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孩子脾气好情商高?小心“讨好型人格”,长大后更明显
阅读课开始前,几个孩子在绘本馆外的休息区玩耍,小姑娘瑶瑶拿着玩具压力锅,假装给“娃娃”做饭。悦儿跑过来对瑶瑶说:“那个锅是我的!”然后很用力地把瑶瑶推向一边,抢走了玩具压力锅。瑶瑶并没有生气,反而小心翼翼地问悦儿:“你需要一点蔬菜吗?”不一会儿悦儿有又看上了瑶瑶手里的“蛋糕”,跑过来抢。在一旁聊天的悦儿妈妈看到了,忙阻止了她。
而瑶瑶却马上说:“没关系的阿姨。”
瑶瑶妈妈也说:“对,没事儿,我们瑶瑶脾气好。”
悦儿妈妈有点意外称赞道:“瑶瑶情商真高,不像我家悦儿一点不懂事儿。”
她们的对话,让我想起了一次开情商绘本课之前的家长访谈,我问大家希望通过情商课获得什么?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希望让孩子的脾气“好一点。”似乎在某些家长的认知中:好脾气就等于高情,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好脾气”的孩子就是情商高吗?
有一句流传颇广的话叫做:一个人的智商决定了他的下限,而一个人的情商决定了他的上线。所谓情商,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处理和感知能力。作为重要的“软实力”,父母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然而却容易陷入这个误区:培养情商就是让孩子脾气更好,更听话懂事儿。
哈佛大学讲师、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Susan David提出:一个人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Emotional Agility (情绪敏感力)。
也就是说,高情商的人可以敏锐而准确地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或者别人的情绪。举个简单例子,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情绪的低谷非常烦躁,即便面对比较亲近的人也没有好脾气。情商高的人能马上察觉自己的异常,通过各种方式平复内在的情绪。
因此,发现或者肯定自己的情绪才是情商培养的第一步,不管这个情绪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而那些看似永远“好脾气”“懂事儿”的孩子,实际上并不能准确的理解自己的情绪,而是被教育:表现出好脾气好相处的样子,这其实对孩子的“情绪敏感力”发展极其不利。
否定负面情绪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一位心理医生朋友对我说:在童年时期,我们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非常重要,甚至会关系到他一生的情绪问题,他的亲密关系和自我认同。
她有一位焦虑症患者自己说,父母离异的她一直跟母亲生活,因为母亲很辛苦,她也异常懂事儿。学习成绩好,也能体察母亲的情绪,是别人眼中“情商智商双高”的好孩子。工作以后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总是先考虑别人也被领导重用了,可她总是开心不起来,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现在的一切,经常会陷入焦虑之中。朋友说:“她这是典型讨好型人格。”从她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不管用何种方法,对孩子负面情绪否定,都非常容易让他形成“讨好型人格”,更容易陷入焦虑或抑郁之中。
当遇到宝宝哭闹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别哭了!”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 先让他停下来再说,好脾气的父母会用妥协或无视的方法,脾气不好的父母则会大喊大叫要求孩子停止。
而下一次孩子还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如此循环往复,这是由于爸爸妈妈总是忙着回避孩子的情绪,没有正面应对过。而孩子也从此习得了逃避的方法,不是压抑,就是跟着情绪走。
当然了,情绪管理讲的是情绪的“控制”,而并不是“消灭”。每一种情绪都有理由存在,也并不能被消灭。适当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成长反而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愤怒伴随着自我的发展,焦虑则代表孩子已经具备了某种责任感,忧伤代表了情感发展的深度。在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当失去“悲伤”后,身体也会出问题的。
当孩子发脾气试试这样做
闺蜜的儿子是个脾气暴躁的小孩,两三岁时我们去游乐场,玩套圈时试了几次都不成功,孩子“原地爆炸”:大哭大喊满地打滚,闺蜜不止一次试图让他停止,但是情况越来越糟糕。
在告诉爸爸妈妈如何面对发脾气的宝宝时,我总喜欢用一个比喻:情绪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突然间就从四面八方涌来,这个时候其实正是训练冲浪的好时机。发脾气的时刻,也正是我们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进行情商教育的时机,大家可以试试这几种做法。
首先,提醒孩子试着控制情绪,但不阻止他的情绪。
当孩子大喊大叫情绪失控时,我们要告诉自己: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是大脑发育决定的。控制情绪的前额叶皮质直到二十多岁才能发展成熟,有效地控制冲动。所以并不需要阻止他们爆发,也别用语言或神态向他们传达“你发脾气,这样不对”的信息。相反,只是情绪稳定的陪在孩子身边,提供一些处理情绪的建议,对他们来说就是很大帮助了。
其次,为点滴进步喝彩
在处理情绪的方法上,即便是成年也无法做到完美。因为辨别情绪和用适当的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需要不断地练习。因此就像好的教练会为学员的进步喝彩一样。爸爸妈妈也可以表扬一下孩子在情商方面的“进步”。比如有一次哥哥因为比赛失败闷闷不乐,晚饭时还呛了爸爸几句。老公却说:“儿子有进步,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了。”
最后,进行“情绪”复盘
比赛或考试后,我们都会进行复盘,看看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比较好,又有什么不足。其实在一次情绪爆发后,我们也可以带孩子进行这样的情绪复盘。从情绪的诱因,到情绪来时的感受,到处理情绪的方法等等。这样既可以在孩子平静时给他建议,又给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
枕边育儿寄语:
在某种意义上,处理情绪的能力比学习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处理情绪是跟自己相处的方法,而学习则是跟世界相处的方式。只有更好的接纳自己,才更有可能获得平静和幸福,你说对不对呢?
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