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袁浩潮作品
怀念父亲
袁浩潮(美国)
2012年12月12日是我毕生难忘的日子。父亲走完了87年的人生历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的老人公寓与世长辞。据母亲说,他走得很安祥,是坐在沙发上在睡梦中离开人世的。谨以本文回忆父亲在我求学成长的动荡的岁月里,竭尽所能提供给我受益终生的帮助。
2013年11月,我第一次到德克薩斯州休斯顿探望妹妹移民后的新居。看到一个洁白的带有红色波浪边缘的玻璃灯罩,不禁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在这个灯罩下读书的日日夜夜。在前厅大梁下安装的这盞电灯装有40瓦的灯泡,是当时整个房子最亮的灯泡。在那经济拮据的年代,60瓦或100瓦的灯泡只有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才用上的。这盞全屋最亮的灯就照在一张大约一平方米的云石桌上。哥哥、姐姐、我和妹妹每人在台的一侧做作业和复习功课。爸爸对我们的学业十分重视,专门设了一个签到本让我们自己登记学习时间。记得当时的规矩是每晚的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小时。爸爸会不定期地检查签到本,如不能达到标准必须说明原因。曾经当过教员的父亲纠正我们拿笔的姿势、中文的书写及读音,以及检查算术的运算。曾在香港华仁书院就读的父亲常常纠正哥哥的英文发音,至于我后来修俄文时他就无能为力了。他教导我们“字为人之衣冠”以强调字体恭整的重要性,他给我们写信的字体永远是非常恭整的。每学期中及期末学校会把“学生手册”通过学生送给家长,上面登记着各科的成绩及操行评语。每次把“学生手册”呈给父亲前都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我的主科学习成绩通常都是5分,其他如图画、音乐、体育等科目,只要能拿到合格的3分,父亲也不会责备。但操行评语则是一个比较难以过关的项目。小孩子难免有时会好动一些,说不准哪个班主住会看你不顺眼。操行评语开头一段通常都是表扬的字句,如果以“但”开始的批抨词句多一点,那就难免遭到父亲的责备。
这张平静的书桌在文革的风暴中自然也不能保持平静。我们的学校相继停课闹革命,我也卷入了文革的风暴中,随后又参加了北上大串联及徒步串连到各地游荡。野了几个月之后,有一天父亲要和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文章。那时外面到处都是刷满革命口号的“红海洋”,毛主席语录是人手一本。在到处都以各种形式宣传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大环境下,父亲还要和我们在家里学习毛主席的文章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原来当时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学的大哥带回了不少油印的毛主席在解放后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毛主席早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论文《体育之研究》。该文批评国人忽视体育锻炼,以至国民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文章提倡国民须加强体肓锻炼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父亲特别指于文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全文画龙点睛的好句子,以廖廖数语概据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两大要素。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不能再随波逐流地继续荒废时光。在“文明其精神”方面,我找出已有半年未碰过的课本,把已学过的初中二年级的课本重温一遍。爸爸又从同事的儿子那里找来初中三年级的平面几何课本,我的自学生涯就是从平面几何开始的。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又继续把哥哥以前上高中时用过的物理及数学课本都一本本自学了,每次大哥回广州我都要和他讨论及求证。自学从文革开始一直坚持到下乡,回城进工厂。在“野蛮其体魄”方面,当时的条件实在有限。在家里找到一对祖辈留下来的石锁,又向邻居索要了他们弃置在天台的一对大石锁。再用铁管及水泥自制成“石担”,每天早晚练习举重几十分钟。壮实的体格在农村的艰难生活,在工厂当电工在高空带电作业,在大学紧张的学习,在异国半工半读的岁月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文革停课的日子里,爸爸还教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词及古文,其中最有印象的是《曹刿论战》一文。1977年恢复高考,当我展开语文试卷时,赫然发觉其中一题就是将“曹刿论战”的一段译成白话文。
在农村的艰苦岁月,爸爸除了回乡探望,还经常写信勉励我要通过艰苦的劳动磨练自己,要坚持自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还常常给我带去内部刊物《参考消息》,使我得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回城工作以后,爸爸想办法为我找到一本《英语900句》。我以前学的是俄语,在一位老先生的指导下我从“ABC” 开始学习英语。直到今天我还记得许多英文单词还是从那本书上学到的。爸爸又想办法为我找到广州业余大学的“电机”及“工业电子技术”班学习的名额。“工业电子技术”是广州业余大学办得最正规的班。学制三年,每周脱产学习三个下午及两个晚上的业余时间。基础课设有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等与正规大学相似的课程。后来我在华工读书时学习这些课程时就感觉比较轻松,甚至电工基础课的第一学期我得到老师同意不用上课,期未我顺利通过考试。
1977年我参加了文革后重新恢复的第一次高考,到年底工厂的工会主任陪同我到广州市机电局领取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我在第一时间跑到家附近的一个电话传呼站打电话到爸爸工厂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上大学三年后爸爸又联系海外亲人给我办理了自费留学美国的手续。这是我第一次一人远离家庭到陌生的世界闯荡。语言不通,经济的压力,既要打工,又要读书的艰难生活使我在第一年不止一次萌生回国的念头。爸爸的来信鼓励是使我在最傍惶的时候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我终于过了语言关,拿到学位,找到工作,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温嗳的小家庭。
爸爸在退休后与妈妈一起移居美国,在洛杉矶居住一段时间后跟随大哥一家到圣荷西居住。我每年都要到圣荷西探望爸妈,另外也打电话和他聊天,父亲晚年非常关心祖国的近况,每次回国后我都会向他讲述最新见闻。每次电话谈话的话题也常常是关于国家的近况和发展的展望。我也会和他一起回忆几十年来他在我人生历程中给我的帮助。
和父亲的最后一次电话谈话是在2012年的感恩节。不久就接到了大哥电话告知父亲逝世的噩耗。大哥为爸爸选了旧金山湾区的一处向阳的墓地,面向浩瀚的太平洋。爸爸长眠在此,可遥望大洋彼岸梦系魂牵的祖国。爸爸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可是他对我们的教诲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020年11月26日感恩节于美国洛杉矶
【作者简介】袁浩潮,广州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从小喜爱文学,曾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奖。初中二年级时因文革中断学业,在务农及在工厂工作期间,坚持自学,1977年参加文革后首次恢复高考进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学习。1981年来美,在加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1984年毕业后任资深软件研发工程师。从事业余写作多年,作品包括回忆录、生活小品、科普文章、及游记等。多篇作品曾在国内外媒体网站和报刊杂志上发表。曾为华南理工大学南加州校友会网站撰写多篇校友活动报道。近年来多次回国旅游,在个人微信公众号“理工文采”上发表游记、回忆录、及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