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科幻文学论纲》新版后记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科幻文学论纲》新版后记
新版《科幻文学论纲》▲
《科幻文学论纲》出版之后,我尽量收集来自各个方面的反映。作家韩松、刘慈欣、陈楸帆、贾立元、星河、杨平、安武林等分别写了长文讨论其中的观点。理论工作者涂明球、李兆欣、张峰、华斯比、汪元元、荣智慧等从学术角度研讨了该书。
华斯比豆瓣笔记 ▲
类型文学评论家华斯比还做了许多卡片摘录发表在豆瓣上。一些热心读者也在各种网站做了分析和批评。多数人肯定这种理论建构的尝试是重要的、可取的,也对其中的一些说法特别是分类原则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私下里,清华大学刘兵教授说,还是文献综述那一部分写得最好,后面的行文没有那么严格。贾立元则说,不应该叫《科幻文学论纲》,应该叫《权力与科幻》。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 ▲
感谢这些论者的鼓励、支持和批评。对从权力视角切入考察科幻文学这一点,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这就是说,理论建构的基础是有一定共识的。被提出的最大问题集中在分类标准方面。不止一个人提出,分类的标准没有统一性。男性女性是性别分类,老年少年是年龄分类,现代化过程是某种贫富和思想的差异,等等。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我在这里只是提供所有这些类别背后的权力差异,上述这些类型可能是重叠的,但是,是存在的。我的分类不是那种生物分类学上的分类,而是将最大的几个群体拿出来,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他们的特点。全书想要证明的是,在各类社会权力差异的低端,由于生活经历和感受的差异性,也由于发泄渠道的可能性,导致了一些人特别希望采用科幻文学的方式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全新的、以技术强烈侵入现实为基础的社会进行表达。有关这一点,我至今仍然坚持己见。
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的科幻文学现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科幻作家和爱好者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人数剧增,从几个人到上百人。在国内,刘慈欣的小说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来自知识精英、互联网创业者、中小学生以及科幻迷的追捧,已经使作品超越了以往科幻的读者群范围,进入大众阅读领域。在国外,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连续两年获得美国科幻小说雨果奖。
英文在线期刊《CLARKE’S WORLD》还专门制作了中国专栏,每期发表一篇中国科幻小说。包括我的作品在内的中国小说选《星云》在意大利发行。《三体》的海外销售超过十几个版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协等还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研讨。山西省作家协会选举刘慈欣为副主席。粗看起来,似乎科幻文学在中国的状态是超越了边缘进入了主流。但某位作家的某些成功,是否能代表科幻文学整体的走出边缘?科幻文学在整个文学文化版图上是否改变了位置?至少,在过去的10年里,刘慈欣之外其他作家仅有少数生存位置有所改变。科幻在整个文化版图上的地位,是否也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还是未知数。
《CLARKE’S WORLD》▲
当然,如果全方位地观察科幻这种独特的题材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我觉得并非边缘两字可以概括。例如,在影视和游戏行业,科幻作品的数量、质量、影响力远远不是边缘所能代表的。但这些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我将在适当的时候出版专著讨论这些领域。
电影《流浪地球》片段 ▲
为了全面呈现一个时段的思想脉络,我基本没有对内容做大的更改。我们需要一种相对固定的学术历史。感谢在过去10年中对这部著作的撰写和出版提供过积极支持和帮助的所有作家、理论工作者、读者的帮助和激励。我的几位学生对这个文稿中的错误进行过订正。感谢重庆出版社冯建华老师曾经为这个书费力很多,提出过许多修改意见。感谢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李广益副教授和重庆大学出版社张慧梓老师的抬爱,使这本书能够以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
吴岩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0年5月12日
感谢作者授权转载