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威尼斯画派画的女人,没不打码能放的
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鼎
盛时期画家的精华,但大胆在色彩上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
的风景比例更大。
1
提香·维契里奥 Tiziano Vecellio(1485/90--1576)
提香·维契里奥 Tiziano Vecellio(1485/90--1576)
提香·维契里奥(1485/90--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画家,他的艺术是和他所生活的城市以及由这个城市培育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威尼斯画派分不开的。
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的独特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威尼斯早在中世纪就是一个商人共和国。它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亚得里亚海滨,是欧洲与东方各国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口。所以,这个城市极其富庶豪华,十五世纪末,就有“世界的珍宝匣”之称。近代大都市所具有的繁华、虚饰炫耀的气氛,已成为威尼斯的一个重要特征。尽管这里还有教会,但基督教影响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文艺艺术,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掌握着威尼斯经济命脉的新兴资产阶级——威尼斯商人的上层分子。他们更迫切地要求艺术摆脱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希望艺术能更多地表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满足他们享乐生活的需要。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从十五世纪中期开始,一个新的画派,即威尼斯画派运营而生了。这个画派的主要特点是,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着重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中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欢乐这一面。同时,由于它吸取了从尼德兰传来的新的油画技术,再加上威尼斯是个面临海洋的城市,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物体的形象大多看起来带点模糊感而且柔和,所以,威尼斯画派重视色彩甚于结构,色彩丰富而富于变化。威尼斯画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提香的《花神》就是这一画派的代表作之一。这一作品虽然是采用欧洲的传统题材,名义上是画神话中的花神,实际上正像古希腊雕刻中的众神一样,不过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的美化。值得注意的是,他已经不是希腊、罗马雕刻中的女神的翻版,也不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重复,而是十六世纪的、重视世俗生活的威尼斯商人理想中的美女的典型。它不仅有发育完美的身体,下垂双肩的金褐色头发,丰润而美丽的面颊,大大的眼睛,而且穿着当时威尼斯流行的漂亮适体的新娘服饰。
▼
【01】
· 花神 ·
花神原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芙罗拉。意大利人把每年的4月28日至5月3日定为花神节,在节日期间人们欢聚在一起尽情地嬉戏乐,人们用各种鲜花来装饰自己和动物,环境也布满花草,集会时有花神出现,往往是手持鲜花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扮。历来画家都喜爱借用神话中的女神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传达人性、人情和人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幅肖像性很强的主题性绘画,画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个形象就像盛开的鲜花令人倾慕。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当时热恋的情人,画家只是借神话之名,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慕之情。画家以半身肖像构图。画中人转身俯视,目光专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转身的动态而使宽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丰腴的酥胸;金黄色的秀发披散在圆浑的双肩上,与充满生命的肉体形成对比,使健壮的身体透露出青春活力,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提香是一位伟大的色彩大师,他特别强调色彩的和谐,绘画笔触要服从于色彩与光线对比的需要,笔触不仅要刻画对象的质感,同时笔触的动态起着塑造形体结构和传达情绪的作用。我们在花神的形象上看不到笔触和色彩,映入眼帘的是真实的秀发、肉体和服饰,它们之间所富有的节奏韵律恰似一首优美和谐的交响乐曲。
▼
【02】
·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
在《乌比诺的维纳斯》,提香把维纳斯搬回家中,让不食人间烟火的爱神住进贵族妇女雍容华贵的寝室里。画面中的爱神头靠在左上角白色的枕头上,手臂向前弯曲,倚在枕头上支持着上身。身后暗绿的帘幕将画面分成两半,身体如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一样,裸露着横躺在白色的绸布上,腿由画面中心伸向右下角,但她却将视线投向画外,注视着走过的观众,寻求悦己者。右上角未被帘幕遮蔽的厅中,有一身着红裙、远离观众的妇人面左而立,在她前面有一位白衣少女背向观众跪着工作,观众对她们而言似乎并不存在,与悠闲的想与人们交往的爱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使人忆起提香的代表作“天上和人间的爱”。自由自在、半坐半站于水池右边裸体悠闲的女神,充满爱心地注视着画面中赤裸着身体戏水的孩童,与坐在左边盛装面对观众,背对着孩子的年轻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赤裸、自由的女神与被华服约束的俗人。
▼
【03】
· 达娜厄 ·
《达那厄》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尔戈斯王阿克里西俄斯占卜预示,说他必死在外孙的手中,这使他很恐惧。为了逃避不幸,阿尔戈斯王专门造了一座铜塔,把未出嫁的女儿达那厄关在塔内与世隔绝,指派一位老妇人监护她。天神宙斯透过塔窗发现美丽的达那厄,一见倾心,常化为一道金光来与达那厄相会,为了支走看管她的老妇人,在老妇人的面前变成一阵黄金雨。不久达那厄怀孕生了一位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最后老国王仍然没有逃脱死于外孙手下的厄运。
油画《达娜厄》画面的构图没有超越入睡维纳斯的基本动态,只是油画中女神的动作更加开放,期待的神情更加专注,前景环境更具性感,画家有意将主体人物置于强烈的光照下,那强光正是天神宙斯的化身,从女神的姿态神情看,她此刻正在享受情爱的温存,进入身心极乐境界,她所珍惜的是美好的爱情,无视撒落的金币。画面的背景又是另外一番景色。天空乌云密布,似有雷电交加之势,在黑暗中却又透出一片金光,随之而落的是一阵黄金雨,奇丑可憎的老妇人立即理起围裙,等待金币的降落,那专注贪婪的姿态和神情令人生厌。画家塑造了两个人物,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追求。达那厄身处前景光明处,沐浴在爱的金光中,这代表着纯洁、崇高、美好的人生理想;而与爱情无缘的老妇人,则在黑暗中追求金钱。在这种强烈的光明与黑暗、爱情与金钱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窥见到画家的内心世界。
▼
【04】
· 忏悔的玛德琳 ·
油画《忏悔的玛德琳》是提香的一幅颇具创造性的作品,《忏悔的玛德琳》的流行面及影响力都非常广泛,在提香的一生中就出现过许多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对这幅画的摹本。曼托瓦公爵(The Duke of Mantua)称《忏悔的玛德琳》这幅画表现了一位“满眼泪水的妇人”的形象,在提香1531年4月14日的一封信中提到“画面的主人公,把手放置在胸前,祈祷着上天的宽恕”。后来,瓦萨里在为菲力普二世( PhilipⅡ)写的关于这幅半身像的主题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她的长发披满双肩,遮住了前胸,同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上苍,虔诚的双眼中满是忏悔的泪水。这幅画深深地触动了观者,尽管人物形象非常美丽,但她唤起的却是同情而非色欲。”提香着力描绘了这个悔过自新的罪人身上波动起伏的长发,它们给人的感觉不像是画上画的,而是充满弹性地触贴在一个真实的肉体上。
从油画《忏悔的玛德琳》的色彩安排上看,这些金发调节、衔接了整个画面的色调,使她身体上明亮的米黄色和背景中薄涂的深棕色之间有了一个和谐的过渡。这一系列的暖色又与右上方深蓝色天空形成了对比。与此同时,抹大拉的身形又在左下角的一个小罐上得到了回应。位于画面前方的是一本摊在骷髅上的圣经,这个素材渲染出了一种浓烈的宗教气氛,使画面的主题显得深沉凝重、刻骨铭心。她那波动回旋的发型准确地传达出了内心中战栗悔罪的情绪,脸上害热病一样的表情显现了她对未来的焦渴和热切的希望。
通过《忏悔的玛德琳》这幅画,提香为他的同时代人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绘画类型:一个展示出肉体之美的宗教形象。它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这个有血有肉、生动美丽的形象使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这正是许多呆板单调的祭坛画希望收到而未曾收到的效果。
此外,也经常被作为威尼斯画派的另一代表人物、缇香的同学乔尔乔涅(1477/78--1510)的《入睡的维纳斯》和《田园的合奏》,也经常被作为威尼斯画派的重要代表作。这两幅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与其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相比,可以更明显地看到威尼斯画派更重视现实生活的享受,更强调对大自然的美丽和现实世界中的人的欢乐和幸福的歌颂。在当时,这对进一步冲破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束缚,使美术面向现实生活是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的。当然应当指出的是,威尼斯画派着重强调对人生和现实的赞美,是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所以,对于他们的作品,更需要进行历史的具体分析。
2
乔尔乔内Giorgione (1477-1510)
乔尔乔内 Giorgione (1477-1510)
乔尔乔内出生于威尼斯附近的小镇卡斯泰尔弗兰科(Castelfranco)。 后前往威尼斯,曾随乔万尼.贝利尼学绘画,与著名画家提香同学。曾被聘用为名流画肖像,为大型建筑物,宫殿和教堂装饰壁画。1510年死于鼠疫。乔尔乔内最初习艺于威尼斯名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名下。继他之后的威尼斯另一位大师提香,也和他同师学艺。后来由于两人的过失,老师一气之下把他们都赶出了画室 。乔尔乔内以后之所以能与提香长期合作,可能与年少时结成深情厚谊有关。年龄较小的提香也把这位师兄奉为师长。
▼
【05】
· 入睡的维纳斯 ·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108.5cm×175cm,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这幅名为《入睡的维纳斯》的作品,主人公毫无疑问当然是维纳斯,但很显然,画家并不是要塑造一个神的形象,而是借神的名义去塑造一个美丽而真实的女性,一个具有丰满而柔润的肌肤,流畅而优雅的线条,松弛而自然的姿态的世俗女性。这样一种世俗之美,生活之美,又被放置到自然之美的情境中去,形成了优美和谐的统一,完成了艺术的升华。虽然是一种世俗的情趣,但又显得十分高雅,人体与背景起伏多变的山丘、山峦、村落、民宅、树冠、彩云以及被褥褶皱的曲线、弧线、折线形成了和谐的呼应和反差的对比,画面所有的一切巧妙地构成了优美、舒适、安逸、恬静的视觉交响。作者试图把大自然作为体现人体自然美、和谐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沉寂日暮的自然状态好像正是酣睡入梦的维纳斯,不知是维纳斯已溶入了自然的怀抱还是自然溶入了维纳斯的梦里……
▼
【06】
· 田园的合奏 ·
《田园合奏》(又名:《乡村音乐会》)是画家歌颂乡土自然美与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这幅画不仅体现了画家对时代精神的新探索,还反映了16世纪以来威尼斯绘画风格的审美理想。这幅画与他的《入睡的维纳斯》一样,都着力于表现裸女形象的美,但都没有完工。画上的风景,几乎全是他的长期合作者和亲密师弟提香补画的。
这是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与人心灵交流的幻景,这种交流以音乐合奏的方式来实现:在宁静幽雅的大自然怀抱里,两个穿着风流的青年贵族和两个裸体女子,在一块僻静的山岗上休息。他们的内心是那样恬适,无拘无束。他们席地而坐,同奏着心曲。茂密的树丛,与远处飘动着的云彩,使画面的真实性似是而非。一切是那样和谐,毫不做作。阳光被乌云挡住了,暗淡的云际衬托出大地的起伏感与树木的呼吸感。两个裸女躯体丰满,肤色接近于金黄色调。左边的裸女在井边汲水,她姿态文静,内心温柔,是全画最美的一个形象,充满着诗意,充满着一种神秘的感情;而吹笛的那个裸女,则背朝着观众,她那结实的背部,光滑的皮肤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活力。她与戴红帽穿红色披风的弹琴男子在色彩上构成和谐的对比,人们从全画的意境中能感受到一种幻想的生活美,它是对人的美好欲望的赞美。有人说它显得太神秘,正因为此,它给后来的提香以很大的启示。
《田园合奏》是乔尔乔内在人文主义时代对人的幸福向往的艺术表现,它既不象在描绘神话,也不是在谱写人生的享乐的乐章,尽管他认为享乐是人的天赋权利。由于画的主题非常含蓄,此画在19世纪时,曾被巴黎一位名画家马奈所领悟,他也画了一幅后来竟引起全巴黎轩然大波的《草地上的午餐》,结果是在1863年展出时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认为他虚构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泛性社交活动。而在早于马奈300年前的16世纪初,对乔尔乔奈的这幅画的社会反映却是平静的,虽然那时的宗教禁欲主义尚未烟消云散,但是人们已开始从封建的精神桎梏下解放出来。其实,在乔尔乔内笔下的画,绝大多数都是体现着人们对美的享受的一种梦幻,而且他的色调用得也很得体。
《田园合奏》,是乔尔乔奈一生中30余幅作品中较有影响的名画,也是他最后一幅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