裙扬手道:“请看——!这小小一橱子书怎么够用呢!”

这满满一橱几百本书:老庄,孔孟《易经》《史记》《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等古文经典,还有四大名著,高尔基三部曲中外经典。毛主席著作与诗词选集,鲁迅文学丛书,《女神》(郭沫若著)等等现代名著,有《艳阳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苦菜花》《万山红遍》《暴风骤雨》等等当代长篇巨著。又有《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医宗金鑑》《本草纲目》《临床针灸学》,还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太极拳九段法》《楚河汉界》《风水与堪與》等等等等。

书橱上一只标注针灸穴位的瓷人,旁边横放一把中提琴,橱侧的铁钉上挂一把二胡。

这些书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我见到和读到的连百分之一还不到,而老师仍说这些书还不够,这样多好书既让人感到羡慕与惊喜,又让人有了望洋兴叹的缈茫感觉!

大概老师也看到我无所适从的样子便说:“不过,你若要有了积累的方法就可以积少成多,世上的任何知识你都要去涉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高尔基除了后来看了许多的书,他还经历过更多的艰苦,这其中得到的知识有时候比书本知识更金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多少时日,磨掉多少双鞋,花去多少精力!只有积跬步以至千里万里,急不得哩!还要有一种不懈的决心!……”王老师明亮的眸子朝我凝视了一下又道,“当然,读书也一定要有选择!经典永远是经典,经几千年精选流传下来的文字,那可是字字珠玑,展卷有益的东西。而对于现当代的文章则要有所选择地去读,毕竟时间限,怎样选择也是一种分辩能力的培养……”(时至今日,这些话对于现在的学生仍然有更加重大的教导意义!)

老师其中的几层意思我都明白。当我将手里的作文本递上去时,本子上已印上双手的汗印!

老师坐在办公桌前看了我的作文说:“你写的《“团泊洼的秋天”读后记》,很好!这是课外取材,学习郭小川,养成真实,纯朴而又忠贞的文风习惯很重要,先有诗情再作文,物象明晰,取意真挚,路径不错!你写成“读后记”,这比“读后感”就有更大的书写空间了,文章体裁也变化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技巧!因为这后边加入了你的生活描写,这种诗与生活相融的状态就是文章的境界!胸襟开阔,意不偏狭,吴戈扬壮悲,汉马走忠贞,思接北溟,义搏云天,这样学写,一定会有出息的!当然,你还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往后仍然是多读书,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多读书,多背书,书中有太多的养人的东西……”

老师的教诲还远远没有结束,下午上课的预备铃声响了,只能留下作文让老师细看,告辞回了教室。

王老师是初三级一班的班主任并讲授语文,也兼代我们高一的语文课。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语文课上,我们从王老师处能得到很多方面的知识:语文,历史,地理,音乐,中医,周易,风水,武术等等,真让人感到这个世界太大了,我们自己的一点力气根本就是微不足道!更要紧的是那时候真是找不到更多的书去读,但心念里只要铭记老师的安嘱,书会有的,一定会有的!读书也是个长久的路径,急不得的!

王老师只在音乐上就精通手风琴,中提琴,小提琴,扬琴,二胡等多样乐器的演奏。而在音乐教育上受益最多的是初三级王老师带的那个一班!缘于学校要组织一场初中高中两部各班级的歌咏比赛,这时候小学部己搬入新校址,高中部取消了音乐课,音乐训练重点在初中部,而初三一班的四声部歌咏《长征组歌》演成了震撼全校的大戏!这部大节目,经过王老师一个多月音乐课与课外活动的组织排练,达到相当的精熟成度,终于要亮相“大沟中学1978年秋季歌咏比赛”的赛场了!

金秋十月,山树泛红,茏在校园里高高低低的树冠也是红黄绛紫,一派缤纷!在这个温暖的下午,中学全体师生带上凳子集中到操场上,参加这次规模空前的歌咏比赛。

演出场地面向南侧观众摆一排长凳,后列一排长桌,这样,全班集体合唱可以容三排人员列队参演。正前边横列两只长桌,上边是麦克风,音响与功放设备,这里是独唱或咏诗的位置,音箱则分列在更远的两侧高桌上,麦克风右侧则是伴奏乐队:由崔秉华的手风琴,秦琴。王泰华一架扬琴,一把中提琴。田兴川一把二胡,马俊章司大鼓小鼓和苏锣(这时候学校没有架子鼓这样的套鼓,就用早年大沟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用过的大小洋鼓加苏锣来伴奏)后有学生中的笛子手和䥽镲数人,看这阵势,主要是为《长征组歌》而设备的。

观众席最前排列席了吴振中,刘振亚,王善治等校领导以及评委老师们。吴振中校长上前做了简明的开场讲话,由郑克敏老师调试好的音响效果格外清晰宏亮。

排在前面的节目,有李炳宸为高二一班教唱的《红梅赞》,请馬俊章为我们班教唱的《黄桷树叶》,初一级的《拥军花鼓》,初二级由田兴川编导的两部轮唱《九九艳阳天》和诗朗诵《回延安》(贺敬之诗)等等。初三一班竟然准备了两个节目。

第一个节目:女声独唱:《老房东查铺》,演唱者:伏秀芳

这时,在田彩霞的报幕声中,初三一班女同学伏秀芳走到前台麦克风前,向观众鞠躬,器乐组王泰华老师站立一侧,用中提琴开启过门,协同伴奏的有田兴川老师的二胡,崔秉华老师的秦琴。因为是独唱,器乐相对单纯明丽:

“啦,咪嗦,嗦弗咪嗦,唻,咪,啦,唻咪嗦弗咪唻,啦——,嗦,啦,西西拉西,嗦弗咪唻,哆唻,咪嗦,咪嗦哆西啦——(啦,啦咪,啦!啦,啦咪,啦!)”

王泰华和田兴川的中提琴与二胡用清冽的弦音二重奏拉出了优美动听的引子,在音乐与歌声衔接的四拍中,崔秉华的秦琴弹出了括号中轻巧的琶音。

麦克风前的伏秀芳用清细明亮的甜美女声开始接唱:

星儿闪闪缀天边

月亮弯弯挂山顶

老房东夜半来查铺

手儿捧着一盏灯

手捧着一盏灯

……

器乐缓缓相随,抑扬有致。当年初三一班的伏秀芳正值青春少年,长得白净明晰,加之歌声优美,成为学子中的小公主。有了这样的音乐天赋,如果没有这样的舞台,没有王老师的专业化培训,人们就不会看到山乡之间这位优秀的音乐形象!尔后,在屏阳戏剧舞台上,屏阳文艺第二次艺术高潮中的十年古典戏剧表演中,由王应成导演的《生死牌》《游龟山》中演出过王玉环,胡凤莲等正旦角色,虽然是秦腔戏剧,但她的唱腔仍然富于这样一种深情的歌唱性,她演唱的一段“三月三”,人们评说她:把戏当歌一样唱,无人不为之而倾倒!她的唱腔风格,正是源出于六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这首“老房东查铺”,在王泰华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发声与表达情思的关系,形成了深情表达的唱腔风格!饰演古代苦情女子,表达苦槿吟哀的情愫能够维妙而维肖!

这首歌的首席伴奏便是王泰华的中提琴,他是在演员一侧站着拉,特别在揉弦与长弓中功力深厚,能够尽情尽意与演唱同拍!而他参演的服装仍然是给我们讲课时的便装,兰布帽,土黄色上衣,布鞋布裤,这形容,谁能想到他那过目不忘的才能,博古通今,六艺并长,而且各具专业性,出类而拔萃!

歌曲唱到尾音部:

……

举起红灯仔细看

越看心里越喜欢

人民战士人民爱

处处是那军民情——

这首六十年代与《见到你们格外亲》齐名的歌颂军民鱼水之情的歌曲,宛转动听,洋溢着时代的热情!毛,主席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歌声中让人们领略到蕴涵在人民心中的深厚根底……

“请欣赏,大沟中学,1978年秋季歌咏比赛最后一部参赛作品:四声部歌咏史诗《长征组歌》,参赛班级:大沟中学初三一班。朗颂:伏秀芳,田彩霞。总编排:王泰华老师。指挥:曹虎老师。配乐:崔秉华老师,王泰华老师,马俊章老师,田兴川老师”

田彩霞报幕结束,随着曹虎老师的上提手势,马俊章老师的大鼓一声重双棰且夹带铜音,击响了序曲的第一个强拍,和报幕声做到无缝联接!崔秉华老师的120键手风琴同步拉响了序曲的第一枚主音:

(降B调)嗦——,嗦,嗦嗦,嗦咪嗦,哆嗦哆,唻哆唻,咪弗,嗦 ——……

随着曹虎老师的指挥,又一声重棰声中,夹进了王泰华的扬琴,田兴川的二胡:

嗦咪嗦,嗦咪嗦,唻哆唻,唻哆唻,

嗦咪嗦,唻哆唻,嗦咪嗦,唻哆唻,嗦!嗦!嗦嗦——……

大鼓在其中加了磨棰音(秦腔中叫磨棰,又叫擦音,大鼓擦棰的轻音,摩仿轻捷的脚步声)。

由于乐队过于单一,王泰华和音乐老师们将上海乐团的原曲做了部分简改,乐章不同,跟随主声部的主奏乐器也不同,每个音乐者都油印了一叠厚厚的乐谱,谱中的标记都不相同。这是个专业技术很高的工作,王泰华和音乐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轻轻而又急切的背景音乐中,这是第一乐章中的朗颂词:

田彩霞:

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

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

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上征途,

战略转移去远方!

伏秀芳:

男女老少来相送,

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拉住红军的手

亲人何时返故乡!

二人合咏:

乌云遮天难持久,

红日永远放光茫!

革命一定要胜利!

敌人终将被埋葬!

在音乐声中,初三一班全体同学分高低三列组成的合唱队,第一乐章第一节由男声部合唱,第二节由女声部合唱,第三节男女声部合唱。这样就将急切出征的军情,牵衣顿足的割舍,遥望胜利的决心三个层面的情愫表达尽致!

第二乐章: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

全军想念毛主席

迷雾途中盼太阳

……

这首乐曲开始了红军长征初期最为艰苦的描写。为了让全体同学理解这部史诗,演唱好这首组歌,王老师在课上首先讲了五次反“围剿”的历史,讲“夜渡于都河”,江西于都的子弟十室九从军,一九三四年十月被迫长征,子弟兵,别故乡,那是真正的骨肉分离!讲到牵衣情长,两眼茫茫的生死别离,王老师数次哽咽地讲不下去,全班同学们被这种深深的情愫所感动,因此在学练中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取得了谐调一致而激情感人的表达效果!“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之中盼太阳”,只有熟谙了这段历史,知道红军被王明路线引向了绝路,知道“围剿”的含义就是围而剿杀,不留活口的凶险!谁的心中不是这样的念想呢……盼星星,盼太阳,全军盼到了遵义会议,伟大的毛主席重新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人类历史上不可复得的军事奇观!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圈,红军的革命之火绝不能熄灭!毛主席,原本是一个理想当教员的长衫文人,一位啸傲江海的不羁诗人!然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风云激荡,让中华大地同样燃起了九州烈火,他以其独特的工农革命的思想,在革命的大潮中,毅然在井岗山升起了工农武装的旗旌,会合了朱总司令的正规武装组建了正式的红军。但在当初,党的最高领导层并不认可他的主张,使他三起三落,当红军遭遇了灭顶之灾,他才得以受命而挽救红军,拖一身病累的身骨,而他思接神格,妙造八荒的“四渡赤水”,诗一般的绝唱,真让全人类刮目!这是一位神一样的英雄!

听看第四乐章:四渡赤水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地似银,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这一乐章的演唱,王老师以四声部形式组织乐句表达,“横断山,路难行”首先由轻缓的女低声唱出了沧凉遥远的意境,又以女高音部重复“横断山”乐句,形成缓两拍的两声部轮唱,歌至“敌重兵,压黔境”又归同步合唱,又由男高声一部唱“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男高声二部合唱末三字,加强了决战的气势!

第五乐章《抢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上最惊魂的一幕,第六乐章《过雪山草地》,是长征中最悲怆的一节: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英雄汉,

千锤百炼不怕观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

多少红军牺牲于皑皑雪野,多少战士长眠于茫茫草原!寒冷与饥饿,疲累与病痛夺去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长征组歌》的作者肖华将军写这一节不知道流了多少泪!上乐乐团的作曲家们为这段旋律不知道流了多少泪!今天的少年合唱队员们,一个个流着热泪在演唱这一节沧凉而悲壮的歌曲!

王泰华设计为男女两个声部高低组合的轮唱形式,是为轻缓吟咏的慢板,提琴二胡合奏的弦乐为主伴奏,也是分为差拍轮奏方式……

而在这一节的后半部:“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将苦难辉煌的伟大根底揭示出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闪现!

后边《到吴起镇》,《报喜》等乐章,节奏明快,旋律有了跳跃性,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指挥,合唱队,伴奏队以及全校观众们的脸上!尤其潇洒的音乐指挥曹虎的富于鼓动性的指挥动作将轮唱,合唱一次又一次引向高潮!乐队尤如一架组织严密的合奏机,各行其路而又浑然天成,和谐自然!

再听看胜利乐章第十章《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

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

红军义名天下扬

……

军也乐来民也乐

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共产党

……

红军的伟大会师是中国革命的新的里程碑!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大会师,也让会宁这座偏远山城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成为一座小小的红都!这座明代定名为会宁的小城,毛主席取其吉祥之意而指定为红军三个方面军的会师重地,也是会宁的荣光!而长征的伟大意义,毛主席英明地宣告天下: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

以敌人的失败的结果

而告结束……

这一段以男女两部各咏一句诗词的方式咏颂一遍,又以两部合咏一遍的方式结束了史诗的全部演出。

全校师生的欢呼!

参观群众的掌声!

将会宁历史上也许是最早的纪念红军会师的大型文艺节目圆满闭幕了。

大沟,这一片朴素的山乡,六七年代里,正是云集了这样一些杰出的教育者才使其繁盛起来!在王泰华老师主导的这次歌咏演出,其影响可达九十年代的“屏阳文艺”第三次高潮。新世纪初,某一个“六一”儿童节,大沟小学的路敏老师,为小学同学组织编排了情景小歌剧《王二小》,(路敏是大沟马湾人,在村社的“屏阳文艺”中导演过《半夜鸡叫》等)只一架她自己拉着的手风琴在伴奏。此后六七十年代曾经辉煌的校园文艺再也没有了。

多才多艺的王泰华老师终于也被调走了,他也带走了校园里最后的唱声。他可以“麻衣”观人,可以对症施以方药,他还可以摘下自己的“相”“马”双子和强手对弈取得大胜,却致对方不服而准备交手!“时人不识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朴素到极致的王泰华老师,他的才华不仅仅在于人们叹为观止的“会宁第一棋手”,他的极其全面的能耐展现给人们的确太有限,太有限了!他被调走,我预先是不知道的,这时候他已不再给我们代语文课了,放暑假那天去学校取通家书,回来遇上王泰华老师,衣着依旧,只是换了一双新军用球鞋,背着铺盖出了学校,我问候了老师,他说了调动的事,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帮提着他的网兜,他安嘱道:“小杨,好好坚持学,会有出息的”,我因《长征组歌》的感染,突然问:这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怎样读?这个问题很幼稚,老师说,把任意两个音的排列组合在固定调高下分前后读记准确,在简谱中一眼看出这个组合就能按节拍读出来,这是个识谱问题。而和声音程要依靠键盘乐器,管弦和唱声没法表达,但对它的识记就在于多听了……

不觉已到街口,班车上人快坐满了,王老师上了车,我隔车窗还想请教二胡揉弦,车已开动,他只向我挥着手……

王泰华老师是恩师中唯一一位我参与送别的老师。尔后,去学校地震观测室路过那间王老师办公室,再也没有那样激越的琴声了!再也聆听不到王老师在文学上和更多方面的教诲了……

2020年11月30凌晨

(当年参演《长征组歌》的同学,如果看到此文请提出补充,年代久远,本文在细节上仍不很全面或不足,致谢!)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