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让专业知识变味了吗?

当教授们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校园,“知识区”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新贵”。

2020年有近1亿用户在B站观看知识类视频,相当于同年高考人数的9倍。2021年,快手站内时长在60秒以上品类视频数增长Top 10分别为:法律、科学、财经、资讯、历史、影视和短剧、读书、房产家居、奇人异象以及军事。不难看出,时间越长,泛知识领域更容易讲好故事。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的18个多月里,几大主流网络平台上高校教师创作者同比增长超过5倍。

这种改变很多人都在看到、思考甚至在经历。“以前的人,时间很多,获取知识很难,学习的门槛很高;现在的人,周围的知识很多,学习的门槛很低,但抽出时间很难。”赵斌观察到。

就像当年电视中的泛知识节目出现后,有评论说它们“浅化”“碎片化”了严肃知识一样,大学老师们在短视频里讲专业知识,受到的反驳也不少。用通俗化、视频化的表达,是对专业知识的折损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恰恰相反。我觉得评判一个人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最佳方式,就是看他能否用简单的话描述出来,让外行也能听懂,而且还觉得很有趣,并乐意参与讨论。任何知识都应该严谨,而不是严肃。”赵斌说,“不仅仅专业性知识需要严谨,任何知识都需要严谨。说完这话,我突然觉得有些恍惚,究竟什么是专业性知识,什么是非专业性知识呢?如果不是撰写某门独立课程的教科书,相关联的一些跨专业知识,假使能在一个视频中展示,而且还不违和,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我觉得是好事。”

“从最早我自己当学生时,我喜欢的老师就是把知识讲成白开水,而不去添加任何的颜色。越是真理和科学,就越能用我们身边最浅显的经验解释。”马皑对记者表示,“我从教快40年,一直追求的就是把白开水倒给学生,而不添加任何的香精调料。”

至于知识的碎片化,赵斌在四年前就有所思考。“换一个角度来问自己,我们究竟在质疑什么,在吐槽什么——其实不就是挑战传统模式的变革么?”

诚然,长期接受碎片信息,也许思考能力没有提升,甚至是习惯用孤立的知识点看问题,长此以往可能弱化人们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学习中,就应该将被动推送的碎片化知识,主动选择并缝合到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扩展自己的知识网络,并逐渐成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学习知识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知识。”赵斌认为,“海量碎片化知识,是这个时代馈赠给我们的最伟大的礼物,我们不能无视其存在,更不应该主动放弃,否则就是放弃这个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