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市,还能文青否?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微博CEO王高飞肯定很郁闷。

也怪他自己手贱,转了条媒体文章,并把文中一段话直接拿来作为转发语,并且还配了个emoji。随后,这个被人称为“来总”的微博CEO,就被豆瓣网友狠狠diss了一回。

原因呢,是媒体报道中那段话里很直白的表示,豆瓣的用户没有价值。不过随着王高飞这一转发,就被误以为出自于他之口了。

豆瓣用户当然是有价值的。一直以来,豆瓣号称“文艺青年的家园和圣地”,而豆瓣用户,也一向自诩站在社区鄙视链的顶端,并生产着在互联网极具特色的优质内容。

但豆瓣用户,确实没那么想象中有价值。不然,豆瓣上市的计划,也不至于被拖到成立十二年后。

某种程度上讲,豆瓣即文艺,用户即文青,但是文艺是不赚钱的,文青虽然热闹,虽然自嗨,但现实永远骨感。

文艺不值钱

豆瓣终于计划上市了。

日前,豆瓣 CEO 阿北因为在一封题为《年中业务调整》的内部信里提及,豆瓣预期上市通道将重新放回境外而备受外界关注。这封内部信,总结来说,就是,豆瓣要上市,豆瓣要挣钱。

即便是再不食人间烟火,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熟悉阿北,或者说熟悉豆瓣的人,都知道,阿北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塑造了慢吞吞的豆瓣。这种慢,体现在公司规模增长、产品业务、商业化以及融资上。

有说法认为,这位本身就具有精英文艺青年气质的人物始终坚持理想主义,所以在运营方面充满矛盾。这也使得豆瓣错过了一波波互联网浪潮,但也圈住了一批最为忠实的用户,这位豆瓣带来了极具价值的流量与内容,但也导致了豆瓣体系的封闭性、小圈子化,商业化路线难走。

要知道,这类用户比普通用户更具挑剔性、“排斥感”和敏感雷区,有时会面临不能为网站带来新流量,甚至限制网站发展的问题。总之很难伺候。

于是,豆瓣一方面在商业化道路上走的极不顺畅,首先从气质上就不符合。况且,阿北“不刻意商业化”的理念也让豆瓣一直离钱都很远。

一直以来,豆瓣朴素简洁的页面上,广告的痕迹少之又少。它的存活模式对许多人都像一个迷。此前,豆瓣主要靠着图书频道赚钱,通过每本书页面上附带的销售链接,与合作的网上书店分成。 品牌广告是几年以后才出现的。不过对于那些影响用户体验的动态图,Flash和弹窗广告,豆瓣却一直都很抗拒。

此外,豆瓣还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浪潮。

2014年的豆瓣年会上,阿北曾亲口承认因为对于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过于自信,豆瓣错失了3年时间。

那三年,在移动互联网最美好的时间里,豆瓣却迷失了方向,或者说没有找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豆瓣虽说处处撒网,推出豆瓣阅读、豆瓣FM、豆瓣、豆瓣小组、一刻、豆瓣东西等等APP,但表现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而豆瓣寄予厚望的一刻和豆瓣东西,更是不尽如意。

慢公司大跃进

索性砍掉!

有眼尖的豆瓣用户已经发行,自豆瓣App iOS 5.0版七月底上线后,几张老面孔—— 一拍一、豆瓣东西、同城票务交易和一刻,都不见踪影。

另外,豆瓣FM可能也要被放弃了。阿北的内部信不仅宣告了豆瓣海外上市的计划,同样也透露了豆瓣要进入“务实阶段”,会关闭一些长期没有起色或在小规模营收的产品和业务。

务实来的是如此之快,豆瓣一改过去慢公司的形象,变得激进起来,用户的惋惜、怨念等等,已被抛之脑后。

在改版后的APP上,砍掉旧业务后,取而代之的是另外四款产品——豆瓣时间、市集、书店和视频。

有业内人士如此解读,这四款产品正是豆瓣对当下时代潮流的回应:付费阅读在免费内容之外兴起、短视频取代了图文帖子成为更主流的信息载体、电商比价推荐也不如自营电商对公司收入规模的增长贡献来得更快。

以豆瓣时间为例,是豆瓣紧跟内容付费浪潮,邀请学界名家、青年新秀、行业达人,推出付费专栏,内容覆盖文学、戏剧、电影、生活等多个领域。每个付费专栏包含数十期至上百期不等的内容,以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每周定时更新。

在阿北为豆瓣的后续规划中,豆瓣将以豆瓣时间为核心品牌和团队,成立以营收为目标的内容事业部。足见其对豆瓣时间的看重。

但后者能否撑起豆瓣的上市梦,也很难打包票。

尽管豆瓣平台已进驻了不少评论人、音乐人、摄影师等能生产高质量内容的用户,但目前“豆瓣时间”还是通过邀请名人来做节目,其节目流量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借助北岛、西川等诗人的名气,平台内的用户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这也是豆瓣一直以来面对的困境。

但这个风口再不抓住,可能豆瓣就没机会了。豆瓣想讲新的故事,至于那帮以文艺青年标榜的用户答应不答应,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更多热门文章

魅族黄章,慌不慌张?

百度地图成黄图,李彦宏的口碑之路,望不到尽头…...

李开复鸡汤,谁人还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