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记忆:忆筹建杏林“南王供销社”的经过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忆筹建杏林“南王供销社”的经过

作者王克荣

1949年5月23日,华县和平解放。这时我怀着对党和毛主席无限热爱的心情,随即在农村参加了党领导的支前、反霸、建政工作,并担任了村农会主任。继之,又参加了筹建杏林“南王供销社”工作。

杏林地区解放前由于盛产杏、杏仁和杏干,加之品种繁多,色味俱佳,因之远销国内外,且出口量较大。每逢杏果成熟季节,各地顾客络绎不绝来此购货。鉴于杏林人民为了便于顾客和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选购以及利于自己产品的推销,经当地群众共同协商,互相集资筹办“杏林合作社”。从此,即解决了产品的推销,又使群众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收入,同时合作社的生意也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所以,群众一片叫好声。但是,由于后来经营权落于中饱私囊的刘仲文之手,致使合作社生意走上衰败边沿。群众气愤非常,联名告状。但由于该刘私通县府又与地方权势者互相勾结,群众无奈只好忍气吞声,暂作罢休。

解放后,党和人们政府为了帮助人们群众翻身求解放,于49年7月间,在农村开展了反霸建政工作。当时,华县县委决定,以耐村乡为试点,并由县委副书记王平凡同志领导,组织工作队深入开展工作。经过宣传,动员,群众对原“杏林合作社”经管人刘仲文鲸吞合作社财产的问题反映极为强烈,并要求工作队给以清算斗争。据此,工作队根据群众意见,为了掀起反霸斗争,经县委研究决定,召开区、乡群众大会,给以清算斗争。当时,我以启圣宫村农会主任的身份随群众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参加的群众约数千人以上,会场设在耐村北巷的大树园里。大会开始后,刘仲文被数位青年揪进会场,群众怒不可怒不可遏的喊道“打倒刘仲文”。。。。。。接着有知青群众控诉揭发刘仲文的贪污事实,刘在群众强大的威慑和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承认了罪行,并立言甘愿退还被他鲸吞的合作社的财产。

1950年二月,乡政府命我筹建新的合作社,并定名“南王供销合作社”。当时筹建合作社,一无资金,二无薪俸,但我甘心情愿,我决心以“乐于奉献的精神”筹办好合作社。随后以私人关系,邀请了当地的王均义、王光文、姚招群等同志为助手,在接收刘仲文退赔的财物基础上,走村串户,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投资入股,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共筹集入股资金约1500多元(旧币)。为了取得群众信任和按章办事,拟定了合作社章程(草案),于1950年7月报请县联社批准成立。在召开成立大会后,我被调至县联社工作。后经乡政府提名,群众投票选举,李俊亭为主任,史效谦为经理,李应仓为办事员。

合作社成立后,政府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通过合作社向农民发放了农贷款(约万余元),并为农业输送了大量物资,如良种(棉粮)、农药、肥料等,有力的支援了农业,群众称赞不绝。

注:作者王克荣,退休干部,华州杏林镇启圣宫村人

(0)

相关推荐

  • 话南凉:我所敬畏的细王坳

    我所敬畏的细王坳 有人问我,写了那么多地方,怎么不好好写写细王坳? 是啊,要好好写写细王坳,难啊!细王坳,在我心目中是一块圣地,今生今世我有好多的第一次都留在这里了:第一次跟着母亲去卖棉花,第一次过磅 ...

  • 华州杏林:一个自然村的空心化进程

    南王村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杏林行政村,位于陇海线以北100米处,又处于连霍高速(原西潼高速)以南200米范围内,在两条交通要道的夹缝中,交通非常便利.但是这里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属于闹市中 ...

  • 天舒私历史:味道的颜色

    委托部 小时候听说委托部这个地方,觉得很神秘,后来才懂得其实就是二手店.如果说那个时代的服务行业态度普遍偏差,至少逛委托部就会好一点,因为里面几乎压根儿就没有服务! 印象里摆设着破败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

  • 玉清宫的前世今生

    玉清宫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民国山东省政府秘书处及山东省政府印刷局编印了一本名为<山东古迹名胜大观>的书.该书潍县部分录入了玉清宫(潍县北宫)和丁家花园(今十笏园),玉清宫当年在潍 ...

  • 【在人间】郭德金丨扁担精神:托起山里人的小康梦​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扁担精神:托起山里人的小康梦 □ 郭德金/ 文 一个山村供销社,1946年成立,75载持续为民,初心永恒: 一种坚韧的精神,1963年成名,11任主任四代职工践行使命,历久弥新 ...

  • 华州杏林镇南王村村史

     吉建军,字劳伍,诗人.作家.资深媒体人. 南王村新貌  南王村是杏林镇杏林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老村子.之所以有这么多年的历史,并非是史料记载,而是村中的一棵老槐树.这棵老槐 ...

  • 华县民国瘟疫——杏林南王堡关闭城门、八口之家先后丧命

    邮箱:3125136050@qq.com 回忆杏林地区的虎列拉 作者 李子华 虎列拉,亦称虎疫,俗称瘟疫.它是一种来势迅猛.危害极大.死亡率较高的恶性传染病.人若患之,朝夕就会丧命.1932年夏历六. ...

  • 华州记忆:生产队在麦场房内挖出了一陶罐碎银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家的打麦场 作者 郝庆年 我家(莲花寺水峪村)的打麦场在村南城外,七.八分地,东边一小半是我家的,西边一大半是堂叔父家的.一年大多时间都种庄稼:秋季种玉米兼 ...

  • 癞蛤蟆躲端午——华州端午忆与杂考

    邮箱:3125136050@qq.com 端午忆与杂考 作者 郝庆年 端午节来了.红的.粉红的.兰的.绿的.花的缎面香包飞上了儿童和妇女们的胸前,尤其是年轻媳妇和姑娘,她们在新凉中刚换上了单衣,丰腴的 ...

  • 华州记忆:挖知了

    挖知了 作者:吉建军 知了是最能代表时光进入仲夏的昆虫了.这是广大关中农村最常见的夏虫,也是最没有杀伤力的夏虫.而我们的仲夏,就是从知了开始的.进入阳历的六月末,知了就渐渐开始爬树了. 我们这些娃娃们 ...

  • 华州记忆之麦秸积

     华州记忆之麦秸积 作者:吉建军 华州产麦,麦秸成为麦子收割之后的副产品,对于农民们来说,麦秸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资料而绝对不忍丢弃的. 往往在麦收之后,华州的农人们便把这些麦秸集中起来,堆积成小山包一样 ...

  • 华州记忆:撵黄鼠的少年

    撵黄鼠的少年 作者:吉建军 华州人幽默豁达的天性,在言谈中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遇到家里念书不好的娃娃,就半开玩笑半愠怒地说:"你念啥书哩?撵黄鼠去把你叫上!"念书和" ...

  • 华州记忆:村里的老槐树

    村里的老槐树 作者:吉建军 关中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棵供人们乘凉.歇息.闲谝,集会的老槐树,在夏日黄昏饭后,老槐树底下聚集着一群"吃了饭,没事干"的农人们.他们抽着呛人的纸烟或者旱烟 ...

  •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作者:吉建军 村遛子者,游走于乡村的各类人也.在我有限的孩童时期的记忆中,村遛子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但有幸也遇到过几个,成为这种游走于乡村的特殊人群的弥足珍贵的记忆资料. 我记忆中的 ...

  • 华州记忆:村里娃的早餐

    村里娃的早餐 作者:吉建军 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包产到户刚刚落实,种粮人经历了长期哄不饱肚子的艰难日月之后,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一年到头都吃上饱饭了!这是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过.且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